分類

家庭暴力保護服務

2022-08-16

善牧新北小羊藝術治療團體|成果發表到戶外野餐趣 ♫

延續新北小羊舉辦多年的藝術治療初衷,讓孩子在全然放鬆的情境下,透過五感體驗自然帶出參與營隊的孩子們的創作與表達,目標以創傷復原為主。今年暑假營隊活動經過心理師與社工們的討論和發想,從五感體驗出發,透過正念活動、音樂治療及自然體驗,增加目睹兒少不同面向的刺激。

社工準備場地卯足全力
為了讓孩子於營隊課程中擁有感到安全放心的環境,社工們在確認場地後,決定把租借的教室變成或躺或坐都怡然自得的地方,新北小羊社工們卯足力氣,花了一整個早上,把原本穿鞋進出的教室,地板擦洗至少五次以上,水桶裡的水從黑色漸漸清澈,可以打赤腳進去的乾淨程度才放心。

活動開始那一天,當孩子們報到時,大家一進來就很開心地找自己想坐的地方坐下來,另外,教室的一隅也特別規劃「安心角落」,如果孩子有不舒服的感受,可以到「安心角落」,有社工陪伴及照顧。

▋建立默契與共融氣氛
課程由心理師帶著大家融入呼吸、肢體伸展、音樂聆聽、體驗大自然、創作,讓孩子的身心靈都受到照料,善牧新北小羊邱主任邱郁茹說:「感受到環境、課程的貼心安排,今年活動中,孩子、心理師和社工很快就建立默契和共融的氛圍,在接送孩子的時候,他們會主動跟社工分享他們的生活和家裡發生什麼事,讓今年暑假藝術治療進行得很順利圓滿。」

今年帶孩子走大自然,由於天氣很襖熱,孩子們滿身汗水,但還是彼此幫忙,會主動詢問其他同學:「要不要擦防蚊液呢?」正好那天被蚊蟲叮咬得最嚴重的是一位實習生,孩子們就主動關心他,也漸漸忘卻天熱蚊咬的溼黏難耐。走進大自然那天,正好是一位孩子生日,大家在攻頂後共享蛋糕,給超愛棒球的壽星一顆簽滿大家名字的棒球,孩子開心得回家都還雀躍不已。

▋徜徉草地仰望天際
去年的營隊壓軸是大家帶著家人一起野餐,但因為疫情改成線上,今年終於能成行,孩子們拿著這幾天創作出的環保樂器,無論是運用紙箱、寶特瓶、瓶蓋或小石頭的組合,一起協奏出「告白汽球」,當天每個家都帶了野餐墊,還有前一天一起採買的零食,大家分享美食也沈浸在這個舒服的假日早晨。心理師後來帶著孩子選擇一個最舒服的地方和姿勢,安心徜徉在草地上,抬頭仰望天際,從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與目所見是湛藍的天空及樹葉與陽光相互掩映,每個人都安靜享受難得的輕鬆時刻。
<p>&nbsp;</p>

▋帶孩子找尋復原力
回顧這幾天充滿藝術氣息的感官之旅,無論是繪畫、玩氣球傘、走進大自然一直到最後一天的快樂野餐,孩子們學習和自己相處,也主動向周遭釋出友善和關懷,一次次的練習都是帶著孩子們找尋復原力的「五大積木」,同時也讓孩子感受到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事情是可以自己掌握的,未來在遇到挫折或難過的時候,知道可以哪裡汲取能量與支持。

2022-08-12

目睹兒可能被誤會有發展遲緩、過動、泛自閉的議題!台南中心親職活動,陪伴孩子與家庭走出傷痛

為協助目睹兒少及其家庭走出傷痛,善牧台南中心自108年起每年舉辦「兒童情緒發展暨親職諮詢團體」課程,協助目睹兒認識自我情緒,並學習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同時,在親職教養中支持家長面對教養議題,並從中獲得支持與力量。

 

