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最新消息

2023-11-06

台南嬰兒之家用「生命力&復原力」陪伴收養家庭前行

善牧除了協助找家路上的孩子,對於收養完成多年的國內收養家庭,從民國100年開始,每年辦理收養後支持團體,提供收養家庭親子交流的平台,我們相信「分享的快樂加倍多、分擔的壓力相對輕」,透過每一次的相聚,家庭間一起尋找正向親職教養的智慧錦囊,孩子們從中獲得普同感及自我價值感。

今年的收養後支持團體以「生命力&復原力」的精神陪伴大家,很感謝「Tada雙語戲劇KTV老師」及其工作團隊,提供私人美麗的落羽松林區,以「雙語繪本戲劇打造親子親密依附」為主題,透過KTV老師擅長玩繪本、戲劇表演,加上工作團隊分別協助帶領親子瑜珈、魔術表演和教學、多肉植物DIY等,當天精彩又溫馨的活動猶如大家族聚會,參加的11個家庭13個孩子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自在交流、孩子們相互為伴開心遊玩。

每一個孩子都像是獨一無二的小樹苗,陽光、空氣、水以及愛的點滴灌溉,小樹苗一天一天茁壯長出復原力,透過今日的體驗活動,收養父母學習跟孩子各種不同的玩樂方式,無論是草地親子瑜珈、生動玩繪本、多肉植物DIY、烤棉花糖或是欣賞孩子的魔術演出,最後的分享回饋看見親子間眼神的交會、肢體接觸、會心一笑…等等情感流動,我們感動及感謝父母用心陪伴及愛的力量,為彼此在成長中留下深刻的美麗回憶,而這些經驗記憶與愛的對話,都能幫助孩子們知道:「無論路有多遠、爸爸/媽媽會一直在背後支持及陪伴。」

2023-11-03

善牧舉辦美國文化體驗營 陪伴出養童適應異國文化

為協助出養童到國外的身心理準備,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於10月21日舉辦美國文化體驗營,共有11位6至12歲的孩子參加。老師透過遊戲和主題式體驗活動讓孩子們了解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而台南嬰兒之家也佈置成異國風情,並加上萬聖節的飾品和氣球點綴,孩子們看見後個個又驚又喜,十分興奮。

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提供0-2歲嬰幼兒安置,以及12歲以下兒少國內外收出養服務,為孩子們找到一個溫暖的家。然而多數具有特殊背景或年紀較大的兒童,在國內仍較難找到收養家庭,因此需轉介國外家庭尋求收養機會。為了能讓跨國出養童在未來能順利銜接新生活,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每年都會舉辦美國文化體驗營,協助出養童能初步建立對他國文化的概念,降低對不同語言的焦慮並學習使用肢體語言。

 今年邀請到從美國來台已經20年,擅長雙語戲劇的KTV老師,老師十分活潑,熱情的帶領風格和生動的肢體動作,很快就讓剛抵達的孩子們卸下心防,開心地投入在活動中。KTV老師邀請孩子們選一個肢體動作來代表自己,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接著便開始帶領孩子們唱跳美國的兒歌。KTV老師告訴孩子們,兒歌裡的動作,是全世界公認最醜的動作。老師接著鼓勵孩子們說,之後去美國生活,也許會因為語言不通而需要藉助肢體動作來輔助,而在今天,全世界最醜的動作都做過了,未來需要使用肢體語言時,就不用害羞也不用害怕了!

 遊戲中融合語言,孩子們進行美語版本的一二三木頭人,也透過遊戲認識各種顏色的說法,過程中,老師也會經常邀請孩子們一起覆誦簡單的語句,體會簡易的外文溝通,藉此增加孩子們對不同語言的接納度。最後,孩子們透過萬聖節的「Trick or Treat」活動,熱情地與老師互動並獲得小禮物,留下歡樂回憶的同時,相信也能藉由今日的活動,讓他們對往後國外的生活有更佳的準備。

2023-11-02

善牧臺北市西少「歸屬」攝影展,聆聽少年一段找尋的旅程

「我是阿公帶大的,玩累了,看著他的背影,我就覺得很安心。」
「想著被欺負被排擠的痛苦,我只能一個人在公園哭…。」
「騎腳踏車是我最快樂的時刻,那瞬間,彷彿悲傷都被迎面而來的風帶走。」
「我孤獨慣了,但我不想習慣孤獨,跟朋友聊天這才是我最想要的。」

為了讓社區大眾有機會認識在善牧臺北市西區少年服務中心(簡稱西少)陪伴下成長的少年,在善牧社工及少年們的共同努力下,10/4-10/12於萬華剝皮寮展出以「家庭、學校、社區和內心」為四大主題,主題為「歸屬」的55幅攝影作品,透過畫面表達少年內心的深沈低吟或狂放吶喊。邀請大家跟著這群少年們在生命中這四個地方兜兜轉轉,找尋熟悉的記憶和感受,無論是進行式或是過去式。此次攝影展共吸引上千人次觀展,假日並特別邀請創作的少年到現場與觀影者,面對面分享他們的創作故事和生命歷程。

