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最新消息

2024-08-27

「今天很開心,因為我有幫助別人!」善牧小小志工台南場暖心落幕

善牧復原力節小小志工營台南場於8月10日順利落幕,當天有14位小志工含家長共計30多人來到善牧台南嬰兒之家,孩子們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志工,幫助嬰兒之家的小寶寶們整理環境,同時透過活動認識善牧助人服務的核心—復原力。

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提供0-2歲的嬰幼兒安置服務,以及0-12歲國內外收出養媒合。善牧台南區主任謝惠真向小志工們分享:「我們每個人都很幸福,有愛我們的爸爸媽媽,但在嬰兒之家的小寶寶們,可能就沒那麼幸運,因為不同的原因他們必須離開自己的家。不過,在這裡也是有愛他們的保育人員和社工,他們會幫孩子慶生,陪孩子玩,就像他們的父母一樣。」

小志工們認識了善牧台南嬰兒之家的服務工作後,就要開始進行志工服務囉!「老師我知道!志工就是自願來幫忙的。」雖然年紀還小,但小志工們都很清楚志工服務的意涵,大家分配完各自負責的區域、拿起掃具,有人負責擦窗台,有人負責掃地,也有的小志工負責把小朋友的玩具一個一個的擦拭乾淨,一起加入善牧的行列,共同維護寶寶們生活空間的整潔。

在完成服務工作之後,謝惠真帶著大家參觀寶寶們的活動空間,小志工們隔著窗戶跟寶寶們揮揮手,眼神中散發出滿滿的關愛。透過現場導覽,小志工們更了解寶寶們的生活與居住環境,也讓剛剛的志工服務工作增添了更多意義。

結束導覽後,善牧的夥伴帶著小志工們認識每個人天生就擁有的復原力,善牧一直運用「復原力」(resilience)的概念來協助服務對象,我們也期盼小志工能透過認識復原力,在生活中能獲得更多的能量來面對困難,藉由生動的故事與簡單的遊戲,小志工們認識善牧復原力五大積木中:社交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支持網路及無條件接納。

在活動尾聲的有獎徵答中,小志工們對於活動中的所見所聞都印象深刻,不論是善牧會祖的名字或善牧台南嬰兒之家的服務內容都能快問快答,更有孩子分享到「今天很開心,因為我有幫助別人!」為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2024-08-22

高雄中心暑期生活營 帶孩子走讀文化體驗環保

善牧高雄中心長期服務新住民和單親家庭,在一線服務過程中看見許多家長為顧及家計,暑假期間難以照顧到孩子全方面的需求。為減輕家長的負擔,善牧高雄中心於07/22-08/02透過暑期生活營給予孩子多元學習的機會。為能讓新住民的孩子有機會認識在地社區發展的文化脈絡,營期第一週以實際走訪社區,學習當地文化背景,透過歷史的角度觀察鳳山街區內的寺廟、古蹟和商店,認識其背後所蘊含的人文故事。

 領隊老師有文史工作的背景,又同時具有導遊的身分,還特別會畫畫,很快就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大家從鳳山婦幼館出發,走過曹公圳、鳳山車站、鳳儀書院、平成砲台等地。原本善牧夥伴還擔心天氣炎熱,孩子們會不會太辛苦,結果他們不僅不會累,還全程緊跟老師的腳步。回到教室後,老師帶著孩子們回顧到訪景點的照片,邀請孩子挑選並將其畫下來,最後全班的同學一起完成一幅鳳山地景圖。作畫時老師給了孩子們一點挑戰,讓他們直接使用簽字筆在白紙上畫出骨架,再進行著色,有孩子分享雖然有圖片參考,但無中生有的過程並不容易,不過在完成的當下感到十分有成就感。

 而隨著近年全球環保意識不斷提升,第二週邀請到啥咪玩藝美術教學團隊,以環境保育為概念引導孩子完成不同的作品。孩子來到戶外觀察花草樹木的樣貌,並蒐集落葉、樹枝等天然素材搭配老師事先準備好的樹皮,進行大樹的創作。除此之外,也帶著孩子用布料搭配白紙上的小人進行服裝設計、以保育類動物為主題來創作刮墨畫、透過使用過後清洗乾淨的養樂多罐來製作泡泡土容器。

