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最新消息

2024-07-30

善牧復原力同樂會開心登場 帶著民眾找尋與生俱來復原力

迎接盛夏,令人期待的暑假可以做些什麼呢?許多民眾跟著台北區善牧夥伴一起感受滿滿的復原力!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7/21登場的善牧復原力同樂會,準備了各式精彩有趣的闖關活動,帶著參加民眾認識復原力的五大積木,同時透過遊戲或對話,帶著大家看見自身獨一無二的特質以及喚起與生俱來的復原力。當天有許多親子、學生、長輩、情侶、觀光客加入同樂會的行列,大家好奇地按圖索驥,拿著闖關卡努力完成任務。完成的民眾可以領取小羊香氛卡及泰式奶茶,在這一刻夥伴們看到民眾們滿足的笑容,相信這個假日午后,大家都給了自己一些力量,就如有位民眾在活動中寫下:「即使遇到難關,但我更有勇氣面對了!」

「自尊」這一關,先讓民眾猜猜牌卡人物牧牧(人物暱稱)的表情,看著他愁眉不展,呈現電力「零」的狀態,原來是牧牧「被別人批評否定」,同時「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於是社工邀請大家找找看他可以有的樣子,於是民眾找出眼神發亮、露出燦爛微笑的全新的牧牧,而這些牌卡的意義是「我發現自己的優點」、「我是有能力的」,從這樣的互動中,帶大家找到「自尊」,學習欣賞自己也給自己一個充滿復原力的模樣。

在「社會支持網路及無條件接納」的關卡部份,則展現了善牧在新住民服務的耕耘點滴,還有新住民講師特別從母國(泰國)帶來充滿巧思的紀念品,並跟大家分享泰式奶茶滑順香醇的風味,展區的另一端則是請民眾抽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狀況題,比方:「如果你在國外因為膚色不同,別人對你投以特別眼光,你會有什麼感覺呢?」請大家選擇當下的感受、期待和希望被對待的方式,進而運用在與人相處及看待事情的眼光上,希望大家能多些包容和同理,讓整個社會因每個人願意理解他人,而有更多正向能量的注入。

到了「善牧走廊復原力中繼站」,民眾可以坐下來靜靜欣賞介紹善牧服務及復原力五大積木的溫馨影片,並從中了解整個復原力的輪廓。看著媽媽帶著小孩子指著展板,一字一句地念著:「我有、我是、我能。」然後彼此會心一笑前往下一關,相信這樣的種子會在每位參加的大小朋友心中漸漸萌芽。

「機車騎到一半沒油,怎麼辦?」來到「幽默」這一關,社工先拋出一個不美麗的假設題,請大家練習轉換多元眼光去看待挫折,接著再抽籤選擇用迴力鏢、吸管或球拍等道具,把乒乓球送到對面籃子裡,看著大夥兒專注地努力達陣,但要一氣呵成真的很不容易。大家體驗到即使有時候事情很荒謬,例如怎麼用吸管傳送乒乓球?但練習轉換眼光及心情,這就是關主想傳遞給大家「幽默」的能力。

看著兩隊人馬在各自的巧拼地板上「合作無間」,相互幫助彼此需要的物資清單以達成任務,讓「社交與解決問題」的關卡以遊戲的方式詮釋,過程中即便彼此不認識,但可以一起想辦法,一起「守望相助」,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友善連結。展間另一頭,看似抽象的「探索生命的意義」關卡,社工們請闖關民眾想一想希望三年後的自己是什麼模樣呢?看著有人默默地振筆疾書未來的理想、有人用畫畫表達自己的想望,也有人簡單寫下平安健康,每一張字條都載著大家進入思考生命價值的想像,祝願自己或大家能有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2024-07-23

