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家庭暴力保護服務

2022-02-16

走出暴力與謊言的婚姻

文/南區宣導企劃部主任 鄭雅婷 
 
午後的冬陽,照在身上溫暖又舒適,小晴依約來到善牧高雄中心接受我們的採訪,溫暖的陽光照在她開朗、自信的臉上,很難想像,過去她是生活在被控制、暴力的日子裡,即便曾遭遇如此痛苦,她仍樂觀地告訴我們,她是幸運的,有一技之長照顧自己與孩子,現在的她正走向嚮往的道路上。

我跟我先生是透過介紹認識的,當時我們都已經三十多歲了,希望能早點安定下來,因此交往沒多久就開始計劃結婚,剛好中間又碰到意外懷孕,我們認識大概半年就結婚了。

老實說,一開始真的看不出他有任何異狀,在交往期間,他每天都來接我下班吃飯;懷孕後,我們就住在一起籌備婚禮。期間,我也常去他家陪他的父母吃飯,就跟一般交往的男女沒有什麼二樣,但沒有想到,就在婚禮舉辦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發現他竟然還有一名同居女友。

層層堆疊的謊言

其實,他平常時手機都收得好好的,我會發現這件事,是剛好那天他喝醉酒回家,順手就把手機丟在桌上。當時他手機不斷有訊息傳進來,似乎很急的樣子,我一看,才發現是一位女子在追問他什麼時候回家,直說家裡缺東西,要他趕緊回去。這時我才知道,他都利用出差的名義過去她那,來維持兩邊的關係。

我的家人知道這件事後,非常反對這門婚事,要求我拿掉孩子離開他。我曾經也想過結束這段關係,但他一直不斷地來求我,求我給孩子一個機會,給他一個機會,他說他期待能有一個完整的家,並承諾會跟對方斷絕關係。為了孩子,我決定再給彼此一個機會。

然而事實沒有我想像中單純,他不僅沒有跟對方斷絕關係,後來我進一步發現他同時劈腿多人,據我所知的,至少有十多名,而且多數年紀都很大。他為了勾搭到有錢人,他租了一台名車,光租金一天就要兩千多元,他的收入根本無法支應,他的生活完全靠跟這些女人騙錢,以及跟我拿錢來支應。

面對他的小三們,我感到很無力,他們有的跑來跟我嗆聲、對罵,也有人知道被騙後,想找我一起報復先生,也有人直接跑到先生的公司嗆聲、要錢,各式各樣的人都有,但我都不想跟他們有關係,只希望帶著孩子過平靜的生活。

我曾經帶著孩子離開,但先生不願意離婚,也不願給監護權,而且我還需要支付房貸以及他的生活費,他來找我全是為了錢。最後公婆出面求我們回去,我便決定這次回去不論再怎麼辛苦,都要為自己與孩子爭取到監護權。

再次回到暴力的生活

自從我揭發他有小三的事情後,他只要喝醉酒回家,就會藉故對我動粗。他不僅打我,也在孩子面前辱罵我、對著我的臉吐口水,我常開玩笑,我是靠皮肉痛來換取自由的,這段時間,我只能隱忍、收集家暴證據,只求時機成熟時能逃離這個家,帶著孩子一起走。

孩子很小,才三、四歲,他看見爸爸打我,就會害怕地跑過來保護我,雖然先生不會打他,但孩子的個性變得很敏感,很容易畏縮。有一次,我帶小孩去排隊玩大型的溜滑梯,快輪到他時,我告訴他我到另一端去接他,但我等了許久都不見他下來,直到我回到原點時,才看見他畏縮地站在那,其他的孩子見他不動,就經過他溜下去。

可笑的是,我們在他的同事面前,表現就像是一對恩愛的夫妻,他的同事羡慕我在家相夫教子,但事實上,我多想出去工作,他不僅限制我的自由,不讓我跟娘家的人聯絡,也不讓我出去工作,但家裡的開銷全靠我,他又不斷地跟我要錢,錢一直不斷地被拿走,壓力真的很大。最後逃出去時,我連租房子的租金都拿不出來,我的家人都無法相信,我工作了這麼久,怎麼會沒有錢。