此外,這週孩子們前往高雄旗山,在糖廠內的香蕉園學習其栽種的方式、不同的品種以及香蕉樹生長週期每個部位是如何被完整善用的永續概念。下午也有香蕉包、竹蟬等手作時間,孩子們能藉此親身體驗到香蕉除了食用以外,它的葉子、根莖也都能發揮不同功用,達到資源再利用。

 雖然連續兩年營隊都有遇到颱風的侵擾,確實打亂許多營隊的安排,也造成善牧夥伴們及家長們的諸多不便與辛勞,但當看見孩子在營隊中願意互相幫忙,原本內向的孩子變得更勇敢,願意主動舉手上台分享課程中的感受以及所學所獲,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

2024-08-14

善牧第九屆爸比媽咪節 解鎖孩子的青春危機💣

這是怎麼了?過去會親暱地和我分享學校、生活裡的大小事;偶爾還能跟我撒撒嬌的那個小孩跑哪去了?進入青春期後,不管問什麼,他總是說:「嗯、還好、沒有就那樣。」我們變得無話可說,他和我之間陌生而疏離,從前那個貼心的小棉襖好似轉瞬就消失了?您也曾遇到這樣的情況嗎?

113年第九屆善牧爸比媽咪節以「解鎖孩子的青春危機」為題,邀請連續多年蟬聯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的諮商心理師陳志恆;及曾為《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演講場次逾3000場的臨床心理師王意中,7月下旬起於高雄、台南、台北南北開講,和爸爸媽媽一起解密孩子的青春期風暴。

▌瞭解青少年階段子女的發展特徵
青春期是人體生殖及生理機能邁向成熟;心理和生理由兒童轉變為成人,同時發展自我認同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以「我」為出發點進行思考;他們腦中有一群想像的群眾,總認為自己是全場矚目的焦點;卻又在意旁人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期待獲得他人的肯定,有些孩子甚至從旁人的眼光中來拼湊出自己的樣貌。

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表示,親子關係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將逐步產生變化。一般而言,幼兒園時期是彼此最親密的階段;上小學後,關係逐漸趨淡,到了高年級,孩子開始往同儕靠攏;升上國高中,功課壓力又接踵而來,見面機會已不多,有時甚至一天都說不上幾句話。

面對親子關係的改變,和正面臨身心轉變的孩子,王意中直言:「爸爸媽媽們,孩子上國中後,可以往後退就往後退吧。」他進一步指出,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微妙,對自己沒那麼熟悉,但身心的變化,又讓他們變得敏感,他們常常只想到自己,一點也不在乎你,但你「千萬別管他。」他建議父母試著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學習看見、解讀行為表象後的原因,不要第一時間就批判、說教,久而久之,當孩子看見你的身教,他們也會依樣畫葫蘆。「我們怎麼對孩子,未來孩子就怎麼對我們,因此,若不想孩子做出你不喜歡的舉動,那麼就提醒自己別有那樣的行為表現。」王意中說。

諮商心理師陳志恆則表示,青春期的孩子大腦就像一處工地,整天乒乒乓乓,導致情緒陰晴不定,甚至跟父母對立,這是這個階段正常的生理反應,孩子也不好受。因此,提醒父母「請把自己當作家具」,別一直刷存在感,尋求孩子關注,這樣他們會覺得煩;然而,當他需要你時,不能找不到你幫忙。

▌我怎麼生氣 你才不生氣
「媽媽,我到底可以怎麼生氣,大聲你有意見;不看你,你有意見;跺腳你有意見;嘟嘴你有意見,我到底可以怎麼生氣?」王意中說,每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情緒表達,標準界線不同,但偏偏許多家長和老師,壓根沒好好想過這個問題。大家常常是氣半天,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就更別談孩子是否理解了,因為大人根本沒讓他們有跡可循。他提醒,任何情緒都有存在的必要,父母該做的是引導孩子好好地表達情緒。