善牧小小志工宜蘭場俏皮登場!學習助人和敦親睦鄰 🙌 找尋復原力

善牧復原力節小小志工體驗營,7/13於宜蘭善牧學園首登場,當天共有13位小志工及其家長們共30多位好朋友們,跟著善牧社工們一起在學園幫忙去「戶外教學」的哥哥姐姐們「顧家」。孩子們穿上善牧小制服,先在學園裡認識善牧的服務源由及復原力,接著在社工們朝氣熱情的帶動唱及可愛的情境劇中,展開一系列幫助學園、幫助哥哥姐姐們各項任務。

「咯咯咯咯咯!」首先社工們帶著小志工們到學園後方的雞舍裡,把母雞們剛下的雞蛋撿起來,避免雞蛋不小心被踩破,接著再跟著雞仔們到草地上覓食奔跑,適逢農忙的時節,善牧宜蘭區主任張舜治就地取材,準備好鄰居收割後的稻穗,讓小志工們親手餵這群雞仔們,忙碌的同時,老師也叮嚀著大家:「大家洗完雞蛋要放在蛋盒,待會做料理,要記得自己撿是哪顆喔!」孩子們興奮地回應:「我撿的是白雞蛋,跟大家的不一樣!」「我的最尖一定認得出來。」

接著是運用哥哥姐姐們平時學烹飪的料理區,把剛撿的雞蛋做成美味三明治,以後可以回家當父母的小助手做早餐喔!看著小志工們跟著社工老師們示範的步驟照著做,一個個香噴噴美味的三明治就這樣完成嚕!忍不住咬下去的口感軟嫩滑順,讓這個假日的早晨充滿快樂和元氣。

接下來是請小志工們到附近拜訪平時就很照顧學園的大哥哥大姐姐的好厝邊,像是曾經在校舍修繕時,對面社區中心出借空間讓學員們上課的社區中心,還有平常彼此分享美味樂趣的愛工坊手作餅乾和不老學校柑仔店,由小志工當大家的小幫手,透過交流互動表達感謝。

活動尾聲時,大家一起回顧分享這天的小小志工活動,宜蘭區主任張舜治以「校長」的身份跟小志工們說:「自己的能力一定有限,但是如果和別人的力量連結在一起,就可以成就很多事情;另一方面,透過活動讓小志工和家長一起共度親子時光,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喔!」

2024-07-18

✦ 嚴正聲明|善牧並未與 「The Asia Foundation 台灣分會」 合作 ✦

善牧全台據點 ( 含善牧兒童之家 ) 並沒有與「The Asia Foundation 台灣分會 」有任何形式的合作或聯繫,特此向社會大眾聲明公告。

包括關於圖中聲稱「到場參加活動,可領500元公益金」亦非本會活動。善牧稍早已與165進行通報,並由165回覆:確認為詐騙訊息,呼籲大家務必小心,避免受騙!

詐騙集團的作為實在讓人痛心,提醒社會大眾看到網路上流傳信息時,應多方查證,以免被不實訊息誤導,遭受不法人士之欺騙

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請協助將本訊息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情

2024-07-17

善牧陪伴新住民婦女長出力量!縮小文化差異,開啟共好社會

民國92年,善牧正式成立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展開新住民個人、家庭、子女等服務,迄今已滿21年。早期資訊不流通,資源尚未整合,姊妹們只能口耳相傳一個一個尋求協助,現在新住民初進台灣就有戶政、衛福、社會一條龍服務,提供各項關心及資源。大環境改變許多,新住民姊妹們的需求不同以往,善牧的服務內容及眼光也逐漸有了不一樣的轉變,轉向注視姊妹的特殊性,運用她們的優勢走入社區建立尊重與接納的概念。

迄今,新住民在台人口數已超過58萬,雖然跟整個台灣的人口比起來還是小眾,但善牧一直很堅持設立專屬的新住民服務中心,用耐心傾聽陪伴,溫柔承接需要被幫助的姊妹,中心裡的多元文化氛圍,讓姊妹能夠沒有壓力的做自己,在這裡新住民不是少數,更可以建立安全感及歸屬感,提升使用服務的動機。