只要平安的生活

離開後,孩子來善牧高雄小羊之家接受目睹暴力服務,狀況越來越好,不會像之前那樣畏縮了;原本不肯離婚的丈夫,知道我除了孩子外什麼都不要,也同意離婚。只是,孩子的監護權他始終不願意給我,還找了律師來幫他打官司,幸好機構幫忙,幫我媒介到法扶的資源,才讓我的官司能比較順利。

我知道先生並不是真心想要孩子,他是想要獲得孩子的監護權,可藉此向我拿撫養費;孩子他可以丟給公婆養,不會花到他一毛錢,我猜他是如此盤算的。或許是家裡太單純,我從來沒有想過,世界上真的有這麼壞的人,說出去的話都是謊言。有幾次,我發現他會無意識地拿起手機說話,好像在談什麼大生意,但根本就沒有人在跟他通話。

我覺得我先生應該是病了,我曾一度想要帶他去看心理醫生,但怕他不肯,還藉故說是自己覺得憂鬱,想請他陪我一起去看,結果他一點也不想陪我去,這計劃只好泡湯。

雖然目前監護權還沒有判下來,但我覺得自己已經很幸運,在單親媽媽的社團裡,我看到很多辛苦的例子,我很慶幸自己有一技之長,可以自生其力,養活自己及孩子,也有利去爭取孩子的監護權。經歷了這些事後,我發現自己變得更有能量,對於法律也更熟悉,可以幫助社團裡有類似問題的媽媽。

 

立即捐款幫助

2022-01-26

不能回家過年的人:家庭團聚的日子,她陪受暴婦女風乾傷痛

文章出處:獨立評論@天下

作者:善牧基金會 北區宣導企劃部專員 胡家韻

過年是充滿希望的日子,但是對仍深陷暴力漩渦的婦女來說,如沒有求援,反而讓她們對未來覺得更無望。

十多年前,在善牧新北小羊之家服務的社工張曉芬,遇到一位目睹家暴的孩子小柔(化名),發現她的模樣很像自己的女兒。那年年底,小羊之家舉辦聖誕派對,但當晚小柔爸爸為了找她們,情緒幾乎失控。看著媽媽焦急的表情,曉芬趕緊把準備好的聖誕禮物給她,讓母女倆早點趕回家。看著兩人匆匆離開的背影,不禁感到一陣心酸。

當天回家已是深夜,當她推開門,看到自己的女兒早在家人呵護下安然熟睡,她心有所感:「這個家已經擁有很多了,我的孩子好幸福!」於是她決定,把自己擁有的傳遞出去。從那時候開始,曉芬就知道:「愈是重要的時刻,我就是那個可以『付出溫暖』的人。」

需要多大勇氣,才能割捨掉自己的「家」?

如今的曉芬,已經成為善牧靜心家園的主任。由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委託善牧基金會辦理的靜心家園,是協助受暴婦幼安全庇護的地方。每到過年這樣一個闔家團聚的日子,對這些曾在家中遭受創痛的姊妹來說,特別令人難受。因此社工會在家園排班,無論曾遭受什麼處境,來到靜心,就有人在旁默默地支持陪伴。

曉芬說,在這裡要用什麼方式過年都可以,只是想讓大家知道,在這裡可以好好喘口氣,好好地理清思緒。有些婦女會在除夕中午煮鍋麵,邀請社工跟她一起吃,晚上就出去走走,也許去超商、賣場或夜市閒晃散心,畢竟每個人面對這樣的時刻,心裡都有不同的檻要過。回到家園,社工會與她們寒暄、招呼,熱了飯菜大家一起用餐聊天,不需多說些什麼,「貼心」就是給予她們最好的支持。

在靜心家園過年,曉芬最深的感受是心疼:「來到這裡的每位婦女,得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決定割捨掉『家』,孑然一身的來到這裡?相信天秤的那端,承載了無法言喻的苦痛和無奈。」

曾住在靜心家園的小晴,語重心長地說出在家園過年的心聲:「終於不用騙家人說我很好!」即便兒時家境不寬裕,但爸媽盡力讓她快樂過新年;可是結婚後,另一半用暴力把她傷得體無完膚:「特別是過年,更有做不完的家事,還有隨時可能上演的『全武行』,甚至夜裡還被叫起來罵,苦只能肚裡吞,連哭的權利都沒有……」圍爐的姊妹們聽到小晴的心情,有的忍不住出聲抱不平,有的靜默不語。曉芬說:「在這裡,每個人可以卸下武裝,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對彼此都是一種支持和療癒。」