「昨天哥哥走過去時故意撞我,我覺得生氣!」今年兒童情緒團體及親職諮詢團體課程由禾心心理治療所劉人豪心理師來帶領,將課程設計成勇者初心者訓練營,要幫大家建立冒險技能,讓孩子討論安全面對情緒的方式。

課程中心理師帶著孩子們透過基本情緒臉譜、生氣湯繪本、黏土塑形,讓孩子表達「開心」、「難過」、「生氣」時的模樣,也請孩子們討論,當他們生氣時,可以用哪些安全生氣的方式。孩子們嘰嘰喳喳,有人說:「他生氣時會打枕頭」,也有人說:「可以用力搓黏土」,老師也讓成員們知道,負面的情緒代表著不開心,但不是壞事,怎麼去處理這樣的情緒很重要,對勇者在面對未來冒險旅途上也是需要學習的東西。


▋ 帶家長認識過動、自閉與創傷反應的不同

目睹家庭暴力的兒少,有時他們的外顯行為會被誤以為是過動、發展遲緩或有泛自閉的問題,課程中,心理師特別與家長們分享,當孩子遇到重大創傷時,比方像是父母車禍、受到嚴重家暴,他們可能會沉默不語,或是突然性的情緒爆炸,使人誤會是否有過動或是自閉的情形。

事實上,以自閉症來說,這個病症是因為左右腦連結很差,導致他們的反應與一般人很不一樣,比方自閉症患者是透過視覺來學習,你會發現你怎麼說都教不好孩子,是因為對患者來說,用說的很難讓他們理解,在教養技巧上需要多透過視覺體驗,來讓孩子了解。

此外,自閉症患者的小肌肉發展特別不好,像是握筆寫字,就會比一般人來得辛苦,從這些動作上評估,也可以了解孩子是否患有自閉症。而泛自閉症也可能出現多種合併症狀,比方泛自閉加上過動,患者不如他意時,也容易產生焦慮,因此醫生也會針對不同的症狀,給予藥物上的協助。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則是與基因遺傳有關,但可以透過後天發展出的社會技巧來彌補,一般來說,約有5%的孩子有這個症狀,男女生比例約為4:1,有些人表現是專注力不足,有些則表現出過動,另外也有人是兩者都有,ADHD主要是因為大腦前額葉控制功能差,而容易衝動,此外,他們的視覺空間與語言記憶功能差,容易迷路或聽不懂他人說什麼,在教養上傾向即時獎賞,而不是等待延遲去得到較大的獎賞,不過,ADHD的診斷是需要收集孩童在各跨情境下的人際互動、情緒行為表現、各種功能的呈現,再加上相關的專業檢查、衡鑑測驗與行為觀察綜合才能診斷。

現今的生活環境刺激較以前多,也容易讓人分心難以專注,但這並非是過動症。家長在教養過程中,可以多留意孩子的飲食,避免讓孩子喝太多飲料及吃過多高糖的食物,這些容易讓孩子情緒過度高亢,而血糖上升後,也會容易感到睏,不容易集中精神。

每個孩子的受創反應都不同,當孩子有嚴重創傷經驗或處在高壓或是不安全的環境下而出現的行為,比方無法集中注意力、突發性衝動表現等,有可能是創傷反應,而不是ADHD,疾病的診斷需要由專家進行診斷與評估,如果家長在教養上發現孩子有注意力不足中過動、泛自閉的狀況,都可以先與善牧社工一起討論,評估孩子是因為先天的影響或是創傷後反應,提供孩子最適切的需要。

2022-07-29

一起許願,一起實現:練習重拾生命主導權

民國81年,善牧成立全台第一間家暴婦幼庇護所—安心家園,提供受暴婦幼安心喘息、身心復原的空間。許多受暴婦幼剛開始聽到庇護所時,常常會有疑問:「庇護所是什麼?是不是很恐怖,像監獄一樣的地方?」

