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家庭支持服務

2023-08-18

高雄中心新二代暑期生活營 用戲劇體驗父母來台生活

善牧高雄中心於07/24-08/04在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婦幼青少年活動中心辦理為期兩週的「戲說異國FUN暑假」暑期生活營,帶領孩子用戲劇的方式,體驗新住民父母來台的初期生活,同時,以多元媒材為主題,讓孩子們發揮美術創作能力。

長期服務新住民和單親家庭的善牧高雄中心,觀察到多數家長需顧及家計,孩子在暑假期間只能仰賴學校或安親班代為照顧,為減輕家長的負擔,同時給予孩子多元學習的機會,舉辦二週的暑期營隊。今年營隊有二個主題,第一週邀請快樂鳥劇團,帶領孩子們用兒童戲劇的方式,呈現新住民父母來台生活的辛苦和不易,同時讓孩子了解父母過去的經驗。除了戲劇規劃與排練,活動之餘規劃手作課程,透過纏繞畫、造型氣球作品成為舞台佈景裝飾。

 劇團小夏老師用豌豆三兄弟的繪本故事,讓孩子改編並取戲劇名為《冒險的豌豆》,呈現新住民為了夢想離鄉背井,以及如何運用智慧、尋求協助,努力跨越困境,找到新生命的過程。老師教導孩子用肢體語言來詮釋自己的名字,練習肢體表達。用聲音遊戲讓孩子們扮演人體播放器,根據題目來表現音量大小和情緒,如:「請給我音量為30%的生氣」、「請給我音量為70%的開心」。在遊戲中,孩子能練習戲劇所需要的技巧,在彩排時,小演員們不是專注在舞台上的排練,就是認真地看著劇本背台詞,都希望能將這齣戲完美呈現。

 第二週的主題為多元藝術媒材認識與創作,課程內容有陶土杯、輕黏土手拿鏡、自畫像、熱縮片及彈簧杯。在自畫像課程中,除了運用水彩,還加入了生活中常見的廣告單,孩子們發揮創意,將自己喜歡的物品剪下,佈置在自己的畫作中。每堂課程老師僅會引導孩子工具的正確操作方法,作品如何呈現則是完全尊重孩子的想法,期待每個孩子的創意都能發揮到最大值。讓社工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有位很調皮的小男生,社工總是要顧著他才不會跑來跑去。今年再次參加暑期營時,一聽到有美術課,就開心地呼喊:「我最喜歡美術課了!」與去年不一樣的是,他今年很專心的坐在位子上創作,社工看見他的成長直呼,「孩子們真的長大了!」

2023-05-02

迎向自我的新住民姊妹

文/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執行長 湯靜蓮修女
根據內政部2022年統計,新住民人口已超過57萬,這群來自東亞、東南亞及其他國家的新住民是台灣多元文化非常重要元素之一。

善牧投入新住民家庭服務工作已經20周年,我們看見隨著新住民來台時間長短不同,有不同階段需求:新住民剛結婚來台一定都要面對陌生環境、陌生制度法規、新的家庭關係的適應挑戰,而這些挑戰將視新住民本身的語言能力、夫家支持與否而有適應時間長短之差異;待新住民來到台灣兩至三年後,對台灣生活狀況已經熟悉、語言溝通無礙時,其他的需求卻也接踵而來,包括:子女教養、工作權益、夫妻溝通與關係經營等,需要適切資源協助支持。

然而,新住民在台灣的時間越長,面臨的議題不只侷限在家庭、孩子身上,更回歸到自我成長與價值,善牧的服務也從開始的生活適應課程,轉變到新住民自我成長學苑、文化講師、自助團體等具有專業能力及內在自我探索等活動,以多元方式陪伴這群飄洋過海的姊妹。

小華,是善牧資深的姊妹夥伴之一,24年前因結婚移民台灣,育有四個女兒。當時她剛來到台灣除了要適應生活外,又面臨孩子陸續出生、就學,加上語言不通,曾有好一段時間不太會出門,覺得只要關在家,就不必去面對那些難以適應的狀況。認識善牧之後,社工的開導和善牧許多針對媽媽們開設的課程,都讓小華有了很大轉變,而且在善牧也結交了許多同鄉朋友。