「受暴婦女的背後都有一段複雜的難為,但來到這裡至少是一種契機。」阿映長期遭受家暴,經過一番掙扎才打了113求助,得知靜心家園可以棲身,但當時身邊的孩子,老大才剛學走路,小的還不到一歲,她雖然無法馬上行動,但隱忍的同時,也暗自收拾東西寄回娘家。半年後,阿映轉介到靜心家園,正好遇到過年。那年圍爐時,她鬆了一口氣,感嘆:「第一次感覺到過年是有盼頭的!」未來的路可以想見並不容易,但是至少可以努力讓自己和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生活,也許傷痛仍會在午夜不時翻攪難眠,但對阿映來說,「方向對了,未來就有了希望。」

用熟悉的味道,陪受暴婦女一起「團圓」

另外,善牧社工也會帶著婦女們用熟悉的味道「團圓」,在除夕前先詢問大家想採買哪些食材?特別是遠度重洋嫁來台灣的姊妹,會想買像紅袍辣椒、咖哩、魚露、香茅、蝦醬、春捲皮等等特殊食材,甚至乾脆帶社工去店裡採買。尤其許多婦女來台後,不被夫家允許煮家鄉菜,這正是一個一解思鄉之情的好時機。她們還會很貼心地先詢問宛如「聯合國」般的姊妹們,是不是都能否接受這些味道?而同鄉婦女看到久違的家鄉料理上桌,塵封在內心深處的力量會被喚起,也在分享的同時,感受到存在的價值,慢慢找回原本的自己。

訪問進行時,曉芬翻著自己的行事曆,滿滿都是家園的活動和過年準備事項。問她自己過年要準備些什麼?她才回過神,笑著說:「我們社工家裡,就自己提早打掃就好啦!大家都習慣過年要在靜心陪婦女一起過!」

社工們犧牲和家人團聚的時光,還是需要花時間取得家人的體諒和支持。曉芬的先生一直以來都是善牧志工,只要需要「壯丁」,就是他出馬。女兒雖然因為無法一直黏著媽媽而鬧脾氣,但學校老師很幫忙,會花時間開導:「你照顧好自己,就是幫媽咪幫助別人。」同時,也曾請曉芬來班上分享社工這個職業是在做什麼,讓同學和孩子們都能明瞭,這世界有很多過著不一樣生活的人,如果行有餘力可以幫助他們,就能讓難過的事情少一些。


立即捐款幫助

2022-01-07

我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文/南區宣導企劃部主任 鄭雅婷
小晞有二個孩子,大女兒就讀高中,小兒子目前唸小學;小兒子出生隔年,丈夫因病過逝,母女三人生活在寄人籬下的痛苦裡。為了讓孩子有個完整的家,五年前小晞選擇再婚,先生對孩子也很好,豈料婚後才知道先生患有躁鬱症,發起病來全家不得安寧,甚至一度拉著她要一起自殺。與其他家暴案例不同的是,小晞與孩子們選擇回去與先生一起生活,因為他們無法抛下生病、無依的他。

我在工廠上班,由於工作需要輪班,孩子只能拜託同住的公婆照顧。丈夫過逝後,因為孩子還小,我們仍繼續住在公婆家,但公婆對孩子並不好,經常用打罵的方式教育,甚至會故意將孩子趕出家門,將他們鎖在門外,孩子經常吃不飽,半夜打電話跟我哭訴,這苦我也只能往肚裡吞。

女兒小三時,有天突然跟我說,她的同學問她,為什麼她沒有爸爸,她也想要有個爸爸。這話令我難過,也讓我動搖,是不是該為了孩子們,再組一個新家庭?在與閨蜜討論後,我便開始興起再婚的念頭。

透過網路,我認識了現任的丈夫,當時他四十多歲未婚,很喜歡孩子們,知道我們母子的處境後,他希望能將孩子帶離那個環境,於是,我們認識二週後就決定結婚,把孩子們帶離開公婆家,一起組織新的家庭。