當入住之後,發現和之前的想像不太一樣,其實,就是一般住家模樣,不但是受暴者的避風港,也提供法律、就業諮詢及心理諮商等各種服務同時,家園會依循婦女需求,舉辦培力課程,像是健康、就業、財務等多元主題,提供正向觀點與規劃。

多元課程 為能力、情緒加值
安心家園社工林晶瀅表示,受暴婦女長期於處於權力不平衡的狀態中,缺乏經濟支配權力。因此,家園從自我財務使用習慣為優先,透過金錢習慣檢測,讓婦女瞭解現階段的金錢行為與財務狀況,並進一步討論到金錢管理、職涯規劃、求職準備、帶婦女做職涯探索:像是餐廳服務員、婚禮禮品手作師、月子餐廚師等等,透過不同職業性質,找出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

從服務經驗也發現,許多婦女在情緒上較為內斂,不會主動分享自己感受,身體內像壓力鍋般承受各種來自孩子、親密關係、生活的壓力,在過程裡常常感到混亂。為了舒緩婦女壓力,家園引進呼吸舒壓課程,希望能藉由呼吸頻率調節身心靈,讓她們釋放出沉積過久的壓力,「有的婦女壓力來了呼吸會比較急促、失眠或是身體發癢,讓她們了解現在所處的壓力狀態,對身體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在生活中能多看顧自己一點。」林晶瀅說。


▋「女力心世界」 找回我有我是我能

「以前我明明可以,為什麼我現在不行?」安心家園社工王麗萍轉述受暴婦女的心境。王麗萍進一步說明,長期的受暴經驗讓他們自信心低落、充滿挫敗感並缺乏自我價值的肯定,難以往前走,然而,當她們可以有「選擇」的時候反而感到陌生而退縮。善牧一直以復原力為服務基礎,相信激發個人原有的復原力,給予培力與支持,終究能開出美麗花朵。111年安心家園進行「女力心世界」活動,引導婦女透過靜態DIY創作與三場的動態一日遊,找回「我有」的能力,發現「我是」的特質,展現「我能」的付出,並從中獲得友伴支持與活動策畫能力。

特別的是,在每個出遊活動前的籌備會,讓已經離園婦女、在園的婦女與家園工作夥伴進行選擇與討論,一起許願,讓這些意見成為重要,而且是會被重視採納,重新充權婦女的內外在自信,複製這樣一起實現的家庭旅行模式,對未來的家庭生活有新圖像。從討論中,婦女們自然形成支持團體,有更多接觸及訊息交流。

▋用體驗學習 勇敢主導生命
三場一日遊活動,有兩場促進親子關係的親子遊,以及一場限定婦女參與的SUP立槳體驗,婦女透過家園活動暫緩現在紛擾的心情、舒緩壓力。「SUP立槳體驗學習要克服害怕站上衝浪板是很不容易的,就像在面對真實人生,處理保護令、離婚等議題,要像立槳一樣勇敢站上去,即便跌到水裡還是能勇敢站起來。」林晶瀅說。

遭受到婚姻暴力後,就像來到人生十字街口,左轉隱忍、右轉復合還是直行離開,每一個決定牽涉到:社會眼光、與夫家官司纏訟、親情羈絆、經濟限制等等許多現實考量,不斷拉扯受暴婦女的心。林晶瀅希望將活動體驗帶回到婦女的生命故事,「從剛開始害怕求助、沒有自信,到後面可以一步步堅定地說出想法與決定,會發現自己原來有這個能力,原來可以這麼勇敢。面臨抉擇的時候,都要接受現在的狀態,怎麼樣決定都沒有關係,生命要由自己主導。」

2022-06-27

善牧推動兒少領航員 建立目睹兒少服務網絡

「幼兒園沒有輔導室,面對目睹兒時老師該如何協助呢?」「鄰里長要如何發現目睹兒,適時給予幫忙呢?」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入法今年邁入第七年,為使服務工作更臻完善,讓每個處於恐懼不安的孩子都能被系統接上,平安長大,善牧自今年起推動兒少領航員計劃,邀請鄰里社區、網絡合作單位、幼兒園、學校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以下簡稱輔諮中心)參與焦點團體,了解各方的需求與困難,期盼未來安全網能更穩固,即時接住每位有需要的孩子。