陳志恆援引衝動行為循環的七個階段來說明,並提出每個階段的因應策略供父母參考。他說:「情緒變化一般從冷靜期開始,歷經誘發期、焦躁期、加速期逐步上升,直至高峰期爆炸,而後緩降期開始降溫,最後到恢復期平復情緒。孩子受到外在刺激,該爆未爆,情緒還處於冷靜期時,爸爸媽媽可透過正向聚焦,鼓勵期待行為;當情緒前進至誘發期,請嘗試移除或中斷誘發因素;進入焦躁期後,則試著同理,並提供選擇,協助轉移注意力;然而,若前面的策略都不見效,情緒已然進入加速期,此時請父母先穩定自己的情緒,不要跟著孩子一起爆,保持冷靜,靜待高峰期的出現。一旦情緒攀升至高點,若不會出現傷害,就讓它爆,但當傷害可能現身時,保護自己的安全是首要考量。過了高峰期後,則請記得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冷靜,千萬別在緩降期就講道理,誘發另一階段的衝突;最後,待孩子情緒完全平穩了,再與之回顧討論,切記討論並非指責,而是了解雙方的期待,讓下次衝突再現時,能更圓滿的解決。

如果情緒高漲,就快爆炸了,怎麼辦?陳志恆現場示範EFT情緒釋放術,邀請父母用力敲打身上穴位7-12下,並在心中默念「雖然我感覺到生氣、難過,但是我全然接納情緒。」同時給出解方-踩剎車、轉方向、走新路,協助父母拆解情緒未爆彈。「首先,覺察情緒時,在心裡喊停,強迫中斷情緒。接著,轉方向,轉移注意力,可以的話離開現場。最後,走新路,讓自己紓壓,將情緒安放,問問自己:「這是誰的情緒?」,別讓自己把沒處理好的情緒丟到孩子身上,用情緒勒索讓他害怕並配合自己。」陳志恆說。

▌用同理心及正向聚焦 開啟對話
瞭解青春期孩子暴衝的原因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開啟對話?陳志恆利用一張椅子,演示當孩子被安排到輔導室後的情形-坐姿側背向人,面露不屑,滿臉的怨氣與拒絕溝通,此時他會跟孩子說:「我知道你被叫過來很不爽,如果你願意的話,請告訴我你怎麼了;但如果你不想說,我也會尊重你。」然後,十有八九,當他這樣破冰後,會發現孩子瞬間轉正身體,一臉驚訝的看著他。「我講這句話傳達出兩個訊息,第一,我是關心他的,我想知道他發生了什麼事,第二是尊重,我給了他選擇,說與不說。由於孩子周遭的大人常常是讓他講或讓他別講,沒想到居然有人給予選擇,於是瞬間有了不同體驗的孩子,會變得更願意配合。」陳志恆說。

陳志恆鼓勵家長多運用同理心及正向聚焦兩項技巧與孩子溝通。首先,用同理心同理孩子的狀態,接住他的情緒,使其感到被了解,就算情緒同理的不夠精準,孩子仍會感受到你的善意,有助於拉近彼此的關係。當同理心發揮效果後,父母可將眼光多聚焦在孩子正面與積極之處,這將成為給孩子帶來力量的肯定。陳志恆說,孩子的行為不會一成不變,與其在他沒做到時指責,不如在他做到時讚賞,「行為一旦被肯定就很容易保留」,就算孩子沒做到,退而求其次,只要有進步也行,久而久之,孩子會越來越好。請記得每個人的努力都需要被看見,因此,陳志恆也提醒爸爸媽媽,別忘了偶爾給自己一些肯定。

▌當個不落伍的父母
「現在青少年流行文化更迭速度快,爸爸媽媽別忘了定時、定期更新時下流行資訊,不懂的部份可以上網爬文,或不恥下問,千萬別無知,無知不可怕,但太無知很可怕。」王意中最後提醒父母,可以透過了解青少年流行文化,拉近彼此關係,藉由先分享自己,開啟對話,但請記得分享越生活越好,切忌說教!

