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最新消息

2023-09-01

工作線上 | 按下暫停鍵,期待返鄉開啟新風景 ─ 專訪南投庇護所生輔員簡莉華

/北區宣導企劃部專員 胡家韻

之前在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服務的簡莉華,每天是教身心障礙朋友學習製作輔具、環保袋等等,透過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按部就班的學習,一個鐵管的連結作業,可能就得花他們好多心血練習,工作時需要的是耐心和引導,後來因為庇護工廠轉型,而善牧正好在徵求生輔員,於是家住南投的莉華就轉到善牧南投庇護所服務。

同樣在非營利組織工作,南投庇護所生輔員莉華覺得對服務對象付出最大的不同是,以前是一起從學習中,感受學會時那一剎那的開心;而在南投庇護所主要是付出「陪伴」。截然不同的服務內容,但莉華對受助者的溫柔,近20年(包括之前在其他社福機構服務7年)來一如最初,個性樂觀的她,就像一位慈愛的媽媽般,一直守護在受助者身旁。尤其在南投庇護所服務超過10年,她在家園裡親身感受社會變遷帶來人口販運被害者樣態的改變,牽動著台灣社會的發展演進,不同的時空背景,但背後都有著離鄉背井的無奈和悵然。

▋ 默默用行動傳遞關心

「語言不通沒關係,我們還有肢體語言、眼神和心靈交流。」莉華笑著這樣形容,畢竟對每一位來到庇護所的人口販運被害者及非法移工來說,進來就需要遵守家園的規範,這讓服務對象難免心裡充滿防備,再加上可能語言不通,善牧夥伴與服務對象溝通時,彼此之間隔著一道道無形的牆,容易讓工作夥伴產生挫折感。

由於莉華的孩子到外地求學,她索性把這裡當成「家」,她總是這樣想:「在南投庇護所服務,就跟在家裡一樣,大家一起生活、打掃、看電視、運動和聊天,就是再日常不過的生活。」

▋從沒有一覺到天亮過

有時候,初來南投庇護所的服務對象在心境上會有些起伏,激烈的反應讓家園氣氛變得緊張,莉華說:「即使已經熟悉了10多年,但要熟睡還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心情就像媽媽般隨時待命著,總擔心孩子來這裡是否住得慣、是否有臨時狀況需要幫忙…。

「來到庇護所的服務對象一定有他的故事,甚至已經在台灣待了好多年,為了當初想來台灣的原因,後來輾轉成為人口販運被害者,心情一定有很大的衝擊,有抗拒或不開心的情緒是可以想見的。」體貼的莉華一直用同理心處理家園裡的突發狀況,她說:「我們不會主動問他們的故事,但進來這裡,就代表他們人生要轉彎了!而我們希望轉角那端是光亮寬敞的!」所以善牧夥伴會鼓勵他們往前看,既定的事實無法改變,也許接受它需要時間,但大家會一直在旁邊陪伴。

在陪伴時,莉華常常想:「他們隻身踏出國門、在外闖盪,又要躲躲藏藏的日子一定不好受。」一般來說,來到這裡的服務對象一個月後就可以外出,我們也會幫他們在司法等待期間媒合到適合的工作,讓他們可以有收入,貼補目前經濟的空缺,最重要的是不用再受控於不法集團,三餐和日常生活都有工作人員照料著,希望他們能無後顧之憂地度過這段空窗期。

當這群服務對象漸漸轉念了,會在假日相揪去台中逛街、跟朋友聚餐,不用擔心被抓,而是可以安心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和同鄉朋友一起認識台灣,在回國前對曾經生活過的這片土地留下美好的記憶。

▋異國料理是熟悉家鄉味

看著他們興高采烈地出門去逛街、吃家鄉味,回來時滿足地拎著大包小包的,有趣的是很多美味是工作人員從來沒見過、也沒有品嘗過的「家鄉味」。莉華回憶,有位大陸籍女生,她只需要一個簡單的玻璃甕,再把白蘿蔔、紅蘿蔔放進甕裡,不像一般醃漬食物放糖或醋,而是簡單放些生薑、青辣椒、紅辣椒,隔天,那甕蘿蔔吃起來脆到不行,完全是食材原本的鮮甜滋味。印尼的Bakwan(蔬菜煎餅)也讓莉華回味無窮:「麵糊加入簡單的高麗菜刨絲,還有家鄉特有的香料研磨成細粉,煎起來就是完全不一樣的異國風味。」