宇哥(化名)童年過得非常不快樂,從小在學校常被嘲笑排擠,但他阿嬤從不責怪他為什麼不去上學,而是常常帶著他到公園聊天走走。但是有一天,阿嬤出門後就沒有再回來了…。於是宇哥拍下當時跟阿嬤住的公寓樓梯間,作品中,走道上宇哥的身影一如以往阿嬤在的時候,想像沿著這條窄小的樓梯間走過去,多希望到了門口,一開門,祖孫就如昔日般彼此陪伴,那樣的日常是每天最美好的時光。

「我看過太多人事物,深刻體會到遇到事情時,還在你身邊的才是真朋友。」滷蛋(化名)喜歡用底片相機拍照,二十歲出頭的他,講著這幅在自己成長的萬華舊街上拍的黑白照片,語氣不帶任何悲傷地說:「你不覺得這畫面很悲傷嗎?」。經過人生的艱難洗禮,現在的他願望是幫媽媽在她最喜歡的宜蘭買房子,講到這件事,他的眼神充滿篤定和期待。

年少時進出少觀所七次,逃學、打架、混幫派什麼都來的小朱(化名),有天下班後發現家裡沒人應門,開門發現爸爸在家因心臟病走了,驚覺自己已來不及對爸爸盡孝道…。到現在對爸爸的離世仍無法釋懷的他,每天上班賺苦力錢,用盡全部的力氣以工作填滿生活,想用「不去想」讓自己對爸爸的虧欠感少一些。分享會中他不斷提到:「我願意對過去的『匪類行為』認錯,希望社會大眾給我們這樣的少年再一次機會,不要因為過去的荒唐歲月而把我們貼標籤,因為在那段迷茫歲月中,可能正經歷人生中椎心刺骨的難關…。改過自新後的我們,很渴望社會大眾給予少年們重生的機會。」

談到這次策展的初衷,善牧臺北市西區少年服務中心主任陳振穎表示:「也許有時他們被外界的強光照得睜不開眼;有時無助地瑟縮在深不見光的角落,我們在與少年討論後,決定一起用鏡頭拍下他們的生命故事,把很少被聆聽了解的心情表達出來,讓社會大眾理解他們都渴望被聆聽、被愛、被接納的。」透過這次的攝影展,大家就像一起穿越一座座時空長廊,透過聆聽、理解和接納,讓少年最終能找到自己的「歸屬」。

2023-10-30

「愛」不延遲 攜手響應非洲救援計畫

文/善牧基金會使命發展及培育辦公室 湯靜蓮修女

善牧修女會是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聯合國承認善牧修女會在婦女和兒童工作上的專業,在聯合國有特別諮詢地位(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的席位,並於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設有辦公室。民國76年,已有300多年婦女庇護工作經驗的善牧修女會,受邀來台協助不幸少女,而後更成立基金會,開展出環環相扣的服務。

一直以來,在台灣的善牧基金會不僅致力於國內婦幼保護服務,也參與了許多國際工作,像是每年響應聯合國7月30日「反人口販運國際日」的「藍心行動─終止人口販運(Blue Heart Campaign against Human Trafficking)」、11月的「16日對抗性別暴力行動(The 16 Days of Activism Against Gender-Based Violence)」等等;同時,自103年開始,以善牧幫助弱勢女性的宗旨,響應善牧國際總會對於國際事務的救援,結合國人力量,一起送愛到全球需要的角落。

我們看到非洲某些地區,亂倫、肢體暴力、兒童權益被剝削等社會問題頻繁發生,受性侵害或被虐待的少女擔心遭到報復、威脅而不敢聲張;許多家庭只靠母親獨自為孩子的生存而奔波,且居無定所;女性無法獲得教育和應有的權益,也無權決定自己的人生……,地球另一端的婦女和孩子,過著相當痛苦的生活。

然而,善牧修女會進駐當地展開服務,讓一切有了不一樣的可能。善牧設立庇護所,提供弱勢少女與兒童安全住所與心理輔導,幫助她們重返社區;開辦GSS小學,提供兒童接受小學教育的權利;給予創傷輔導,讓遭到不同形式暴力對待的婦女穩定思緒,重新看見自己能力,勇敢規劃未來;強化婦女職業訓練:裁剪和縫紉、刺繡、烘培和烹飪、家庭管理、生活技能培養,使她們在社區有能力找到維生工作。

長期的陪伴與輔導總是帶來驚喜與希望,能看見服務對象從困境中長出復原力量,走出屬於自己的未來。在庇護所的女孩小A,她是名曾受到家暴的女孩,剛來到庇護所時缺乏自信、怯懦,年達13歲卻未曾上學,無法閱讀寫字。經過心理輔導、諮商,給予安全的環境與安排就學,現在的她渾身充滿活力、朝氣蓬勃,也勤奮不懈地學習基礎教育,非常珍惜坐在教室學習的機會。