小華的孩子多,必須比其他媽媽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心力,但因為善牧曾經給予的幫助,深刻感受到其他姊妹遠嫁台灣的孤單心情,積極投入善牧由新住民媽媽組成的志工團隊,同時參與通譯培訓,關懷更多遠道而來的姊妹與移工,一同打造友善社會環境。

許多姊妹像小華一樣,一開始是活動、課程長期參與者,提昇婦女權能和信心後,進而發揮自助助人的精神幫助其他新住民或移工,並走入社區進行多元文化交流,成為與社工同行,不可或缺的好夥伴。她們跟我說,善牧是她們在台灣的娘家,有了善牧陪伴讓她們有機會知道,自己不只是一個母親的角色、妻子的角色,也可以是獨立的自己,有能力進入社區、職場付出力量,擁有一片天空。

善牧成立36年以來,服務過許多特殊境遇的「媽媽」,包括受家暴傷害媽媽、單親媽媽、新住民媽媽及原住民媽媽。為喚起社會大眾關注這些特殊境遇母親,於102年起逢母親節前後舉辦「善牧媽媽節」,曾為受暴母親規畫「媽媽就是生命力」攝影展、新住民母親單車活動、收出養家庭紀錄片放映活動等等。時序即將又邁入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有各式各樣慶祝活動如火如荼進行著,善牧規劃了一連串陪伴新住民姊妹成長相關影片,陸續刊登在善牧官網,邀請您一同看見這群低調的新住民姊妹與善牧的新住民服務。

(此文刊登於天主教周報738期主筆室)

2022-11-03

善牧高雄中心走入校園—分享新住民教育議題

隨著部分「新二代」從母國來到台灣讀書,善牧高雄中心收到大社觀音國小的邀請,由新住民講師—范玉雲與老師們分享新住民教育與文化,以及新二代來台唸書可能會遇到的困境,希望透過老師們的理解與協助,能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台灣校園生活。

為減少民眾對新住民的標籤與偏見,善牧基金會長期以來透過社區、學校宣導新住民文化,增加民眾對新住民的認識,減少誤會與偏見的發生,並能用開放的思維來感受多元文化魅力;同時,善牧也培力新住民姊妹成為多元文化講師,媒合舞台邀請姐妹來分享自己的文化習俗和在台生活經驗。

 

與過去不同的是,這次善牧高雄中心首次收到學校邀請,希望能了解新住民的教育與台灣有什麼不同。育有二名女兒的越南籍新住民姊妹-范玉雲,本身也是協助陪伴新二代的老師,當天準備了越南咖啡與點心,一邊與老師們分享越南文化,一邊談及新住民子女教育常見的狀況,場面十分的輕鬆、熱絡。

范玉雲提及新住民在台有語言、文化、習慣、飲食及學習上的種種困難。剛來台灣的新住民學子,雖然會一點英文,但用第二種語言去學第三種語言,及認識新的知識,是很不容易的事。在越南,學校只要讀半天,孩子們習慣帶零錢在身上,肚子餓時再到福利社買點東西吃;來到台灣,不僅上課一整天,也沒有福利社可以買東西,加上越南飲食習慣不像台灣三餐分明,食物也不一定吃得習慣,有次她遇到老師問她為什麼班上孩子不吃午餐,在她協助與孩子溝通下,老師才明白原來是文化差異的關係。

也因生活習慣的不同,新二代學子容易受到特殊眼光的側目及議論,對孩子的心理亦然是一種影響。因此范玉雲也說道:「他們很需要老師和同學適切的陪伴與關懷。」希望透過這次的分享,老師們回到班級後,能多跟學生介紹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降低同學之間的藩籬,減少彼此的誤會,使得新二代學生能無後顧之憂的專心學習,努力跨過語言的阻礙。

2021-04-21

一雙雙善意的手 支持著我走向重生,於是我幫自己築一座橋,走過絕境

「一雙雙善意的手 支持著我走向重生,於是我幫自己築一座橋,走過絕境」

──善牧台中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 俊歌

當俊歌離開自己故鄉,隨著丈夫遠來到台灣生活,如同我們一樣,她也渴望有個幸福歸宿。然而事與願違,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遭受虐待,帶著創傷,一顆心如同失了根的浮萍,在無助的異鄉漂泊。這,是許多台灣新住民媳婦的寫照,善牧台中新住民家庭中心服務過許多新住民女性與家庭,陪伴她們走過不容易的時候,從內而外、一點一滴澆灌她們生命裡的復原力,陪她們重建人生。同時也見證了她們的堅韌毅力,從絕境中如何為自己築一座橋,走向獨立自信的新人生。