善牧今年由台南中心、台北小羊之家及新北小羊之家承接衛福部兒少領航員計劃,希望走近第一線會遇到目睹兒少的工作者,協助他們一起幫助目睹兒。台南中心表示,以目前目睹兒少的輔導措施來說,如果孩子在就學期間,家防中心會知會學校輔導室,導入輔導資源來協助孩子;倘若孩子在學齡前或是在學前教育(0-6歲),則會連結專業的輔導資源,如:善牧來協助。

然而,對於第一線會接觸到目睹兒的幼兒園老師或是地區鄰里幹事,不見得能有熟悉目睹兒的敏感度,能在第一時間即時發現孩子的需求。台南中心分享,幼兒園不像國高中小有輔導室,曾經就有幼兒園園長無助地表示,他們曾接獲來自教育局的目睹知會單,但收到當下其實是很無助的,因為他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要如何去協助這樣的狀況,好像也沒有一個友善的窗口可以詢問。

為了協助第一線人員提升專業知能,並了解每個單位的困難及其所需,台南中心兒少領航員計劃自6月21日起針對社區鄰里長、網絡合作單位、幼兒園園長、學校及輔諮中心專/兼輔老師等不同對象,舉辦5場兒少領航員焦點團體活動,邀請長榮大學社會力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肇新與督導潘美純,透過東京人文學家川喜田二郎所提出的KJ法腦力激盪模式收集大家的想法。

黃肇新老師針對不同對象的焦點團體,量身訂製適性的題目帶領大家進入主題,活動中有幼兒園園長提出,曾經接過目睹知會單,也因此設計了相關活動輔導孩子,不過在帶活動時,卻也擔心有些「目色」很好的學生,會發現是哪個孩子有狀況,害怕孩子因此被貼上標籤,因此不知道該怎麼協助比較好。對此,其他熱心的園長也分享他們的做法,比方他們會先觀察孩子的狀況,如果孩子目前是焦慮的狀態,則用帶紓壓的活動來減緩等。

園長們也提出,對於目睹兒的議題,他們大多都缺乏輔導專業知能,不知道該如何去進行輔導,或是與家長面談,希望未來教育局學輔科及特幼科能協助增能,提供相關資源及補助來協助,此外,老師們在這方面大多缺乏敏感度,不知道在處裡這些案件是否可能會隱藏危險,因此也期待能有專業的社工協助陪同。

在社區鄰里長及相關網絡單位方面,則是討論到政府單位之間的轉銜機制可以更完善,同時也建議可以納入其他相關團體,如宗教團體等,除了提供心靈的支持外,也有些宗教團體有開辦課輔班等,可能會接觸到目睹相關案例,透過集結社會各方的力量,一起將社會安全網絡織得更緊密與完善。善牧台南中心會後也將就各方的意見與想法進行整理,以此作為兒少領航員台南輔導支持資源中心規劃之參考,或是進一步與中央、地方倡議的政策內容。

2022-06-22

【工作線上:專訪安心家園生輔員 曾金桂】來來回回不打緊 陪伴永遠在這裡

「善牧在找人,我覺得妳很適合,工作內容就像房務人員般做接待和鋪床等。」朋友當時這樣說,我回答:「這我會。」一轉眼,在提供受暴婦女庇護的善牧安心家園,擔任生輔員已經10多年了。

原本學商的我,金融風暴時餐廳生意受影響,於是我想說來善牧試試也好。但進來之後才覺得,我對這個領域完全陌生:「我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地方,更不知道有這樣的工作。」

