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最新消息

2024-06-04

咕嚕咕嚕 喝水水!培家中心親子共玩🙌帶年輕爸媽成為寶寶的玩伴

迎接新生命的降臨是多麼美好的事情,但隨之而來的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那分責任。「回憶小時候,你是否也有想跟父母玩的渴望呢?」善牧培家中心承接新北市小爸媽個管中心,服務住在新北市未滿20歲的年輕爸媽,在與服務對象互動的過程中,想到以這個聯想,與年輕爸媽串起自己與孩子的童年,如果覺得自己小時候有遺憾,在自己為人父母時,就一起做出改變吧!

▌給予日常刺激 帶孩子健康長大
當天的親子共玩活動,在專業的物理、職能、語言治療師及善牧社工的帶領下,寶寶們分成未滿周歲及一歲以上孩童共兩組,由家長帶著孩子一起經歷有趣的親子互動。首先登場的小寶寶組(未滿一歲),幾乎都是伊伊呀呀還不會說話的孩子,老師帶著年輕爸媽們用簡單的語言跟寶寶說話,搭配生動的狀聲詞,像是「咕嚕咕嚕…要不要喝水水呀!」音調加點抑揚頓挫,寶寶很自然地對這樣的話語咯咯笑,老師說:「寶寶才幾個月大,感覺好像聽不懂大人說話,但還是要多跟他說話。」另外,也可以用有亮光或聲響的玩具逗孩子,注意孩子的目光是否會跟著這些刺激而移動,雖然是小動作、小招呼,但對孩子的發展都有很正向的影響。

▌多嘗試就能多學習
等到大寶寶登場時,因為這群孩子們已經學會站,所以顯得興奮無比,當老師邀請孩子往前跳一步時,有些孩子爽快地達成任務,有些孩子則默默移動小腳腳完成任務,看似沒有太大差異,但這時老師就會帶著家長從這些細微處觀察孩子的發展。比方孩子不想嘗試跳躍,家長們可以先做給孩子看,並跟孩子聊聊:「為什麼想用走的呢?」因為孩子如果習慣被動,可能學習成長也會比較慢,但就延誤了孩子的黃金發育期。

活動中語言治療師帶領孩子們閱讀繪本,並搭配圖案和水果玩具,引導孩子進行口語表達。「牛牛…牧場…吃…水果…」有位孩子對於單字串起來顯得吃力,於是語言治療師帶著年輕媽媽引導孩子慢慢串,讓單字與單字間的停頓愈來愈短,耐心地陪伴孩子說,再加上模仿大人的說話,漸漸地可以說出:「牛牛在牧場裡吃水果。」看到孩子的努力有了進步,媽咪、社工和老師都開心地拍手鼓勵,孩子就更願意多講多練習了。

▌當孩子永遠的玩伴
培家中心的社工們平常跟這群年輕爸媽們互動,知道他們生活很忙碌辛苦,還要拉拔一個孩子長大,培家中心社工黃美熒說:「我們都了解到他們很愛孩子,只是不知道如何當孩子的玩伴,透過各領域治療師專業的教學和示範,讓他們知道跟孩子互動不能『盡在不言中』,而是要從小就跟孩子多說話、一起玩、一起學習,孩子跟父母是玩伴,未來他的成長不但會更健康,也會更快樂。」

2024-05-29

【重要公告】捐款前請務必留意

#重要公告
善牧基金會未與任何個人或團體合作捐款188、369、498元或其他金額之網路捐款抽獎活動。

如您有接獲相關類似訊息,請刪除FB或社群平台之陌生訊息並封鎖帳號。亦可撥打 165 反詐騙諮詢專線。
※ 165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165bear/
※ 165官網:http://www.165.gov.tw
※ 165LINE:@tw165

善牧已向165通報,若有已匯款這類金額,且懷疑自己被詐騙之民眾,可備妥轉帳執據後,於上班時間來電與善牧聯絡。
※ 聯繫電話:(02)2381-5402 轉財務部
※ 上班時間:周一至周五 9:00-17:00