曾經 我連個塵埃都不如
從沒想過 來到台灣的生活是這樣子

那時我丈夫來中國做生意,朋友介紹我們認識,後來結婚了。後因中國的生意不是很順遂,他提議回台灣跟婆婆同住,承擔照顧婆婆責任,在家族裡委曲求全一下,看會不會分到一點家產?因為相信他,也為往後生活打算,我便跟著來到台灣。

殊不知,卻是一切惡夢的開始。家裡事情全由婆婆發號施令,所有的家事都落在我頭上,無止境的責難和辱罵,甚至連我三歲多的兒子也遭殃,在酷熱的夏季,兒子僅開了小電扇就被大罵。長期的暴力折磨,讓我深陷低落痛苦情緒中,一度暴瘦10公斤。

丈夫是個老媽寶,選擇隱形冷漠沒出聲幫我,在這個充滿暴力的家中,我被當成隱形人,連名字都不曾被記住過,有的只是無盡的壓榨,連婆婆的外籍幫傭都比我有尊嚴。我常躲起來委屈痛哭,連哭聲都不能被聽見,覺得自己連灰塵都不如。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的婚姻建立在隱瞞之上,丈夫之前有過兩段與外籍女性的婚姻,但她們都因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而跑走。他當時不想再重蹈覆轍,於是婚前交往時,對我隱瞞所有自己的過往與原生家庭的狀況。

與善牧巧妙的緣分

我永遠記得被夫家趕出來那天,我跟兒子身無分文,有的僅是身上的衣服。社會局緊急安排我們住進庇護家園,當時我並不知道那正是善牧基金會的親心家園。在庇護所的六天裡,我們受到善牧社工細心照顧,長久以來第一次可以安心睡上一覺、好好吃頓飯,在這暫時的棲身之所,讓我能喘口氣,想想接下來該怎麼辦?

娘家雙親不捨我受委屈,曾提議要我乾脆回中國,但家鄉村子民風保守,我寧願留在台灣想辦法,也不想回去讓雙親被人笑話。但說實在的,食衣住行怎麼辦真的是千頭萬緒,這時同鄉姊妹告訴我一個可以求助的地方。

第一次跟善牧台中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的賴雅鈴主任見面,我帶著離婚協議書請她幫我看,那時我心灰意冷一心只想離婚,沒有任何想法。雅鈴主任仔細的地聽我說我發生的事,過程中我一邊講一邊哭,情緒不斷跑出來,這是第一次在台灣有人聽我說話,真的覺得好安慰。雅鈴主任也幫我一起釐清目前最重要的事,提醒我先穩住生活,先能自立才能考慮別的事情。

在她的協助下我申請到租屋補助,租到便宜的套房,她也幫我找來棉被衣物、電鍋等生活備品,平時中心那兒也可以領到罐頭麵條。雖然住處很小,但已能棲身;雖然吃得不豐盛,卻足以溫飽。後來與雅鈴主任聊起才發現,原來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也是善牧的機構,這樣美好的巧合,讓我對善牧感恩在心。

幫自己築一座橋  走過絕境

從小我就在家鄉幫忙生意,於是想說跟朋友借錢,從家鄉批辣椒來台灣賣,但屋漏偏逢連夜雨,辣椒欠收,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關係,中國多處封城物流不通,最後所有錢都賠光了。生活已成問題又欠了朋友錢、手機被偷,加上兒子腸病毒發高燒,所有倒楣事都同時讓我碰上了,我無語問蒼天,告訴自己,最壞也許就是這樣了。

從小我就跟著母親學繡花,當我孤單難過的時候,繡繡東西讓我稍微感到平靜,邊繡邊思念著在遠方的爸媽,心裏有酸楚也有安慰。有次雅鈴發現我的手作繡品很精緻,她鼓勵我試著賣賣看,我告訴她母親在家鄉是有名的繡花老師,我從小學了一身好手藝,台灣一般縫紉課教作的小東西,如繡小動物,刺繡包,對我來說游刃有餘。雅鈴鼓勵我嘗試去教手工製作課程,後來有機會開課後,第一次被叫老師感覺好過癮,雖然生活還是很辛苦,但能自己賺錢養活孩子,心裡比較踏實,也漸漸有自信了。