在庇護所期間,社工們也會依個案意願媒合工作機會,看到很多服務對象為了適應新工作花盡力氣,如果不做就要重新評估,對服務對象來說,等於可以賺錢的時間就浪費掉一些,所以即便工作環境有嚴苛考驗,他們也是盡力去做。有時候工作環境裡的低溫,就算戴了好幾層厚的棉質手套,關節還是腫得發黑吃不消,晚上睡覺時常痛得受不了,但他們還是想盡量隔天一早再去賺錢,就會問工作人員是否有藥膏,或是由社工或生輔員晚上帶他們去中醫復健;還曾經有一批服務對象,工作是在工廠研磨模具,即便勞工戴了護目鏡,粉塵還是會跑進眼睛造成刺痛紅腫,那陣子社工及生輔員,晚上都帶他們去看眼科,希望盡可能抒緩他們的不適。

▋一肩扛下生計的壓力

為了生計或想改善家裡的生活,這群移工們在異鄉,除了強忍思鄉之苦,有時候,電話講一講就情緒潰堤,可能因為電話那端傳來親人離世的消息。深知自己離鄉的原因,通常在領薪水那天,大家一定會外出,甚至請假也要這麼做,因為大部份服務對象想盡快把錢寄回家鄉,身上留給自己的都是基本開銷,錢再賺就有。

相處久了自然會有感情,尤其莉華有著溫暖體貼的特質,因此許多個案都會自然地叫莉華「媽媽」,她也覺得很樂意:「只要他們覺得親切就好,如果有爭執,太激烈的時候我會離開現場,希望彼此都可以冷靜下來,事後待他情緒緩和後,我再去關心他想表達什麼?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幫助到他。」所內服務對象如果叛逆、脫序、發脾氣一定背後都有原因、有創傷的,那是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這份特別的工作改變莉華很多想法:「以前總覺得人可以選擇生活,但來了庇護所才發現有人不但選項少、甚至連選項都沒有,要有正面經歷才能克服心裡的恐懼,為自己人生做思考。」

▋跨出那一步 多麼不容易

在善牧南投庇護所服務10多年來,與世界各國的人口販運被害人或懷孕五個月以上或育有未成年子女的移工相處,莉華對這群總是倉皇住進來的異鄉人有著很深的心疼和不捨,也許因為語言隔閡或是驚慌的經歷讓他選擇關上心門,有些到返國前都沒能好好的相處認識,但莉華對每一位來到這裡的人都很欽佩:「為了改變困境選擇踏出國門,來到完全陌生的地方闖盪,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敢與決心,光這一點我就做不到。」也許過程中,遇到受騙受傷或失望,但我們都希望他們以後想到台灣是美好的回憶,而且在這次人生轉彎後,回到母國能找到充滿生機的新風景。

2023-08-31

一杯咖啡、一杯特調,都成為他們的畫布:台北善牧學園牧茶屋快閃店店長阿得專訪

(轉載自獨立評論在天下)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 北區宣導企劃部專員 胡家韻

善牧基金會於民國87年於少年服務中心開辦「多元性向發展班」,先後成立台北善牧學園及宜蘭善牧學園,提供在主流學校中輟學或適應不良的少年一個適性的學習環境。來到學園的孩子,可以結合興趣學習自己想嘗試的領域,社工們會盡力找尋資源為學生「增能」,讓孩子學習一般科目的同時,也能從多元課程中培養正向積極的生活態度,不因體制內學習的不適應而氣餒或放棄,而是在學園中和社工及師們嘗試開啟對話框,知道自己的不一樣,是可以成為未來人生中精彩選項的。

20多年來,善牧陪伴這群孩子找尋復原力,從學習中體會自己的價值並找到自信,而善牧夥伴在付出的同時,也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以下是台北善牧學園咖啡講師阿得在陪伴孩子找尋夢想時,以第一人稱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蛻變。

▋ 一杯咖啡,有無限的小宇宙

和台北善牧學園的孩子一樣,我青少年時期,對家人和教育體制有許多激烈的反抗和衝撞。4年多前,我應邀來學園擔任咖啡拉花講師,與這群孩子們相處後,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以前的自己,心中有太多不被理解,以及因無法適應現行教育體制的不知所措。「缺乏自信、容易脆弱」是我們共同的特質。

「高中的時候常聽人家說,一杯咖啡是有無限可能的小宇宙,其中的風味和感受千變萬化。」說也奇怪,畢業後,這段和朋友的對話浮現在我腦海,我沒有選擇升學,卻有一股強烈的衝動,想去探索咖啡的世界。

「練功」就要拜師學藝,後來我去上咖啡課,老師說,「咖啡是要用心感受,把注意力放在舌頭和口腔,不要急著一飲而盡,而是慢慢咀嚼它。」在一次杯測時,我喝到了咖啡裡有花生的味道。老師稱讚我,「這杯咖啡的調性的確帶有花生味,但是是藏在很深的層次中,你居然可以品得出來!」那是我第一次嘗到那麼奇妙的味道,我心裡滿開心的,有一種開竅的感覺。

