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執行長 湯靜蓮修女
根據內政部2022年統計,新住民人口已超過57萬,這群來自東亞、東南亞及其他國家的新住民是台灣多元文化非常重要元素之一。

善牧投入新住民家庭服務工作已經20周年,我們看見隨著新住民來台時間長短不同,有不同階段需求:新住民剛結婚來台一定都要面對陌生環境、陌生制度法規、新的家庭關係的適應挑戰,而這些挑戰將視新住民本身的語言能力、夫家支持與否而有適應時間長短之差異;待新住民來到台灣兩至三年後,對台灣生活狀況已經熟悉、語言溝通無礙時,其他的需求卻也接踵而來,包括:子女教養、工作權益、夫妻溝通與關係經營等,需要適切資源協助支持。

然而,新住民在台灣的時間越長,面臨的議題不只侷限在家庭、孩子身上,更回歸到自我成長與價值,善牧的服務也從開始的生活適應課程,轉變到新住民自我成長學苑、文化講師、自助團體等具有專業能力及內在自我探索等活動,以多元方式陪伴這群飄洋過海的姊妹。

小華,是善牧資深的姊妹夥伴之一,24年前因結婚移民台灣,育有四個女兒。當時她剛來到台灣除了要適應生活外,又面臨孩子陸續出生、就學,加上語言不通,曾有好一段時間不太會出門,覺得只要關在家,就不必去面對那些難以適應的狀況。認識善牧之後,社工的開導和善牧許多針對媽媽們開設的課程,都讓小華有了很大轉變,而且在善牧也結交了許多同鄉朋友。

小華的孩子多,必須比其他媽媽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心力,但因為善牧曾經給予的幫助,深刻感受到其他姊妹遠嫁台灣的孤單心情,積極投入善牧由新住民媽媽組成的志工團隊,同時參與通譯培訓,關懷更多遠道而來的姊妹與移工,一同打造友善社會環境。

許多姊妹像小華一樣,一開始是活動、課程長期參與者,提昇婦女權能和信心後,進而發揮自助助人的精神幫助其他新住民或移工,並走入社區進行多元文化交流,成為與社工同行,不可或缺的好夥伴。她們跟我說,善牧是她們在台灣的娘家,有了善牧陪伴讓她們有機會知道,自己不只是一個母親的角色、妻子的角色,也可以是獨立的自己,有能力進入社區、職場付出力量,擁有一片天空。

善牧成立36年以來,服務過許多特殊境遇的「媽媽」,包括受家暴傷害媽媽、單親媽媽、新住民媽媽及原住民媽媽。為喚起社會大眾關注這些特殊境遇母親,於102年起逢母親節前後舉辦「善牧媽媽節」,曾為受暴母親規畫「媽媽就是生命力」攝影展、新住民母親單車活動、收出養家庭紀錄片放映活動等等。時序即將又邁入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有各式各樣慶祝活動如火如荼進行著,善牧規劃了一連串陪伴新住民姊妹成長相關影片,陸續刊登在善牧官網,邀請您一同看見這群低調的新住民姊妹與善牧的新住民服務。

(此文刊登於天主教周報738期主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