提醒您捐款務必從善牧官方管道,善牧期望與您一起防堵詐騙,守護每一顆善心

2024-05-14

溫柔呵護新生命,我們都一樣

文/善牧基金會使命發展及培育辦公室 湯靜蓮修女

今年的母親節,您是怎麼過的呢?母親節是每年的大節日之一,這時候總有很多各式各樣慶祝活動進行著,善牧基金會長期服務許多類型的媽媽,像是:受暴媽媽、新住民媽媽、原住民族媽媽、單親媽媽、年輕媽媽……,她們也許很低調不被注意,卻是努力照顧下一代的偉大母親。

小A,現年22歲,三年前意外懷孕,在夫家支持下,決定結婚與另一半共同照顧孩子。初迎新生兒回家,新手媽媽小A只要寶寶一打噴嚏就感到非常緊張,白天另一半上班,自己獨自照顧孩子,摸不透孩子要什麼,寶寶大哭,小A也跟著哭,覺得自己很失敗;生活中,育兒技巧、婆媳溝通、夫妻相處、身心調適等問題跟著來,不知道能找誰詢問,甚至懷疑自己能否承擔做為母親的責任,看不見自己價值,像是洩了氣的皮球。

善牧理解小A心情,時常以不帶壓力的問候,固定關心小A生活,邀請她參與支持性團體,和有類似經驗的前輩交流生活大小事;用各式手作課程整理情緒紓解壓力,並開設親子講座、活動提供知能訓練,陪伴她走過磨合與適應的過程。透過長期服務,現在小A找到生活平衡點,不僅是一個育兒熟練的母親,也是位稱職的幼兒園托育老師,以她高中幼保專業加上育兒實戰經驗,能敏銳察覺到幼兒狀態,快速應變孩子發生的大小事,給予適切照顧。

其實不只是這群年輕媽媽需要服務,從懷孕這個階段,另一半的參與亦是非常重要,善牧同時邀請年輕爸爸加入,夫妻兩人一起討論、一起因應,學習自我照顧,擬定與執行育兒計畫,提升親職能力,同時學習親密關係經營及溝通技巧,讓孩子受到妥善照顧,在原生家庭中健康地成長。

有人說,年輕爸媽年紀小,要怎麼把小孩照顧好?我想,無論年齡大小,當有新生命到來,成為爸媽後,都是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照顧小孩,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也需要累績經驗與學習親子教育技巧,扛起養兒育女這項責任與重擔。

當年輕爸媽選擇組成家庭、走向婚姻,他們面臨來自生活各面向的不同挑戰,需要學習的課題更加多元,這是承擔更多責任的開始。善牧不僅連結相關資源,提供支持和陪伴,成為年輕爸媽的後盾;另一方面鼓勵他們培養專長與技能,提升自我認同感,培養生命韌性及希望,協助他們更有自信面對未來。從我們的服務中發現,大多的年輕爸媽,即便生活壓力很大,仍很願意盡力提供孩子所需,為孩子鋪上一條充滿愛且安全的環境,這份努力與不容易,期待您一起用溫暖眼光看見。

2024-03-28

一張全家福照片,拍下「非行少年」家庭彼此期待又怕受傷的親情

文章轉載自獨立評論在天下
文/北區宣導企劃部專員 胡家韻

攝影棚的化妝間裡,一如往常熱鬧忙碌,造型師荳荳專注地幫主角化妝、弄髮型。不過,這天上場的不是新人或發片藝人,而是善牧新北市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為善牧蘆少)陪伴下成長的少年和他們的家人。

盛裝的小芸在等待阿嬤換裝時,開心地揪媽媽玩起自拍,完全看不出這對母女之前才因家裡爆發激烈衝突而決裂,這次拍攝才在後台「破冰」。接著,專業攝影師張道慈接手邀請每位家人一起站在鏡頭前,以最自在的方式來個全家福。