服務中看見,姊妹在陪伴下長出不同的復原力花朵,綻放美麗姿態,善牧累積的服務經驗,分享給網絡、社區,期待能縮小文化差異,撐起一片更多元友善的天空。

▌用互動對話取代融合

回顧20年前,新住民家庭服務著重新住民來到台灣的生活適應,開設許多中文班、識字班、考照班,並協助她們了解當地習俗、文化,藉此以飛快的速度融入社會,然而,隨著對新住民越來越了解,慢慢看到她們身上「有」的能力以及與生俱來的豐富文化,工作型態逐漸轉變為培育新住民個人能力及自我成長。

善牧新北市西區跨國婚姻家庭中心(以下簡稱西跨)主任陳千加分享,近幾年善牧培育許多通譯、新住民文化講師,作為語言溝通橋樑,在社區進行多元文化、友善社區分享,現在更是運用語言及背景優勢,加入吹哨者計畫(註),關懷移工、推廣預防人口販運概念及勞動權益宣導,並且進入庇護家園提供遭受家庭暴力的新住民通譯、生活適應關懷服務。

「社區其實很需要被教育!」103年善牧進行新住民友善生活調查發現,近6成的姊妹有「被用不尊重、不舒服的字眼稱呼」,偏見、歧視仍大量存在於社區中,「要讓社區去認識跟理解新住民,最佳的那個助選員就是新住民本身。」所以善牧培力姊妹們積極打入社區與民眾直接互動,陳千加說,從前大環境氛圍講求融入,現在是用對話方式,創造彼此尊重及包容的環境。

▌在政府之前看見需要

善牧的新住民服務,不只是服務姊妹,連帶孩子、另一半甚至是整個家庭,都是提供服務的目標對象,回溯西跨新住民二代服務,起源於十多年前,來到中心參與活動、上課的新住民姊妹幾乎都是媽媽身分,為了讓她們可以安心到中心來,先是有嬰幼兒托育服務,而後孩子們有課業指導需求,便開設新住民二代的國小課輔班,循序漸進地將國小服務所累積的多元教育模式擴大為國中生服務,提供國高中生成長平台並成立「培根青少年成長團體」,藉此激發新二代的個人動力,習得正向的溝通互動模式。「現在有很多社區兒少單位反映大家都把資源放在國小生,國中生也很重要但就是沒有人來做,」陳千加笑著說,「青少年的服務,我們從十多年前就開始了。」

社區裡的工作,除了服務第一眼就被看到的急迫需求,隱微散發出微微的需求光點,也會被放入工作中作發想。在新住民領域服務16年,現任善牧新北市區主任鄭雅甄進一步舉例,像是母語課程,因服務中看見姐妹學習台灣的文化、語言的努力,從對等的眼光來看,應該也要讓她們的語言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落地生根,因此,不管是在課後照顧班、新二代暑期輔導,都盡量讓姊妹有機會介紹她們的母國文化、語言給孩子。「這個部分在政府把東南亞語言納入母語課程之前,我們就已經在做了。」鄭雅甄說,第一線服務工作者提供政府建議,政府也要帶動社會氛圍的改變,善牧的服務既是跟著大環境走,卻也走在更前面一些。

▌陪伴傾聽產生復原力

中心的服務,其中之一是陪伴服務對象提升自我照顧與家庭經營的能力,在善牧新北市東區跨國婚姻家庭中心(以下簡稱東跨)社工林宇晴分享,中心本身是穩定的支持力量,提供新住民姊妹安心感,她們知道有事情可以隨時過來,而中心都會有人提供協助;另一種是真的有事情來到中心,我們會先聽她到底發生什麼事、過程是什麼、心情等等,給她肯定跟回饋,讓她知道有人會陪著她討論或是處理事情,度過這一段可能比較辛苦的路。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陪伴,對於漂洋過海獨自一人在台灣的姊妹來說,會產生強大的神奇力量,讓低潮的姊妹走過荊棘,迎向曙光。林宇晴分享蘭姐的故事,「我印象很深刻,我好像沒有做什麼,但她都會說很謝謝我陪著她走過,我才發現原來我在那個位置對她來講是那麼重要。」