由於我們很快就決定結婚,在婚前我並不知道他有躁鬱症的問題,只知道他每天晚上都要吃藥,直到有天我在整理房間時,看見他的藥袋才知道他患有癲癇、躁鬱症等疾病。

先生發病就像變了一個人

他第一次發作時我們都嚇到了,他為了一件很小的事大發雷霆,不僅把兒子叫去大罵一頓,體罰他半蹲拿水桶,還一直大吼大叫,重覆說著他小時候的生活,一罰就是一整天。

他不會去打孩子,但會莫名其妙地體罰,甚至還會用連坐法,叫全家一起受罰。有次他半夜發作,全家半夜被罰半蹲,他不斷地大吼大叫,我害怕地偷偷拿手機發訊息給朋友及社工,卻被他發現把手機沒收,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先生終於累了回房睡,我趕緊安撫孩子去睡覺,並打電話向社工求助。

其實他只要不要發病,對我們母子真的很好,經常帶著我們去旅行、吃飯。然而隨著發作次數越來越多,狀況越來越嚴重,最嚴重的一次,是我差點連命都沒有了。

那次是發生在去外地開庭的路上,為了省錢,我們半夜開車去,豈料,我因為天黑迷路,伸手去拿手機,他看見卻大發雷霆,為了安撫他,我停下車,但他卻誤會我要趕他下車,更加氣憤,拉著我的頭髮,直往方向盤打。偏偏,車子剛好停在懸崖邊,他把我拉下車,想要一起同歸於盡,我死命用身體擋住,不讓他拉下懸崖,直到我們都耗盡力氣。

回到車上後,他終於累了睡著了,我忍著傷痛,開車過去。天一亮,我見他仍熟睡,趕緊偷偷聯繫社工,去醫院驗傷,社工教我把車停在警察局前,萬一他有什麼狀況,要我立刻跟警方求救。

兩難的決擇

這件事後,社工協助通報家暴,我帶著孩子一起回娘家,但女兒擔心先生一個人在家會自殺,也擔心沒人照顧他,而不願跟著我離開,我只好獨留女兒,帶著兒子回家。然而,由於是女孩子,我很擔心女兒在家的安全,每天都與她通電話,了解家裡的狀況。

女兒一直很想要個爸爸,對於過去生活在公婆家的痛苦仍然記得,也很清楚知道先生是因為生病了,才會有這些行為。幸好,先生也很聽女兒的話,只要她拿藥給他,他都會乖乖地吃,只要有吃藥,他就比較不會發作。

我先生的家人都過世了,他在我們母子最辛苦的時候,帶著我們一起出來生活,如果我們都離開了,我也會擔心他該怎麼辦,這使我陷入兩難,不知道是否真的要離開他。直到有一天,先生打電話來,告訴我他很想念我們,希望能再次回到一家團圓的日子。

為保證不再發生過去的事件,我們開了家庭會議,把所有的狀況都說清楚,做好協議。自從這次協議後,他的狀況好很多,也會乖乖地吃藥。其實,我們只要他病情控制好,日子平平安安地過就好。

2021-11-25

2021橘色點亮世界「為女性工作者加油」照片募集活動

「16日對抗性別暴力行動」(「The 16 Days of Activism Against Gender-Based Violence」)是個國際性年度運動,每年從11月25日的「消除對婦女暴力國際日」到12月10日的「人權日」,世界各地的人們和組織將這廣為人知的「16日運動」作為組織策略,呼籲預防及消除對婦女和女孩的暴力。橘色是「團結活動」其中一個代表色,象徵著明亮的未來,以及一個沒有對婦女和女孩暴力的世界。

這兩年受到COVID-19影響,每個人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貧窮和邊緣化的婦女面臨更高的COVID-19 傳播和死亡風險、失去生計和增加暴力。今年的倡議活動,邀請您與善牧一同拒絕暴力並為工作中的婦女加油。

【活動辦法】
在此貼文下,以「為女性工作者加油」為主題,拍攝工作中的婦女與橙色相關物品、環境的合照,並在留言中寫下:

「#Give25forUNTF25」或「Orange the World: E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 NOW!」,即可參加抽獎。