阿耀的爸爸是總鋪師。爸爸離婚後帶著3個嗷嗷待哺的稚子,面臨經濟和教養多重壓力,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揍人,漸漸地,孩子離他愈來愈遠,哥哥開始在外遊蕩、加入幫派、碰毒品,後來交付保護管束;接著,妹妹也「淪陷」在毒品中找尋慰藉。一下子,「茫然」成為這一家人的心聲。這天全家在攝影棚裡原本態度僵硬,空氣中只有攝影師的快門聲,但隨著拍攝工作進行,一家四口開始「打嘴鼓」,帥氣的爸爸跟孩子們在鏡頭前,臉上漸漸有了久違的笑容。

在蘆少成長的少年,有許多人的父母忙於工作,耗盡的他們一直被生活追著跑,許多爸媽連結婚照都沒拍,有了孩子後,肩上的擔子更重,也遺落了與家人的天倫時光。善牧新北市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主任高珮熏想到:「當家人開始走向彼此,一起拍攝全家福應該是個不錯的開始,因為這是很值得被紀錄下來的畫面!」

就這樣,社工們陪著少年、少女們,抱著輕鬆期待的心情,和家人上點淡妝、穿上帥氣的西裝、美美的小禮服,一起拍張全家福!

▌習慣偽裝自己的「非行少年」

「青少年的外展服務,對社工來說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從最初走近街頭少年,一直到讓這群『非行少年』願意和你對話,接著願意來蘆少坐坐玩玩,這段時間至少3年起跳。」高珮熏說,這是社工跟少年認識的必經歷程。除此之外,當社工認識少年一段時間後,還必須進而深入少年的家庭和大家「搏沫」,才能擬定真正適合少年的處遇計劃。而少年與家人間的關係也常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如何在這樣情況下破冰,一直不是件容易的事。

「剛與街頭少年打開對話框時,會發現他們生活中充滿混亂無助,內心的痛苦深不見底。」高珮熏回憶,他們跟家人互動時好像漠不關心,但其實很在意彼此,只是用比較另類的方式問候。例如明明想問「吃飽沒?」但拿起手機說的卻是「你沒吃飯就不要回來啦!」

與蘆州、三重地區的街頭少年相處11年的經驗中,蘆少主任高珮熏深深覺得這群少年不是學壞、叛逆、愛惹事等大眾誤解的刻板印象,只是習慣用標新立異偽裝自己。高珮熏形容:「當你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會發現原來這些行為背後,是為了不想讓家裡雪上加霜,是想要保護家人,你會發現這群青少年是那麼純真、那麼美。」每個「家」都有獨一無二的輪廓,但就是缺少機會表達對彼此的感情。

▌刺人的話語背後,是滿溢的關心

今天,首先登場的是蘆少的小潔和哥哥、妹妹。因為家裡經濟十分吃緊,獨力賺錢的媽媽對孩子照顧分身乏術,所以他們有空就來蘆少。3個孩子有著超齡的想法和貼心,手足間相互扶持,社工們看在眼裡實在心疼。在攝影師張道慈的導引下,鏡頭前,媽媽被3個孩子圍繞著,就像幸福的小公主。而現實中這個家庭裡的每個人,也都拚了命地撐起這個小家。媽媽全年無休在工作,前一陣子冰箱壞了,但根本沒有錢買新的……,一點風吹草動,對這個家都是艱難的考驗。

威力和立亭兄妹曾有藥物成癮的問題,對於愛和未來是很迷茫的。加上爸爸習慣口無遮欄的說話方式「他們就是很笨啊!」「沒關係啦!沒吃飯死一死算了!」總是用嗆聲問候彼此。兄妹也跟爸爸一樣「樂觀」,但卻不知該如何跟別人建立關係,遇到挫折或是困難,就算再傷心難過,也直覺地表現出不在乎:「沒差!」「分手就分手啦!」看到弟弟吸毒時,立亭會很生氣的阻止弟弟「用藥沒有救啦!」「這輩子缺角啦!」弟弟則反嗆:「妳不也一樣,還管我?」接觸蘆少之後,爸爸、威力和立亭發現有比「互嗆」更有趣的事情,彼此開始好好聊天,爸爸也很樂於參加蘆少舉辦的活動,樂於當大家的開心果。