蘭姐與先生結婚十餘年,膝下無子,長期沒有工作,在家照顧臥病在床的先生,平時沒有機會也不會特別認識同鄉友人,事情忙完就趕快回家,從不在外多作逗留。先生過世後,婆婆跟小姑認為蘭姐是外人,不應該繼承先生遺產而把她趕出去。遠嫁來台的蘭姐在台灣舉目無親,找到中心求助,林宇晴說起給予蘭姐的陪伴,「我都是『聽』比較多,然後給予安慰跟鼓勵,陪著她討論下一步要做什麼,我問需不需要陪她去,她總是客氣拒絕,」無論是法院程序、租房子、找工作……,蘭姊總是在邊哭邊訴說後,自己用極強的行動力完成。

一個月、兩個月後,蘭姐哭的頻率越來越小,笑的次數越來越多,氣色也變好了,更久之後的最近,蘭姐來中心分享近況,言語間盡是開朗的聲音,與之前很孤單的模樣判若兩人。「在那個時候有個人願意聽他講、理解他的難過,在很多人不理解他那些傷心的時候,有一個地方可以好好的發洩,謝謝蘭姐的信任,讓這份支持產生復原力。」林宇晴說。

▌引導姊妹更自信表達

「陪伴」兩個字說起來好像很容易,其實做起來並不簡單,尤其對象是不擅長中文的姊妹,更要全心全意聽她說。鄭雅甄聊起曾經服務過的新住民姊妹小A,她是因為家暴議題來到中心,同時有另一個社工服務。小A表示期待跟先生繼續走夫妻的時光並不想離婚,希望給彼此一些時間,她願意陪著先生去做一些改變。但到了另一個社工的解讀是小A主張要離婚,所有處遇都是往夫妻分開的方向進行,小A面對該社工壓力很大,怎麼溝通都好像沒有辦法讓該社工了解自己的意思。

「我打電話與該名社工釐清事情,後來的小A沒有離婚,跟先生的狀況也改善許多,獲得了原先期待的生活。」鄭雅甄分享,有時候我們覺得新住民姊妹好像中文可以溝通,可是其實她的中文辭彙不太足夠,沒有辦法清楚陳述事情,很容易引起誤會,在溝通過程她會產生挫折感,這個時候要能穩定、有耐心傾聽,引導她更有自信地表達,藉此理解姊妹需要,提供她想要的真正協助。「這是一個蠻寶貴的經驗:即便是同樣的話語,每個人聽到的解讀會不太一樣,提醒自己服務個案的時候要很專心聽他說,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或價值觀太快的套到他們身上。」

▌用理解拉近彼此距離

「新住民中心之所以有存在的價值,不是因為新住民是弱勢,而是我們會去重視到彼此間的差異,」陳千加進一步舉例,曾經有位新住民姊妹小玲意外喪偶,帶著三個孩子獨立生活,由於長期身心狀況不穩定,語言能力不足,無力撫養孩子;鄰里們對於小玲沒有工作又亂花錢頗有微詞,資源網絡認為小玲的狀態無法思考現實狀態,在簽署相關文件上未想進一步多作說明……。在這個工作過程中陳千加一方面不斷地讓鄰里們知道小玲的台灣資源真的不夠,除了面對文化差異、中文溝通困難還有身心議題的病徵,很難馬上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必須讓網絡夥伴理解到:即便小玲的認知時而清晰、時而模糊,也不能剝奪她的權益,堅持找來通譯協助,盡可能確保小玲明白資源網絡正做什麼樣的協助,在簽署文件過程中明確告訴她整個情況,並穩定小玲心情,給予支持。「家庭裡面每個人的需要都要被看見,孩子的生活得到安頓很重要,媽媽也是」陳千加說。

西跨社工組長潘品諺坦言,服務對象類型複雜且差異大,社工要很細緻一一回應他們的需求是有困難的,但每個單位有其專業及敏感度,彼此可以共同合作,例如:家暴領域社工可以協助服務對象申請緊急生活扶助費用、急難救助金等經濟補助;而我們可以補足文化能力的距離感,提供通譯人才、同鄉姐妹情感支持等資源。