從零開始學真的很辛苦,做了幾個月還在猶豫是否要繼續做,記得雅鈴(當時安心家園主任)曾形容:「這份工作看似簡單,但極具挑戰和難度。」她把生輔員的心聲一語道破。

突發狀況如八點檔上演

像今早家園的狀況就很驚險,起因是孩子不願意寫功課,媽媽情急之下隨手拿起桌上的剪刀,作勢要威嚇對方…。但平常母女感情很好,只是情緒上來時,媽媽的舉動,連她自己都嚇一大跳,在我們上前制止後,她呆坐在沙發上。這件事情對我的衝擊就蠻大的,即使我已經看過太多「八點檔」在家園姐妹身上真實上演。

在家園服務需要經驗和技巧,剛開始不懂,可能一句日常寒暄,就戳到婦女的痛點。有位受暴婦女住進家園後,幾乎足不出戶的封閉自己,同事好奇問:「妳為什麼不去工作?」於是她悶燒鍋般的壓抑瞬間炸開,怒火中燒的她激動得跳腳,雙方情緒飆到最高點。前輩說:「個案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苦衷,我們盡量給予傾聽和陪伴。」後來,我決定在家園服務,是因為善牧同仁是一個團隊,大家有同甘苦的感情,我知道:「如果沒有人支持,我是做不下去的。」

適時切換心情按鈕

「人生衝擊無法預料,每個人有不同的功課要修。」下班後,我會把「執勤中」的開關切掉,好讓自己補充能量,面對接下來的挑戰。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對這份工作已經認定,我有使命感,我是婦女的照顧陪伴者。

在安心家園這些年,看到婦女在跌跌撞撞中,即使氣若游絲,牙一咬還是奮力爬起;也有被多次擊潰癱軟在地,無論如何我們都會陪伴在旁,需要什麼就盡量幫,讓她們知道生活是可以不一樣的,她們的決定我們都尊重。比方說我們很希望婦女能夠脫離暴力,但她可能只是想出來家園避一下,原因只有當事人清楚,我們要用心感受,給婦女她真正需要的。

從日常找回生命力量

生輔員跟婦女的生活起居較靠近,我們會follow社工的處遇計劃,在適當的時機跟婦女聊一聊,像廚房就是很好的培力主場,值班掌廚的婦女要煮整個家園的一餐壓力是不小的,我們會教她們做、陪她們做、看她們做,很多婦女在進家園之前是被極度貶抑的,可能不會煮或被嫌煮得不好吃,生輔員就在婦女旁邊幫忙洗、幫忙收,自然地說出感受。很多婦女因為之前被指責慣了,從來不知道煮菜會被稱讚跟感謝,但在這方空間裡,她心情可以緩和下來,從日常生活中找回自己的力量。

不只是陪伴而已

剛來的前幾年,我覺得自己就是在做基本陪伴,後來有一次在善牧培力營,小組討論時,我的自我介紹是:「我就是在家園給婦女基本的陪伴。」結果其他組員「很有意見」,他們說:「陪伴的過程裡,很多訊息會出來,這個陪伴很重要。」我想想,原來自己的工作不只是陪伴而已,讓個案感受到釋出的真誠後,確實會有訊息出來,讓我們可以更了解婦女需要些什麼。

曾經有位婦女小喬(化名)在進案前,已被暴力摧殘到體無完膚、了無生趣,因為身材瘦小加上手部受傷,她一直很自卑,好不容易在社工一再鼓勵下找到工作。某天晚上,金桂看到她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家門,就說:「工作是不是很辛苦?晚餐吃了嗎?」當時她低頭不語。離園前,小喬跑來跟我說:「很久沒有人關心我了,謝謝安心讓我有家的感覺。」那時她在生命最低谷,我們都知道要爬起來不容易,但她自立後,第一個就想到要回饋給善牧安心家園。

人生轉角有光亮

「有時候,與家園一個小小的連結,婦女記了10年還在記。」婦女小唯(化名)進案時,是金桂隔街的巷口接她的,當時她沒錢並拎著兩個小孩,小唯說:「妳來接我時,我從對街看到妳,感覺有光亮進來…。」她每次講每次哭,家園就是她的支持,而且可以支持她走好久;也有受暴媽媽抱著剛出生12天的嬰兒進來,我們就幫她做月子、顧寶寶。婦女在家園生小孩也不是新鮮事,而是家園的喜事,我們一起迎接新生命的誕生,大家一起張羅著,小寶寶還沒有出生,就擁有好多阿姨們的愛。