活動結束後善牧將會照片串聯成短影片與大家分享喔‼️

活動網址連結
⠀⠀
【募集時間】
110年11月25日至110年12月10日,共16天。
⠀⠀
【抽獎時間】
110年12月15日

【贈品】(織心工坊手拿包+口罩套)*1名、(精巧保溫瓶)*2名(隨機出貨不挑款)

【加碼禮】鍋寶悶燒罐*2名(超過200名參與者將加碼抽出)

【活動注意事項】
1. 參加者視同認可並接受本活動所有規範,如有違反本活動注意事項之行為,主辦單位得取消其參加或得獎資格,並對於任何破壞本活動行為保留相關權
利。
2. 主辦單位保留隨時修正、暫停或終止本活動權利,如對本活動辦法及注意事項,有疑義或爭議時,主辦單位保有最終解釋及決定權。
3. 所有得獎者提供數位圖片和文字之著作財產權,無條件授權主辦單位進行拍攝、修飾、使用、公開展示本人之肖像、名字等,得不限時間、次數、方式使用。
4. 於本活動留言處上傳照片,參與活動之圖文內容不得有廣告、髒話、不雅之內容,主辦單位有審核照片權利。
5. 參加本活動即同意主辦單位在Facebook公佈得獎者帳號名稱於粉絲頁。
6. 智慧財產權聲明:
參加者須確保有權合法使用所提供照片等著作參與本活動,及參加者實具合法之著作權、所有權,若有任何糾紛或第三人出面主張權利,參加者應自負相關法律責任,概與主辦單位無關。

2021-11-22

我的家暴故事-小玥

文/南區宣導企劃部 鄭雅婷

採訪這天,小玥帶著國一的小女兒一起來,談起過去的日子,小玥顯得雲淡風輕,但和她的女兒聊時才知道,她們之前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可怕,小玥的女兒小小聲地告訴我們:「爸爸會把媽媽壓在沙發上,拿著螺絲起子要往她的眼睛刺下去!」。女兒的害怕,讓小玥決定離開。現在,母女倆平安簡單的生活,是她們最大的幸福。

年輕,不顧後果結婚

我21歲就結婚了,當時我跟先生剛認識,父親知道我們要結婚,很反對,但那時我很判逆,家人越是反對,我越是堅持要做,沒去想過婚後的生活,也沒有好好地去認識另一半,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對於婚姻都沒有做好準備。

我先生的家庭非常重男輕女,他是家中唯一的獨子,他的父母都很寵他。婚後,我們與公婆同住在一起,我才聽鄰居說,他之前曾打過女朋友,但直到第一個孩子出生時,我都沒有看出有什麼異狀。

婚姻的考驗真的很多,婚後公婆買了一間新房子,由我們負責繳房貸,但長輩沒有考量到我們的經濟狀況,買了一間我們無法負擔的房子,當時房貸一個月要三萬多元,先生的薪水只有二、三萬,加上每月要給公婆的生活費,我們二份收入都不夠,自老二出生後,經濟壓力更大,我們經常為了錢在吵架。

除了房貸,重男輕女的生活也壓著我喘不過氣,公婆認為,所有家事與照顧孩子都應該由我來做,就連先生幫我拖地板,公婆也會把話說得很難聽。我媽媽看不下去,跳出來要幫我照顧孩子,但公婆認為,孫子不能讓外人帶,這事也使我們二家的衝突越來越高。

此外,我先生的控制慾很強,他希望能一直看到我,要我跟他一起上班,但他工作的地點收入不高,我因此選擇留在原來的公司工作,但他會因為我比較晚下班,或看不到我等原因,與我爭吵。

丈夫喝酒後就事、打人

因為經濟問題,先生在朋友的介紹下到薪水較高的粗活,雖然薪水比之前高出許多,但他開始染上喝酒、吃檳榔等惡習。他的酒量不是很好,只要一喝酒,就會開始打人、鬧事。一開始,他只有在外面喝、在外面鬧,後來就像是上癮一樣,連回家也要喝。

第一次動手時,他正好喝了酒回家,當時我們為了房貸的事在吵架。我告訴他,我不想付房貸,寧可搬出去住也不要付,他可以留在這裡跟父母住,我搬出去就好。為了這件事,他對我揮了一巴掌,事後,他相當懊悔,再三跟我道歉並保證不會再犯。