小妤的家族是「名聲響亮」的「非行少年世家」,父母親都是海派個性,媽媽在檳榔攤工作,堂哥、堂姐、表姐、表哥都是在蘆少長大的少年,有些玩很大,像吸毒、自傷、幫派、打架、喬事情、傷害等,行為就像踩足油門催下去的跑車,每每「浪流連」後,他們會變成安靜的風箏,到蘆少跟社工聊聊。家族中曾有位少年因為觸法,後來進了少觀所,當他出來後,第一件事就是來蘆少找社工。小妤的哥哥則是典型的「寵媽寵妹魔人」,對家人的愛永遠放在第一位,只要她們心情不好,哥哥一定出面相挺。在他「天馬行空」的行為背後,其實吃足了苦頭,常因不被理解的無奈而卡關,很難面對現實生活。

小妤也有自己的煩惱,有時候起床就line社工:「人為什麼要活著?」貼心的她很希望為這個紊亂的家做些什麼,而家裡最大的困難就是「錢不夠」。後來她到酒店上班「賺快錢」,媽媽知道後非常自責,覺得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所以對孩子感到很抱歉。

小靜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前幾年失去爸爸,從小是姑姑和高齡80歲的阿公在照顧。她心裡有很多問號:「姑姑憑什麼教育我?」「為什麼我媽媽沒有在身邊?」這些忿忿不平讓她無法承受,於是吸毒、被霸凌、轉學,後來爸爸生病了,但她抗拒面對爸爸飽受病痛折磨、即將離世的事實,選擇完全逃避陪伴生病的爸爸,以為這樣就可以只記得爸爸活著的樣子,於是父女沒有見到最後一面。

爸爸離世後她去當禮儀師,希望陪家屬送往生的家人最後一程,也是彌補自己心中那一份遺憾。在社工陪伴好長一段時間後,現在小靜很享受姑姑的管教,常常打電話跟姑姑說「我晚上要回家吃晚餐喔!」喜歡被捧在手心裡的感覺。其實姑姑一直很照顧她,只是現在的她,看待事情的角度改變了,原本的憤怒不平轉回到關係的原貌,透過這次的全家福拍攝,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詮釋自己的家庭幸福。

▌定格幸福,但溫暖時光仍未完待續

跟著少年們衝撞夢想、探索生命好長一段時間,善牧社工們漸漸發現孩子們懂了,雖然家曾經有激烈衝突,總是吵吵鬧鬧,有些辛苦甚至有些遺憾,但是這就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家。他們在過程中療癒自己,也理解了別人,風風雨雨都是大家一起走過來的。於是他們學習讓愛在這個家裡流動,可能一開始會有些彆扭,但有了開始,就會讓現況有轉機。

談到這群青少年,背後都有著錯綜複雜、難以被人理解的辛苦歷程,高珮熏形容:「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認識這群少年,他們有很有愛的一面,有很溫暖的一面,也有想呈現『陽光少年』的一面。」世事難預料,少年們現在雖然遭遇艱辛,但是總有讓人好喜歡的親情時光穿插其中,珍惜當下可以讓未來少些遺憾,甚至成為在挫折時拉自己一把的力量,而與家人一起的合照就是最直接也最容易保留的珍貴紀念。

這天,蘆少好多少年帶著家人們一起拍攝全家福,但幸福不只停留在拍攝的片刻,「我們一起去西門町唱歌走走吧!」拍攝當天,有位全年無休的爸爸特別向老闆請了一天假,原本大家來棚內時都睡眼惺忪,但那天下午爸爸的一句「邀約」,全家人都笑了,一陣「呼朋引伴」的吆喝下,一家子打打鬧鬧,身影漸漸消失在騎樓的那一端,相信這次「全家福」是個引子,未來這群少年們和他們心愛的家,會有更多「全家幸福的時光」未完待續。