▋ 不只教孩子咖啡拉花,更教他們用創意發想飲品

咖啡是很敏感的東西,裡面藏有許多細節。聽說從一杯咖啡,可以品出一個人的特質和性格。那,何不試著從咖啡認識自己呢?因此在台北善牧學園,我不僅教孩子咖啡拉花,更重要的是帶他們從咖啡、調飲的世界中找到自己,讓孩子們變得更有自信,這對人生是很重要的。

去年,我在調飲課程中,更進一步帶孩子們把自己的想法和詮釋融入在調飲風味中。比方我會請學員們調一杯「金雲」(台北善牧學園主任的名字),原本大家一頭霧水,不知該如何下手,我會引導:「你們看到吧檯上的糖漿、果釀和食材,有什麼靈感呢?」於是孩子們便一步步去思考想呈現的風味和色彩搭配,試著運用吧檯上的素材賦予它們意義。

孩子們的專注投入,激發出許多精彩創作。我想把這些成果與更多人分享,因此有了「牧茶屋」快閃店的想法。我們都知道,一旦真的要開店,團隊需投入的心血和努力無法想像,但還是決定接受這艱難的挑戰。

開店的過程中,從店名發想、主視覺設計、擬菜單、備料、營運時的人力安排,客群設定、出杯SOP、接訂單、外送路程規劃……,每一個環節都是不容易的考驗。而這就是「牧茶屋」的成立初衷:大家一起來試看看,如果「玩真的」,會遇到哪些情況?又要如何克服?

一直以來,我對「出杯」的每一杯飲品都很嚴格,也就是當初設計怎麼做就要那麼做。營運過程中,我曾因家裡因素不得不請假,所有的店務都讓這個團隊自己扛下來,雖然大家還是期待我能在旁邊協助他們,但並沒有因此逃避。歸隊之後,我發現就算沒有我「場控」,大家依然做得到,而且做得超好的,實在讓我刮目相看。

▋ 天馬行空的創意

「牧茶屋」快閃店設定的客群是台北善牧學園附近的4所學校及社福團體。在調製飲品時,我們會先安排出杯順序及路線,再進入實作階段。例如很有領導能力的學員冬瓜負責統整及規劃人力,他是我最得力的小副手;另外有一位學員小輿飲料很強,很有自己的想法,喜歡在既定品項中做一些微調,給顧客一些小驚喜。有一杯飲品叫「輿特」,意思就是「小輿的特調」,口感是一杯很像果汁的鮮奶茶。在快閃店期間,「輿特」風味不斷更新,因為他想讓這杯飲料有更豐富的層次呈現。考量到基底是口感較厚的鮮奶,很難讓水果的輕盈透出來,於是大家想出用薄荷葉揉和,讓果香可以跟奶香和諧共舞。
「牧茶屋」的菜單中,在課堂上最常舉手發問的小茹創作的「血崩」很受歡迎,名字的由來是對賣相的形容。製作時,要先用果醬在杯身內緣作畫,顧客一拿到這杯飲料就被淋漓的外表所吸引,而口感也是一樣極具張力,讓人享受到視覺和味覺的雙重驚艷。菜單中,只有兩樣是我想出來的,其他都是學員自己研發的品項,可見大家的創意是多麼天馬行空,對這家店的熱情是要滿出來的那種。

快閃行動中,大家一起經歷很多想像不到的挑戰,我看見我們還有許多成長空間,同時又很有默契的保有自我。來到台北善牧學園的孩子,大多因為教育體制讓他們備感壓力,所以我從不當「老師」,抱持著跟學員們輕鬆相處的態度,一起在專業領域中共同學習。每當完成訂單很累的時候,大夥兒一起聊天打屁,是我們最享受的時刻,甚至有學員神來一筆,當場秀一手,馬上把想法做成飲品跟大家分享。在「牧茶屋」快閃店的那段日子裡,大家就是這樣一起拚命、一起打屁、一起分享成長的喜悅。

▋ 在專業路上共同邁進

6月初,這屆孩子剛畢業邁向下一個階段,我也朝自己的夢想邁進,包括考國際咖啡師執照、國際杯測師執照。為此,我做了許多「斷捨離」,因為杯測師必需保持味覺敏銳度,原本超愛吃辣的我戒吃辣、戒熬夜、維持運動、不吃油炸類,朋友都很納悶的問我:「捨棄那麼多的樂趣,值得嗎?」我覺得很值得啊!應該說,「我們」都覺得很值得吧!因為我看到學園的孩子們也是這樣努力著。今年畢業的兩位孩子在7月初雙雙取得美甲初級凝膠檢定合格證書,我也在暑假考取SCA國際咖啡師證照,這是我們想做的事情,我們都在往專業的路上邁進!

