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部分「新二代」從母國來到台灣讀書,善牧高雄中心收到大社觀音國小的邀請,由新住民講師—范玉雲與老師們分享新住民教育與文化,以及新二代來台唸書可能會遇到的困境,希望透過老師們的理解與協助,能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台灣校園生活。

為減少民眾對新住民的標籤與偏見,善牧基金會長期以來透過社區、學校宣導新住民文化,增加民眾對新住民的認識,減少誤會與偏見的發生,並能用開放的思維來感受多元文化魅力;同時,善牧也培力新住民姊妹成為多元文化講師,媒合舞台邀請姐妹來分享自己的文化習俗和在台生活經驗。

 

與過去不同的是,這次善牧高雄中心首次收到學校邀請,希望能了解新住民的教育與台灣有什麼不同。育有二名女兒的越南籍新住民姊妹-范玉雲,本身也是協助陪伴新二代的老師,當天準備了越南咖啡與點心,一邊與老師們分享越南文化,一邊談及新住民子女教育常見的狀況,場面十分的輕鬆、熱絡。

范玉雲提及新住民在台有語言、文化、習慣、飲食及學習上的種種困難。剛來台灣的新住民學子,雖然會一點英文,但用第二種語言去學第三種語言,及認識新的知識,是很不容易的事。在越南,學校只要讀半天,孩子們習慣帶零錢在身上,肚子餓時再到福利社買點東西吃;來到台灣,不僅上課一整天,也沒有福利社可以買東西,加上越南飲食習慣不像台灣三餐分明,食物也不一定吃得習慣,有次她遇到老師問她為什麼班上孩子不吃午餐,在她協助與孩子溝通下,老師才明白原來是文化差異的關係。

也因生活習慣的不同,新二代學子容易受到特殊眼光的側目及議論,對孩子的心理亦然是一種影響。因此范玉雲也說道:「他們很需要老師和同學適切的陪伴與關懷。」希望透過這次的分享,老師們回到班級後,能多跟學生介紹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降低同學之間的藩籬,減少彼此的誤會,使得新二代學生能無後顧之憂的專心學習,努力跨過語言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