新住民就算已經來台灣十幾、二十幾年,對於這裡的環境、語言有一定的熟悉度,生活就沒有問題了嗎?許多生活上的細微困難,往往難以言說,只有長期陪伴在新住民身邊的人才能看到。潘品諺指出,比方申請低收為例,因為低收要的資料非常多,連台灣人也不一定弄得清楚,而姊妹去申請,填寫文件是第一關,聽懂承辦人員解釋是第二關,當姊妹有更多提問或是多做幾次確認,對方態度慢慢變得不耐煩,新住民就會比較受挫;有的姐妹則是當場點頭回應「嗯嗯嗯」,似乎全部接收了,但潘品諺可以從姊妹臉部表情讀出來她真的聽不懂,「同樣一句話在理解不同的時候就會有不一樣的反應,這是沒有長期接觸新住民的人比較無法立即掌握的狀況,」潘品諺進一步說明,這也是為什麼中心近幾年帶著新住民走入社區,提倡多元文化,期待可以增加大家的文化敏感度,不只是單方面要新住民融合台灣社會,台灣人對多元文化也應該有更多的理解。

▌尊重包容多元化民情

菲律賓人喜歡穿彩色亮麗的衣服,來到中心她可以大方展示她們的身材,很自信地跟不同國籍的大家說:我就是喜歡拍照、喜歡穿這樣;北越南越就算是同一個的國家,在語言、用字上都有不同說法,講話的過程中避免觸犯到他們的小禁忌;辦活動必須注意不能用豬肉,因為若有印尼本地的姊妹,信仰伊斯蘭教的機率相對高……,潘品諺說,「文化差異是很枝微末節的事情,但這些對於新住民來說,卻是很重要的生活細節。」

新住民服務中心是一個放鬆包容、高文化敏感度環境,提供姊妹們安全感及歸屬感,她們來到這裡是多數,使用服務的動機就會比較強一點。潘品諺分享,許多姊妹從早期的使用服務者到後來成為中心工作夥伴,已經不是單純活動參與者,因為跟中心關係夠深,有一些不好意思跟同鄉姊妹講的事情、難過的心情,都會來中心說,有時甚至才看到人,話未講淚先流下,「對他們來講我們已經是不同的存在」。

▌打造共好的生活環境

每一個族群都不該被落下,我們需要有家人、朋友、需要被關心、支持,而新住民的需要也相同。善牧長期在新住民服務上耕耘,始終秉持著「一個人價值高於全世界」的精神,堅持每個人都該平等,不會因為身分、國籍、宗教不同,而抹滅了這個人的價值;從服務中看見姊妹們具備著很大的能量,無論擔任通譯、多元文化講師,或是防制人口販運宣傳大使,運用其個人特殊性及能力,在不同位置上發光發熱,進而產生影響力。

多年來的服務經驗,不只深耕當地,也吸引日本、新加坡、澳門的相關學者、單位來台採訪及擷取經驗。當社會不停地轉變,服務隨著需求不斷調整,有些事情仍不會改變,像善牧一直都是新住民姊妹的台灣娘家,會持續牽起姊妹的手,共同打造更美好、友善的多元文化生活環境,走過10年、又一個10年,邁入下一個10年……

註:吹哨者計畫主要為新住民、移工傳播人權概念、勞動權益,提供自我保護技巧與諮詢求助管道。

2024-07-09

HYPHY X 善牧-私密平衡噴霧提撥捐款做公益

Libre Her!:「一瓶,解放那些被輕描淡寫的不適與羞於啟齒的不公。」
時尚運動品牌 HYPHY,為了守護女性私密處健康,於 7/4 記者會推出「HYPHY 私密平衡噴霧」新品。創辦人林又立、林可彤秉持熱心公益的心,今年首度成為善牧公益合作夥伴,要將為期一年噴霧收益 2% 捐款給善牧,協助受暴婦幼走出生命陰霾。

「從什麼時候起 家成為我最害怕的地方…」⠀
「拳打腳踢的日子再下去,就算我能忍耐,但是孩子怎麼辦…?」
善牧基金會台北區主任 郁佳霖,於記者會現場感性訴說來到庇護家園的個案故事,曾經受到的傷害,讓受暴婦女容易貶低自我,在社工專業協助、溫暖陪伴下,長出復原力,意識到原來我是有選擇權的,我有能力自立生活!