後來我在菜市場租到一個2坪的小店面,賣我做的鞋、包、首飾與批來的衣服。舊舊的鐵皮屋全部自己動手佈置,找不花錢的材料,花點巧思加巧手,把店面布置得像精品服飾店,五顏六色的牆面,連角落都有一番裝飾。重整這個店舖,彷彿是我一路以來重整生活的縮影,一點一滴用心經營,店面雖小但連角落都不馬虎。鄰居總說我是這條街上最勤奮的老闆,每一次客人上門我都真誠與她們互動,久而久之客人便喜歡來店裡跟我聊天買衣服,我也會給她們穿搭建議,讓她們看到自己的美麗,常跟人接觸讓我變得快樂多了。現在我每天的生活很忙碌,白天在市場賣衣服,晚上做網拍,經營LINE社群,周末去教手作課,也去很多地方毛遂自薦當手作老師、考街頭藝人證….。從早忙到晚,忙得很開心、很踏實、也很過癮,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日子過得很有意義、很有尊嚴。

相信我的轉變影響了丈夫,原本軟弱的他,開始會在夫家替我說話,也會搭配時間照顧接送孩子,一起做小生意賺錢。在雅鈴的幫助下,孩子接受早療教育進展得很順利。我們不但沒離婚,夫妻關係漸漸修復,小家庭生活過得越來越有盼望。

一雙雙善意的手 支持我重建生活

除了善牧的婦幼庇護家園、新住民中心的援助外,一路以來許多台灣人的善心,每每想起都讓我很感動。家附近便利商店的好心店長,聽說我的遭遇,默默幫我打給社會局。去法院申請保護令的那天,天氣很冷,我們母子衣著單薄走進法院,法院某位員工脫下自己的外套披在我們身上,並給了我一千塊,要我好好保重自己。擺攤時巡邏的員警,肯定我腳踏實地賺錢,不像那些假結婚來台的外籍人士,願意給我一些方便,還教我用FB。店鋪房東知道我的生活困難,願意降租給我。有人問我是怎樣從絕境翻身,變成現在這樣獨立又有自信?我覺得生命是有韌性跟復原力的,受到這麼多幫助,只要自己不放棄肯努力,沒有理由站不起來!

受人一分 還人十分

我一直覺得,妳對別人好 別人也會對妳好,當我有能力給予,就該把收到的善意傳出去,幫助更多的人。我周遭有位單親爸爸獨力撫養三個小孩,生活很吃緊,一有機會我便會幫他募點孩子的生活用品。平時有空我會去一些社福機構,教孩子和老人做手作,陪他們度過快樂時光!機構裡的老人家曾跟我說,本來覺得自己老了沒用,透過手作發現自己仍然有能力做東西,讓他們很開心。我也會去庇護所教身障朋友做縫紉,希望有一天他們也能自立賺取生活費,讓生命活得有尊嚴。

常有外籍姊妹來店裡找我訴苦,有幾個很苦的姊妹絕望到差點去做陪酒、性交易,我總勸說她們,踏實賺錢日子一定過得下去,千萬別賠上女孩子的清白與尊嚴。我告訴她們可以去哪求助,例如善牧、社會局、社福機構等,鼓勵她們勇敢對暴力說NO。後來也是經由雅鈴引薦,我數次受邀去演講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沒想到我走過的路,能帶給別人鼓勵,我真的很希望這股重生的生命力,能鼓舞其他人,不管是外籍姐妹或台灣女性,請她們不要輕易放棄自己,而且要看見自己的價值。

台灣就是我的家

在我家鄉,女性過了35歲就沒什麼就業機會了,幸運的是我在台灣,到這年紀還能有機會實現夢想:有個小家庭,做小生意養活自己,覺得自己很有價值。更開心的是,雅鈴幫我報名的「新女力創業加速器比賽」得獎了,我打算用獎金買一台摩托車,這樣可以去更多地方教課,分享我的經歷與夢想。人家總說,台灣是我們外籍媳婦的第二個家。我卻想說,台灣就是我的家,而與善牧美好的相遇,是我生命歷程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