2024-03-08

台北小羊青少年團體活動🎨以裝置藝術創作傳達兒童權利公約

善牧台北市小羊之家青少年團體結合兒童權利公約(CRC)已邁入第四年,這次善牧社工及心理師要帶著大家挑戰製作表意地圖的「任務」。這群在台北小羊陪伴下長大的目睹家暴兒少分成三組創作,把對目睹暴力的感受(My Feeling)、影響(My Experience)和建議(My Voice),每組以一個長型大紙箱,用四面空間呈現大家討論出來的創作和想法,製作成屬於他們的CRC表意地圖。

感受(My Feeling)是目睹家庭暴力後,最立即也是表面的感覺,青少年們很有自己的想法,以「怒哀喜樂」對應四季的「夏冬春秋」,也就是在事件發生後各個階段的情緒轉折。當目睹家庭暴力事件發生時,第一個畫面中的小孩表現出強烈的「怒」,就像夏天的烈日般爆裂,畫面中這個階段的孩子吶喊:「憑什麼我生下來要看你臉色?」「我是人,不是寵物!」、「沒來由的發怒是你,到底病的是誰?」畫面中的主角帶著爆炸頭,雙眼發紅,除了憤怒之外,內心也有害怕和自責;接著進到「哀」,原本構圖中的孩子變成流著眼淚的鬼魂,被封在冰晶裡,象徵孩子的心就像最冷冽的寒冬,一切都與世隔絕;過了好一陣子才能進入下一個情緒「喜」,那是像春天的櫻花般,畫面中的主角開始微笑了,象徵一切都有了轉機;也就是在紛爭過一陣子後,好像有一點點解脫的感覺;又再過了好一陣子就到了創作的第四面牆「樂」,因為關係變緩和,作息也可能比較正常,雖然旁邊上方還是有半邊看起來糾結的紛擾,但似乎不再是壟罩在天際,就像秋天代表的豐收,幾番波折和蛻變後,終於有一點沈澱的空間。

影響(My Experience)就是事件後帶來的傷痛,是別人很難理解的,紙箱的第一面表達的是「內外的我」,創作團隊畫出一隻可愛的小豬,右邊是顯露於外溫暖陽光的模樣,左邊是隱藏起來真正的自己,身體滿是烙印,痛苦又深沈,而這個「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處在進退兩難的為難中,想透過畫面傳遞的是,家庭的痛已經讓他們習慣包裝自己,但永恆的傷痕又不想被人看到;接下來是「選擇的歷程」,從箱子底部到上面,畫面就像藏寶圖般充滿岔路,孩子形容這就像一場「生存遊戲」,在攀爬或是逃跑時,很可能繩子就斷了,就掉進像刀山般冰冷痛苦的深淵…。但如果打113或是順利獲救,就可以用上面像是「加油!」「我能保護我自己。」「我不會害怕。」等泡泡中打氣的話語做為自己的鼓勵;再下一面呈現的是「目睹家庭暴力兒少的想法和需要」,畫面中的學生傷痕累累,被貼滿標籤,傷痛就像被揉捏後的紙團,皺折是無法撫平的;最後一面「小朋友的心聲」,創作團隊想表達的是我們想要有個家,他們形容:「可以吃飽、穿暖、睡好、活好的地方才是完整的家。」請大人感受到孩子內心的渴望。

由於幾年來,這群台北小羊的青少年已經有了多次向大家介紹CRC及與各個不同團體交流的經驗,因此在「創作」建議(My Voice)時,孩子們對自己的訴求都有很一致的想法,希望「家長」不要遷怒孩子,能傾聽、告訴及相信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暖暖的陪伴和被支持;希望「政府」能提供他們聆聽、安全、保護和照顧,這照顧特別是包括身心的健康,不然孩子很容易因為傷害而否定自己;希望「學校」能保護好受傷孩子的隱私,不要被同學異樣對待,一切能夠和平有多好;最重要的一面是孩子們給「天涯淪落人」的話,也是創作團隊覺得最精美的一面,創作團隊想告訴跟他們有類似處境的人的話:「你不能決定你的父母,但你可以掌握你的人生。」「你很棒,把想法說出來吧!」