女性私密處不平衡的健康,猶如善牧服務對象受暴婦幼心中,難以向外訴說的秘密,善牧目前全台共有 45 個服務據點,其中,收容安置婦幼的中途之家、庇護家園就佔了1/3…

邀請大家一起愛心購買 HYPHY 私密平衡噴霧,支持善牧的服務。

✦ 公益產品私密平衡噴霧|https://pse.is/66cxx9

✦ HYPHY官網|https://www.shophyphy.com

2024-07-04

宜蘭善牧學園畢業典禮暨成果展🎉合心協力發揮所長 寫下溫馨感人回憶

回想起前一陣子宜蘭善牧學園的畢業旅行,大家有好多開心歡樂的回憶湧上心頭,當時的美好也預告了即將到來的畢業典禮。「你期待的畢業典禮是什麼模樣?」在這人生中重要的時刻,想怎麼跟親友一起慶祝呢? 於是在日前第26屆宜蘭善牧學園畢業典禮,把學員們最喜歡的繪畫及調飲用園遊會的方式呈現,由師生們共同完成這件充滿祝福和感謝的事。

早在一個月前,在校生和畢業生還有社工們就先把偌大的校舍,內外打掃整潔。做完體力活,再思考那天的畢業典禮暨成果展要如何呈現,大夥兒想著想著:「那就從分享在學園覺得最開心的興趣吧!」於是孩子們想著如何把喜愛的繪畫及調飲,透過展演的方式跟來賓們分享,接著社工及志工老師們帶著孩子鋪陳,備料和練習,有時候孩子難免想「叛逆一下」,但看著同學們仍繼續往前,還是決定振作起身,跟大家一起,一起走過這段青春歷程。

活動當天,每位參與的貴賓可以在學園的牧牧咖啡館(戶外吧台區),享受孩子們親手製作的調飲;也可以到聖堂的「牧牧速寫」畫作展演區,讓孩子們為與會貴賓們人物速寫。緊接著畢業典禮在聖堂進行,每位畢業生在大家夾道歡呼及彩球妝點下進場,一如以往的傳統,每位畢業生親手製作在學園成長的影片,接著是社工及親友們給畢業生的貼心祝福,然後再由學員就讀的學校及宜蘭善牧學園頒發證書給每位畢業生,聽著身邊親近的老師和家人對自己的鼓勵和企盼,和家人靦腆地上台合照,孩子和來賓眼眶水水的,感動和感謝在會場暖暖流動著。

今年宜蘭善牧學園畢業典禮還有一個特別的橋段,就是感謝並為服務迄今5年以上,一直在學園陪伴孩子的老師們頒發感謝狀及禮物。這群陪伴者和老師們,最長的服務年資超過20年,包括跆拳道文真教練、烹飪及體驗教育的聖恩老師、飲調課的小武老師、桌遊課的喬同老師還有法律常識課怡菁老師。他們和社工們帶著每一屆的孩子在疑惑困擾時,成為敞開胸懷願意聆聽他們心聲的溫柔後盾。一起度過這一切的好不容易,讓他們有勇氣探索自己想成為的模樣。

「破風而起,自由翱翔!希望學員們帶著滿滿的祝福,帶著勇氣,踏上未來的生活,繼續加油吧!」宜蘭善牧學園主任呂劭涵這樣跟孩子叮嚀著。如果未來有一點想念,社工們和咚咚(校狗)會一直在這裡,歡迎大家來學園聊聊串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