後來我仍是搬了出來,先生也跟著我走。剛出來的這段時間,是我最輕鬆的時候,那時女兒還沒有出生,二個兒子都送幼稚園,娘家媽媽可以幫我接孩子下課,壓力真的小很多。然而,先生一直認為搬出來這件事,是我害他在外面受苦,常用這點與我針鋒相對。

三個孩子漸漸長大,我們的教育觀念也很不一樣。先生覺得孩子只要養大就好,會不會讀書沒關係,但我比較重視教育,會帶孩子去圖書館借書,這卻成為他動手的理由,他會懷疑我帶孩子去圖書館的動機,甚至認為我是在外面有男人等等。

每次動手後,他都承諾會改,但沒多久又再犯,漸漸地,狀況越來越嚴重,幾乎一、二天就動手一次。我怕影響到孩子,把兒子們送到公婆家,公婆也願意照顧。孩子雖小,但都知道家裡的狀況,有時候我沒有去接他們回家,小孩就會問,爸爸是不是又喝酒了。

孩子拜託我離開

這過程並不是沒有想過要離開,女兒五歲時,有次先生跑到幼稚園大鬧,學校監視器正好拍下他動手的畫面,我拿著畫面去報案、申請保護令,後來,他找來公婆到我娘家去道歉、求情,最後我又再給他一次機會。

最可憐的是我女兒,她一直待在我身邊,受到的影響也是最多的,她在國小四、五年級時,我打算領完年終後離職,帶著她離開,沒想到時機還沒有到,先生又在鬧,威脅我們立刻回家,否則就到我公司。女兒害怕地跟我說:「媽媽我們可不可以去找警察保護我們。」看到女兒這麼擔心,我立刻拜託朋友幫忙拿行李,帶著她躲起來,也不打算領年終了。

原本我不想影響公司,打算辭職離開,老闆知道我的狀況後,不僅讓我休假去處理,公司同事們也提供我許多的協助;而女兒的老師知道後,立刻幫我們辦轉學,還告訴我有哪些資源,這過程真的感謝有許多人的幫忙

其實我能體諒先生因為經濟的壓力到工地工作,喝酒也可以,但我們能不能過正常一點的生活呢?從第一次到最後一次離開,中間經過了七、八年,這段時間我想了許多的辦法,也想要去幫助他,但不論是對我還是對孩子的承諾,他都做不到,最後連孩子都覺得他沒救了,反而來勸我離開爸爸。

離開後,對二個兒子無法帶著身邊,讓我對他們有很大的愧歉,在與兒子聊這事後,我也比較釋懷了,孩子反而會要我別擔心他們。雖然我們現在沒有住在一起,但彼此是關心的,而女兒也很貼心,有時候會準備小卡片,謝謝我帶她離開,現在的日子平安簡單,就是幸福。

2021-10-14

善牧台南中心兒童親職活動 陪伴目睹兒家庭走過創傷

「爸爸來找我的時候,我不開心,但是,現在爸爸要離我100公尺遠,我好像比較開心了。」他是小薰,在善牧台南中心服務的目睹兒之一。

大家都以為家是一個溫暖的避風港,但是在善牧台南中心針對目睹兒家庭所舉辦的「兒童情緒發展暨親職諮詢團體」課堂上,當老師以家的故事為題,讓參與活動的孩子,用樂高積木進行創作,每個孩子們分享著用自己經歷講出來的故事,卻看到這些小孩用著不同的方式武裝保護著自己的家或期待的樣子讓人不捨,「我的家裝了加速器,這樣壞人來時,可以快速逃跑」、「我家有媽媽、哥哥和自己,現在,在家能玩手機、拼圖,看電視和畫畫,我很開心」。

研究顯示,目睹家暴,將對孩童身心靈造成負面影響,儘管孩子只是在旁看見或聽見,但在目睹暴力的當下,已對孩子造成無法抹滅的創傷,這種創傷甚至會延續至成年。善牧台南中心自108年起每年舉辦「兒童情緒發展暨親職諮詢團體」課程,透過分別針對目睹兒及其家長設計的團體活動,期望協助孩子創造正向的新經驗,同時,讓家長在過程中,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育兒路上大家可以彼此依靠,獲得力量。