在完成這三個面向的創作後,也就是完成了青少年的表意地圖裝置藝術,透過這三大紙箱的各四個面,讓觀展者可以細細了解目睹家暴兒少們的心路歷程,而他們認真勇敢地透過團隊力量,把大家共同的想法用各具風格的方式呈現出來。相信未來這群善牧台北小羊培育出的青少年,能繼續到全國各地宣導他們認識的CRC,也期盼透過這次表意地圖的創作,讓他們內心重新梳理一次,在療癒自己的同時,也透過創作傳達出他們的心聲。

2024-02-07

用家鄉味串起庇護所異國遊子的圍爐夜

文/轉自獨立評論@天下

善牧基金會自民國98年起,受內政部移民署委託,執行安置庇護人口販運被害者的「南投庇護所」,協助被害人於司法審理期間,能待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並於期間媒合適合的就業機會。這群被害人往往是為了改善家計隻身來台工作的移工,過程中不幸淪為有心人士的犯罪工具,被迫進行勞力剝削或性剝削,處在危險的環境卻不知如何逃脫,直到被警政單位查獲才得以獲救。

以下,是在從善牧南投庇護所成立以來,15年來一直在所內擔任生輔員的張志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訴說他與這群「異國遊子」一起生活、一起過年的日子。

▌庇護所裡不同國籍的服務對象

之前我在量販店工作,同事的媽媽在善牧擔任生輔員。正好善牧南投庇護所即將成立,在徵求生輔員,我知道工作內容大概是採買及料理三餐,因為對做料理本來就很有興趣,我也是餐飲科畢業的,直覺告訴我「那就去嘗試看看」。我去面試後,當天錄取、隔天就開始上班。

剛進來,一切都是全新的。庇護所內進了許多設備,還沒有就定位,「那就從頭開始吧!」所有同事跟著庇護所開始學習。印象很深刻的是,當時大家靠著一張大長桌就開始工作,工作手冊和家園規範都還沒有建立。我們參考每個庇護家園的做法後,再把適合南投庇護所的生活規範一步步確定下來。

沒多久,所內一下子進來22位人口販運被害人。雖然之前我也是從事與人互動的工作,但看著眼前這些服務對象都是外國人,來自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籍,我連這些國家在哪裡都要想一下,更何況是跟他們一起生活?15年前,不像現在有手機翻譯軟體,頂多就是中英對照的翻譯機,更不可能有服務對象的母語翻譯,我們只好硬著頭皮,跟他們用簡單的英文溝通,再加上肢體語言,就這樣開始工作。

這群服務對象都有著辛苦的過去,為了賺錢被當地不肖業者騙來台灣,以為可以賺大錢,結果大家沒日沒夜在製衣廠趕工,休息時只能擠在夾層屋裡,後來被警方查獲,這群來台賺錢的外國人才得以重獲自由,先暫時在庇護所等待司法程序,同時協助他們在這段期間申請工作、或是爭取在台期間被不肖雇主勞力剝削的損失賠償。

▌除夕圍爐:沒有豬肉,卻有特別的調味料

第一批服務對象進來沒多久,就是春節。如何讓這群離鄉背井的人感受到熱鬧的過節氣氛?我們於是開啟了除夕圍爐的習慣。因為每年在所內過年的人國籍都不一樣,每次菜色都會依入住對象的喜好做調整,希望讓大家都有過節的溫暖感受。

我自己的拿手菜是清蒸蒜蓉蝦,盤緣以綠花椰菜做點綴,大夥兒吃完鮮甜的蝦子,下層還有用湯汁煲透的板條;還有象徵「年年有餘」的乾煎吳郭魚,大家可以自己搭配熟悉的家鄉佐料一起吃。每年只要有機會,我都會盡量做給大家當年夜飯加菜。