2024-08-13

看見沒有傷的痛 陪伴目睹兒踏上復原之路

文/善牧基金會使命發展及培育辦公室 湯靜蓮修女

教會十分重視家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提到家庭教會的概念(JPII, Letter to Families, n.3),因為家庭是教會共融的一種明確啟示和實現。家庭成員的關係就如同聖父聖子在聖神內共融的記號和形象,透過夫妻彼此相愛、相互尊重包容,並悉心合作來教養子女,幫助子女學習倫理價值、恭敬天主及妥善運用自由,為社會生活中自由、安全和友愛奠定良好基礎。然而善牧基金會從服務遭受家暴婦女及其子女中發現,天主如此美妙的計畫在充滿暴力的家庭難以實現。

暴力對家庭造成的影響,不只是受暴的當事人,家庭中的兒童經常目睹一方遭受暴力行為,也會深深被負面情緒影響著,即便他們沒有直接遭受暴力侵害,但對心裡造成的影響,就像看不見的傷口,會在心上發炎、化膿,進而外顯在行為上。從服務中發現,許多出現創傷反應的目睹兒,往往已經在暴力產生的不安環境中,好多好多年。

小祐及小萱是善牧目睹暴力兒童中心服務的孩子,曾經目睹母親受暴長達十多年,從小看著爸爸打媽媽,媽媽為了家庭的完整隱忍暴力,直到她們青春期來臨,心靈劇烈的創傷達到頂點,痛苦自殘、煩躁不安、做惡夢、人際互動困難、用家中常見的激烈方式解決問題……,媽媽才意識到在家暴環境中,不只自己痛苦,也帶給孩子很多的不安與恐懼,於是向善牧求助,勇敢逃離暴力環境,並藉由專業輔導、諮商,幫助孩子重新找回生活秩序與規則。

這些目睹家庭暴力的大孩子,初期接觸需要花不少時間建立信任關係,為了讓他們敞開心房,運用多元方式,像是:遊戲、戲劇、藝術創作等方式引導互動,等待孩子願意述說自己的經歷與感受。對這些孩子而言,能夠開口將自己的經歷與感受「說出來」,就是一件自我療癒的事情。我們除了陪伴、接住孩子的情緒、幫助他們重新整理創傷經驗,鼓勵適時表達自己感受,也將家長帶進修復孩子創傷的歷程中,增進家庭親子關係,促進良性互動。

為了幫助目睹兒,善牧推出全臺第一個以目睹兒少為主體的「SEE MORE目睹兒復原計畫」知識網站,針對專業人員、家長及目睹兒分為三個版本,為目睹兒議題分段施力。「專業版」於2016年上線,內容培力社工、 教師、司法人員、警察等與目睹兒少接觸的重要他人;「家長版」於2019年上線,期待讓家長從中得到支持與資源,協助找回自己的價值與力量;「當事人版」也將於今年上線,透過網站能讓目睹兒獲得情緒支持、知識及尋求幫助的管道,接住更多未進入服務網絡的孩子。

2024-08-13

新北小羊親子活動 累積正向經驗 看見彼此可愛模樣

為了讓家長與孩子有機會培養有更多正向的親子互動經驗,善牧新北小羊規劃了一系列的親子活動,主題和內容包羅萬象,有三月份與師大EMBA合作舉辦MOS漢堡抒壓工作坊,還有日前舉辦的親子律動,以及接下來的親子桌遊等,在社工、老師及志工們的分工合作下,這群服務中的孩子及家長們獲得了暖心的照顧和滿足,也透過輕鬆自在的方式,讓目睹創傷及家庭議題可以在彼此都有能量時,慢慢得到梳理及釐清。

三月份舉辦的「MOS漢堡抒壓工作坊」,有20多組親子參加,感謝師大EMBA的志工們在活動中幫忙照顧孩子,讓家長只要在旁看著孩子學習認識食材、製作小漢堡開心的模樣,替孩子拍照紀錄可愛的樣子,這時的他們,不用擔心手忙腳亂。另一方面,主辦單位還特別為家長貼心安排抒壓區,由視障協會專業的按摩師為家長緊繃的肩頸放鬆一下,無論大人或小孩都度過一段愜意自在的時光。