兒童團體課程-情緒覺察及展現

「一開始我很害怕,因為爸媽吵架,後來,姊姊帶我躲到臥室,把門關起來,開始聊天,我不怕了,跟姊姊聊天,很開心。」老師邀請孩子以樂高積木,打造自己的家,講述家的故事,很多小孩用著自己的方式去宣洩自己的情緒,去逃避面對那個恐怖的畫面。

社工於實務上也會發現躲藏;大哭、吸引注意;或壓抑情緒、強裝無事,是很多孩子在目睹父母衝突後的反應。在團體中當小瑞分享害怕的感覺時,一旁的小薰,小小聲的不斷問著:「那你們有躲進棉被裡嗎? 」因為,曾經在父母衝突時,他和哥哥也躲進了房間,裹在棉被裡。所以,他也會這樣問其他孩子們,團體時,上善心理治療所諮商心理師陳彥合透過樂高、情緒牌卡等不同的媒材工具,讓這群目睹兒去延伸討論情緒的展現及覺察原來情緒的樣貌是這樣,

團體中,孩子們也展現了自身能量的分享力。當其中一個孩子因分離焦慮感,進了教室後,仍舊不想要加入團體哭著要找媽媽,這時候陳心理師在安撫之餘,也請大家討論這時候要怎麼辦,只見大家紛紛圍了過來,有人拍拍他的背;有人安慰保證說:「別擔心,你媽媽就在外面啊!」而其實此時在團體室門外聽到自己小孩哭泣的媽媽也百般不捨,但隨著其他成員的安慰,及老師的轉移注意力之後,漸漸的這個孩子也可以開始融入團體,一起參加活動。

陳心理師說:「我們讓孩子知道,只要你講出來,老師就會協助。」同時,陳心理師也鼓勵孩子們,在團體中,學習傾聽、分享,甚至給予支持、鼓勵。

家長團體課程-照顧自我的情緒為優先

在家長團體上,陳心理師除了了解父母為什麼會想要參加課程外,也讓彼此了解大家一路走來都有各自的不容易。家長們回想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也分享著自己的孩子發生過的事情。「孩子曾經目睹我和老公吵架,那次他哭得好大聲,因為不懂為何爸媽要吵架,後來,他常做惡夢,夢到我死掉了,要和他分開」、「我的孩子常常會注意力不集中,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看到我們吵架後才變成這樣…」、「孩子變得好像只會用哭來表達需求…」,聽著家長們的焦慮,每一段的都有著各自的不容易,心理師同理的說了句「你們辛苦了!」然而,這句話,卻讓家長們紛紛落下淚來。當大人自己的傷也還在療癒,心裡都乘載著過去的脆弱與傷害時,仍是需要打起精神趕快處理孩子們的問題,這一段路他們也很積極的在陪伴著小孩長大,當某一天突然發現小孩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而且還是因為大人間彼此的衝突波及到小孩,那種難過自責,也深深的綁架著這些家長。陳心理師表示,當家長的情緒被照顧及同理後,他們才能對小孩有更多的包容。因此,為期三周的課程,一開始,先提供平台,讓大家有一個情緒的出口,有機會了解自己小孩的狀況,也能稍微接觸自己心裡的疲憊與傷痕。

當家長能夠有一點能量的提升及情緒的宣洩後,接著就要協助家長建立相關的親職概念,讓他們更了解自家的孩子現今面臨的許多問題,並非他們故意為之,可能是過往目睹的創傷所遺留下來的行為,或者是他們這些孩子只能想到用這樣的方式來阻止父母們不要吵架等等,希望藉此建立正確的認知,而給予孩子更多的包容。

在家長團體的最後,陳心理師也和家長分享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鼓勵家長們抱持著好奇童趣的心態去了解孩子,避免一直用著大人的價值判斷的眼光看待孩子,如孩子們創作的樂高作品,讓與會的家長選擇,自己孩子的作品是哪一座,陳心理師說:「有時候我們都很忙碌,沒有什麼時間也無法了解孩子的主觀世界長得如何,但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讓我們多花一點時間去陪伴小孩,了解各自的世界模樣。」

也許不論大人或小孩,都帶著過往那些暴力事件造成的傷害,但也相信,當可以好好陪伴著彼此時,就可以一起朝著那美好的未來共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