我本身是佛教徒,法師替我取法名裡有個字代表「真誠」,想一想,我的確有這份特質。我想說的是:「誰都不想來這裡,但遇到事情就是要處理。」每個人都滿是傷痕的進來,在善牧安心家園,每一位工作人員都真誠相待,尊重婦女的選擇,這個蛻變過程有長有短,就如安心家園主任洪家琪常跟婦女們說的:「來來回回幾次都不打緊,過程不容易,但我們永遠都會在這裡。」

2022-05-05

培力受暴婦女用縫紉走出傷痛 善牧媽媽節推出限量勇氣束口袋

    母親節是一年中的大節日之一,每年到這時候總是有很多各式各樣母親節慶祝活動如火如荼進行著,大家可以藉著活動之際,感謝辛苦的母親養育之恩與表達平時難以說出口的愛。天主教善牧基金會30多年來服務許多不同境遇的媽媽,從102年起在母親節前後舉辦「善牧媽媽節」,規劃「媽媽就是生命力」攝影展、新住民母親單車活動、收出養家庭紀錄片放映活動……,今年的善牧媽媽節,善牧為培力受暴婦女設置的信心工坊推出母親節勇氣束口袋作為捐款滿額贈品,用縫紉中剪斷和修補的技巧,象徵剪斷傷痛、縫補自我,一針一線製作出來的作品,邀請社會大眾一同傳遞溫暖給受暴婦女,這些低調不被注意的偉大母親,奮力離開暴力環境,努力耕耘著與孩子生活的小天地,給予更多同理與支持。

善牧信心陪伴 中高齡婦女手作找回自信

    專門庇護受暴婦女的善牧信心家園,去年甫成立「信心工坊」,協助受家暴創傷的婦女透過手作把療癒帶進生活,鼓勵她們從自己的手感溫度中喚起自信心,同時養成各項技能,為未來自立生活做準備。工坊裡有許多手作課程,像是象徵生命力的組盆多肉、苔球、象徵點燃希望的香氛蠟燭以及象徵修補的縫紉課、平安包,都是從最簡單入門,陪伴她們情緒抒發、身心修復。

    這次的勇氣束口袋都是來自中高齡婦女的作品,過程中的道道工法,需要高專注力才能完成,雖然很多婦女們早期都會踩裁縫機,但從練習的作品到一個可以展示的成品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善牧信心家園主任蔡蕙婷表示,讓婦女感受到手作作品有人喜歡,帶來的那種自信與成就感,透過這樣的途徑讓婦女見證到:「我更有自信,我是會成功的。」、「我是有價值的,我做的東西有人喜歡」,這是我們真正的目的。

阿美的故事

    阿美今年63歲,相親結婚40多年的她,曾以為守著老公、婆婆、小孩,人生就安穩了。然而,十幾年前阿美的老公開始有了憂鬱症、無業、多次自殺;近三年出現暴躁、酗酒、花費無度、摔東西、放火焚燒家裡等負向行為,小孩成年後紛紛出走,避而不見;近二年,更出現拿刀作勢要殺阿美,婆家叫阿美快逃,娘家只剩哥哥無力幫忙,孩子也都不敢收留她。

    阿美說,那黑夜裡,寒冷帶來無限的恐懼,她不知道可以去哪……謝謝有庇護所收留走投無路的她,給了一個安身的地方,讓她有溫暖的感動,覺得世界沒有拋棄她。

從茫然與恐懼 到新生活體驗

    阿美在庇護所反覆述說著生命的痛:「他以前真的對我很好、他會不會變好呢?我好想回家窩、我一把年紀了要去哪找工作?兒子女兒知道我沒地方住也都不聞不問……」一邊哭一邊排解自己生命中40年來的不甘、委屈、怨懟、恐懼,同時慢慢適應在庇護所的新生活。