而在訓練中心的婦女小玲,接觸善牧之前,一直沒有找到適合的工作,未曾穩定就業,經濟陷入困境。她參與善牧職業培訓課程,習得一技之長,課程結束之後,找到有興趣的工作,家庭生計不但獲得改善,甚至擁有自己的小型市場和烘焙店。

現在,善牧GSS小學入學人數不斷地成長,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讓他們的孩子上學,而不是像以往一樣,讓孩子四處遊蕩或當童工;無法接受普通教育的婦女們,在訓練中心獲得專業知能,擁有更多的選擇,改善貧困生活、提高生命尊嚴,並肯定自己的價值。這個保護婦幼不受暴力侵害的非洲救援計畫會持續進行,期待有更多的人響應,與善牧攜手,讓「愛」不延遲。

2023-10-25

《樂樂不見了》一起聆聽孩子受傷的童年

《樂樂不見了,聆聽受傷的童年》是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委託善牧恆安中心等6家長期執行臺北市兒少保護家庭處遇服務方案的社工共同策劃的展覽。於9/13-24假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 147、149展間舉行,兒保社工們希望能讓觀展者知道如何支持與理解受傷後的孩子,讓傷害不再蔓延,同時也希望觀展者在展覽中學習用創傷知情的眼光,覺察個人的生命經驗,練習善待自己與他人,進而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長大。

《樂樂不見了,聆聽受傷的童年—兒少保護與創傷復元》展覽分為動、靜態展覽,展區以「聽.說故事」為主軸,讓觀展民眾可以透過資訊圖表與聲音情境體驗孩子們的真實困境,也可以在現場閱讀三則個案故事,並以貼紙投票,或透過匿名投稿等方式書寫自己的經驗,或給故事中的個案一些回饋及鼓勵。

其次亦規劃「時光療癒間」去感受自己的心情、沉澱腦海中的想法與念頭,練習自我照顧,理解創傷對人的影響,以及「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等展區,觀展民眾可以在現場透過未來信以及摺紙飛機等操作,體驗感受將自己也有一些不愉快或不舒服的感受與經驗,讓它飛走,或者透過紙飛機留下祝福。

「樂樂不見了」不僅僅是故事主人翁樂樂不見了,更象徵著每個孩子、甚至是每個觀展者心中的快樂,因為成長過程中各種生命事件與受創情境,慢慢消失不見了。而這個覽展除了提醒兒少保護的重要性之外,更希望讓每個觀展人都能在尋找、了解主人翁樂樂的過程,更貼近、擁抱過去曾受傷的自己,在幫助樂樂的同時,也能療癒自己,找回內在的快樂。

為期12天的展覽,共有3,333人次前來觀展,也有1,181位民眾追蹤關注展覽的粉絲專頁!紙飛機承載著大家在上留下的滿滿祝福,願每個曾經受傷的靈魂,都能被溫柔輕撫、悉心呵護,在未來一起相互陪伴,給予彼此溫暖的力量。

2023-10-23

天母扶輪社攜手六零幫舉行「看見曙光」慈善音樂會圓滿成功 🎉

為幫助善牧「星火傳愛服務計畫」,台北天母扶輪社攜手六零幫樂團,於 10/21 (六)晚上假 1919 藝文中心,舉辦「看見曙光-六零幫之夜」公益慈善音樂會。音樂會由 3 次入圍金鐘獎的知名廣播人朱衛茵主持,共有 700 多位愛心人士參加。

善牧基金會創辦人湯靜蓮修女雖無法親臨現場與大家同樂,但錄製影片祝福演唱會順利成功,大家玩得愉快。善牧的大家長歐晋德董事長也偕同陳海蓉修女與王奕潔修女上台,感謝主辦單位與所有參與這場愛心盛會的善心人士們 ❤️

接著一場令人驚艷的 60 年代演唱會登場,配合著專業音響、舞台燈光,在時而溫暖時而熱情的歌曲中,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重新體驗那個令人著迷的時代,回想起無數美好回憶的經典歌曲,台下的觀眾跟著歌曲哼唱擺動,每個人都陶醉在音樂饗宴中。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節目即將進入尾聲,到了抽獎活動及造型大賽頒獎,隨著主持人一一唱名出得獎人,台下的觀眾呼聲不斷,充滿著歡樂,接下來公布慈善音樂會募得善款時將氣氛帶到最高點,最後在大家合唱「讓愛走動」歌曲中,讓這場愛心音樂會在溫馨的歌聲中圓滿落幕。

感謝台北天母扶輪社及六零幫熱門音樂樂團,舉辦慈善音樂會集結大家的愛心,幫助善牧的家創兒與弱勢兒少衝出黑暗,迎向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