新北小羊社工王嵐、林曼婷形容:「想到帶孩子到速食店或便利商店,許多家長可能因為覺得麻煩而有卻步的念頭,因為目睹受傷的孩子可能會有些不安的特質,如果在公共場所無意間打擾到其他孩子時,彼此都會顯得不知所措和困窘,但這樣就減少了許多親子相處的時光。」透過活動累積正向經驗,希望家長重拾帶孩子出門的「信心」。

前一陣子舉辦的「親子律動」則是另一種體驗,由舞蹈老師帶著家長和小孩一起伸展躍動,透過帶動唱和帶動跳以及氣球傘,隨著悠揚的音樂,讓親子間感覺肢體互動帶來的快樂,大家在一個多小時的律動中,成為彼此愉快的支持。接著老師再帶小朋友到教室看電影「腦筋急轉彎」;家長和老師另外到隔壁空間進行心靈對話,老師先和家長們聊聊生活上遇到的問題,並叮嚀父母:「要先照顧好自己,才可以照顧好孩子。」另外,再帶著家長回溯自己的成長經驗,了解原生家庭的經驗,會不知不覺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人生。

老師先分享自身的經驗表示,因為從小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不知道媽媽和小孩在家裡因為凡事都得靠自己,生計和生活都很辛苦。後來在一個適當的時機,老師向爸爸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感受,爸爸知道後,鄭重地跟家人說:「對不起。」讓這件事情順利得到和解,也讓彼此未來的人生往更好的方向前進。老師進一步解釋:「面對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長的歷程,也許自己與原生家庭的『結』不一定要解開,但是要自我覺察,學習融和父母給予的經驗以及自己想要的生活模樣。」

2024-07-30

「我可以上台表演我很棒!」善牧高雄中心烏克麗麗團體成發落幕

炎炎夏日的一個周末,善牧高雄中心烏克麗麗團體的孩子在鳯山微風市集,向現場的商販和遊客分享學習的成果,有些孩子因沒有在公眾場所表演的經驗,擔心自己無法完成發表,在完成表演後孩子們開心地分享說:「我可以上台表演,我覺得自己很棒!」

善牧高雄中心長期服務單親家庭,對單親家長而言,需要兼顧家庭的經濟與孩子的教育並不輕鬆。為了讓單親家庭的孩子在課餘時間有多元學習的機會,同時減輕家長課後照顧的負擔,善牧高雄中心選擇門檻和單價較低的烏克麗麗讓更多孩子能參與。

今年烏克麗麗團體以國小二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童為主,分成進階班和初階班,進階班的成員多數是去年也有參加的孩子,有了過去的經驗,很快就進入狀況。但初階班的孩子年紀較小,且都是第一次參加,對烏克麗麗比較陌生。當初階班的孩子們尚未跨越初學的瓶頸卻得知之後有成果發表時,紛紛表示:「可不可以不要表演?」、「一定要去外面表演嗎?我不敢耶…」然而,臨近成果發表前,透過善牧夥伴不斷的鼓勵,帶孩子們重新回顧過去所學,孩子們意識到隨著課程的推進,和弦漸漸能按緊,樂譜也越看越順,這些成長與收穫成為他們決定嘗試公開表演的推力。

成發當天,孩子們有兩場發表會,第一場是與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辦理的微風市集合作,孩子們可以在市集上團體演奏。面對市集的人潮,孩子們努力克服心中的緊張,將自己三個月以來的成果勇敢地表現出來。而第二場則是移動到練團室,孩子們藉此機會依序上台在家長面前獨奏。所有家長都對孩子的表現感到很驚豔也很感動,在孩子們表演結束之際,安排了家長送花的環節,讓家長能將心中的感動化作實際的鼓勵。

成果發表也就代表著課程來到尾聲,在回饋問卷上,所有的孩子都勾選了「我可以上台表演,我覺得自己很棒!」也有家長分享孩子回家後對於課程非常喜歡,念念不忘,表示未來中心不論有什麼活動都想要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