    在這裡,阿美認識很多有同樣背景、相同恐懼的姊妹,彼此支持、鼓勵,互相付出自己所長,學習成長;透過社工與工作人員的陪伴知道「被先生暴力對待」不是自己的錯,安全、法律、自我照顧是一件重要的事,人生不是守著家人就可以,要為自己拼一拼。

一台裁縫車 從布包開始不一樣

    阿美一直來都在幫忙做家庭車縫代工,收入十分微薄,無法維持生活支出,然而,有癌症病史的她擔心自己無法適應全職工作,對工作充滿恐懼與焦慮。在庇護所透過手做的活動,專注的當下讓阿美在剎那間發現可以將痛苦與恐懼放在一旁,取而代之的是看著一針一線交織成一個美麗的織品,阿美說當下自己好有成就感,發現自己的能力,覺得很有價值。

    在庇護所居住了五個多月後,進入自立住宅練習自立生活,持續的裁縫課程喚起阿美的縫紉記憶,她在市場租了小攤位,幫忙改衣服當起老闆,另一方面在信心工坊車縫布包。雖然收入很勉強打平,在周遭很多人的鼓勵下,阿美有了自信,也開始看見很多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暴力型態多元 勇於求助不隱忍

    善牧基金會執行長湯靜蓮修女表示,近年受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衝擊全球生活模式,外出、移動的頻率大幅降低,在家中長時間緊密的相處及高頻率的互動,讓原本不穩定的家庭狀態,增添更多暴力風險。服務中善牧看見,許多婦女在面對家庭暴力時,因有經濟、孩子、社會與論等等許多考量,容易選擇隱忍。

    求助不是軟弱的行為,婦女積極求助,社會安全防護網才有機會提供適合的資源,千萬不要獨自面對,另一方面,親密關係暴力有很多形式,我們要培養對暴力的覺察能力,知道那是不對的行為,勇於對暴力說「不」。

培養暴力察覺能力三步驟 保有尊重與平等

    暴力的察覺能力除了保護自己,也能對隱微不易發現的暴力或迷思有所反思,進而減少暴力對家庭與人們的傷害,多一分認識,就有多一分保障。

第一步、認識什麼是暴力
    對他人身體進行攻擊傷害是最容易發現、被看見的暴力,然而暴力型態的多元,已經不僅於肢體暴力或性暴力,也有言語暴力、心理暴力、經濟暴力、情感暴力等不同的樣態,隨著科技的進步,權控型恐怖情人,用電腦、手機等智慧型產品高壓管控另一半的社群網站、通訊軟體、定位,亦時常出現在真實生活中。認識暴力型態,才有警覺心及較高的危機敏感度。

第二步、覺察自己的感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主權,以「我有、我是、我能」奠定自我價值,學會愛惜自己,若對方的行為導致自己不舒服,甚至感覺到不安、害怕,千萬不要默默承受,檢視彼此的互動關係,探索自己內心感受,正視可能發生的危險,才能避免受到傷害。

第三步、設定健康界線
    用「信任」、「尊重」、「溝通」建立健康界線,找回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生活、培養興趣或嗜好,設定底線,必要時堅定說「不」或選擇離開。

「835幫善牧」讓愛串聯

    善牧媽媽節今年邁向第十年,感謝愛心企業一同加入關懷受暴母親行列,為鼓勵民眾捐款,凡捐款835(幫善牧)元,可索取「善牧勇氣束口袋+華麗屋果粒茶」一組;長期支持善牧基金會的臺灣喜佳也熱情相挺,捐款1680元可索取「喜佳暖心縮手包+善牧勇氣束口袋+華麗屋果粒茶」一組,捐款滿額禮數量有限,索取完畢為止。

    點亮溫暖,需要社會大眾更多理解與支持,活動詳情請洽善牧基金會官網:https://goodshepherd.eoffering.org.tw/contents/project_ct?page=1&p_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