由於人口販運被害人以來自東南亞居多,所以在年菜食材上要避免豬肉,滷蹄膀、佛跳牆、紅燒獅子頭這些國人熟悉的年菜,就不太可能出現在我們的圍爐桌上。大家以吃火鍋為主,滿桌的海鮮、牛肉、雞肉和高麗菜,都是這群異鄉遊子們愛吃的。醬料則是食物美味的靈魂,每個人前面都是紅吱吱的調味料,包括辣椒、紅葱頭、蒜頭、檸檬、魚露,也是另一種熱鬧好彩頭。看著大家吃得開心盡興,我們也會用簡單的英文跟他們解釋,這是台灣每年很重要的傳統活動,大家聚在一起,有圓滿吉祥的意涵。

▌廚房裡的通關祕密

在南投庇護所的廚房裡,研磨缽盆和果菜攪拌機是最「辛苦」的料理器具。因為所內的服務對象以東南亞人為主,三餐喜歡搭配大量新鮮的辣椒、大蒜、紅葱頭、檸檬等,相對這些設備的耗損率也高。在不同的時間、同一個廚房裡,即使素未謀面的同鄉,看到這些器皿,就自然起了與家鄉的連結和味道傳承。

這時候,有些人也會分享自己在家鄉過年的回憶。像印尼在過年及慶典時,會炸蔬菜餅慶祝;回教慶祝開齋節,會準備牛、羊肉;馬來西亞特別的「撈魚生」,則是把魚肉、配料和醬汁倒在大盤裡,一群人圍著桌邊,用筷子把食材拌勻,再夾起來撈高高,象徵著新年「步步高昇」的好兆頭,都是很特別的圍爐體驗。聊著聊著,也希望大家透過訴說家鄉事想念家人,從而感覺溫暖。

其他的節慶像端午、中秋和冬至,如果忙得過來,我會帶著大家一起包三杯雞肉粽(因為回教不能吃豬肉),從刷洗粽葉到準備餡料、從捆粽到蒸煮,這群異鄉遊子們都充滿了興奮與好奇,直呼「怎麼有這麼怪的食物?」大家開心地拍照留念,對於親身體驗這樣特別的包粽習俗,感受到難得的輕鬆快樂。

▌庇護所裡美麗的風景

因為南投庇護所地處偏遠,擔心大家在所內會很悶,而我的個性是一提到美食,就有好多好多的想像,所以不只是節慶,平常我也喜歡跳下來教課,看到大家吃我做的美食露出滿足的笑容,那是我最大的快樂。像台灣有名的珍珠奶茶調製、中秋的蛋黃酥烘焙,我都會開課帶著大家做,而且事前準備好這些美食的英文怎麼講、以及節慶的來由介紹。另外,由於大部份服務對象都超愛吃甜的,只要是甜點,把糖加好加滿就一定大受歡迎。

在南投庇護所裡,與來自不同國度的人聚在一起過年是很難得的。我當然也會想家啊!但沒有關係,家人都能體諒我不是每年都能回家圍爐。身為「主廚」的我,一定會提前開始為心愛的家人準備年菜,像是紅燒蹄膀、香腸、獅子頭、烏魚子、鍋物等一應俱全,跟在庇護所服務一樣,我用我的手藝跟家人團圓。記得有一年除夕正好是我的生日,庇護所的大家還悄悄幫我準備了生日蛋糕,用各國語言祝我生日快樂,還有服務對象讓我到他房間挑我自己喜歡的玩偶,讓我度過一個難忘的生日。

這裡的人來來去去,每當我想念他們時,我就做些異國料理跟大家分享,像肉骨茶、蔬菜餅、泰式海鮮湯,有些是服務對象教我做的,有些是我為了更認識他們而去學怎麼做,這些回憶點滴對我來說都彌足珍貴,沒想到一轉眼已經15個年頭了。

「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這是庇護所裡的服務對象最常問我們的一句話。看著他們奮不顧身地來台灣賺錢,一發薪水就馬上寄回家鄉,聽到這句話,心裡都會酸酸的、很心疼。我會跟他們說:「你放心,要相信這裡是可以幫助你回家的地方。」回國後,希望他們能好好平安過生活,如果還想來台灣工作,可以依正常合法的途徑,不要再被剝削而進到庇護所了。

(作者為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宣導企劃部專員 胡家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