這也是我來台北善牧學園後,跟這群孩子們一起成長的深刻領悟。他們的資源常常不充裕,但總是看到他們為自己的興趣默默「晚自習」,認真彈吉他、學美甲、打鼓、彈琴、學滑板、做調飲……,那份堅持深深感動了我。原本來教課,只是想賺點零用錢,沒想到在與這群孩子們的互動中,我因此更確定自己未來要走的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我自己也跟著前進,感謝他們送我這麼棒的禮物!

2023-08-28

善牧第八屆爸比媽咪節 — 聰明教養滑世代

下列情境,你熟悉嗎?
不給手機,小孩就大哭大鬧;說好就看5分鐘,孩子總有藉口一再拖延;都說了給手機會成癮,孩子哭鬧還是用3C安撫。這些場景,是否天天在你家上演?讓你遊走於爆炸邊緣?

112 年第八屆善牧爸比媽咪節以「聰明教養滑世代」為題,邀請連續多年蟬聯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的諮商心理師陳志恆;及擅長親子教養、情緒調適等議題的諮商心理師陳雪如,8 月起於高雄、台南、台北南北開講,和爸爸媽媽一起解鎖 3C 育兒困境。

▋網路成癮是假議題 背後成因是重點

「我家孩子成天抱著 3C 產品不放,他,成癮了嗎?」對於憂心小孩網路成癮的父母,諮商心理師陳志恆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孩子讀書讀到廢寢忘食,你會煩惱嗎?」他說:何以大部分的父母並不擔心孩子熱衷於讀書,那是因為讀書可讓人功能提升,因此,雖然因「無法控制」而廢寢忘食,但還不能稱之為成癮。真正的成癮,必須是「無法控制」外加「功能降低」,亦即一個人因無法控制,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去從事一件事,導致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身心健康,才算成癮。所以,爸比媽咪們不用太緊張,大部分的孩子可能只是過度使用網路或 3C 產品。

陳志恆進一步指出,網路成癮其實是個假議題,背後真正隱藏的議題是,孩子在生活中的人際連結斷裂了,因為關係斷裂,孩子不知何去何從,於是便連結到能夠滿足他所有一切的網路。他說:「網路成癮往往是由拉力與推力兩股力量作用而成。拉力指的是網路世界的吸引力;推力則是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例如,成績不好,學習沒有成就感;人際關係差,被孤立或霸凌;親子關係緊張,總是被罵,感受不到愛。這些長期累積的負能量,讓孩子情緒低落、焦躁不安,但現實生活中卻無處發洩、無人理解、無人協助,所以,當虛擬世界裡,有更吸引人的拉力存在,讓人暫時忘卻煩惱時,也就因此淪陷了。」只有拉力不會導致成癮,真實的機制是推力,陳志恆呼籲,當看到孩子網路成癮時,不要只想著讓孩子脫癮而出,而是必須直視背後的成因。

諮商心理師陳雪如則建議父母將關注焦點從「孩子一直用手機」,轉移到「孩子為什麼要一直用手機?」她說不妨試試用「好奇的詢問」來切入了解孩子的心境,「所謂好奇的詢問不是預設任何立場,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去處理問題,而是將靈魂入到孩子身體裡,透過假如我是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想法、了解他的困境,及需要協助的地方。」以使用手機為例,孩子使用手機是因為太無聊嗎?還是有需求?有時候孩子看影片、玩手遊是因為沒有其他更有趣的事情可做;但有時候卻是為了在學校和同學有共同的話題可聊。如果是前者,孩子漫無目的地悠遊在網路世界裡,可能漸漸地形成一種依賴,進而沉迷,上得去卻下不來。因此,從小培養興趣非常重要,這可以讓孩子在休閒娛樂的時間,不只有玩手機這個選項,還有更多諸如看書、運動、聽音樂等有興趣的事情可做。

▋用同理心及正向聚焦 重啟連結

網路成癮是孩子因應生活困境的機制,因此,縱使明知不對,但因為這個行為能幫我解決問題,讓我暫時擺脫煩惱,心情變好,於是有效的行為便被保留了下來,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那麼,在了解孩子的困境後,爸比媽咪該如何幫助孩子脫癮而出呢?陳志恆說:「長期抗戰,重啟連結,沒有特效藥!」他進一步補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會進到網路世界中出不來,是逐漸形成的,所以,要讓他從虛擬世界中退出,也需要時間,甚至是加倍的時間,這段長期抗戰可能需耗時半年、1年、3年…,過程中甚至會進進退退,非常難熬。

陳志恆鼓勵爸媽用同理心與正向聚焦和孩子重啟連結。「同理心可提升信任關係,因為同理心是表達理解,一個人被懂了,自然願意敞開心扉信任你;正向聚焦則可提升一個人的自我價值,讓人感覺自己是啵棒的,是一種正面的自我肯定。一旦一個人能夠信任你,又有正面的自我價值,那麼,此時你對他說的話就有力量,成了激勵型的話語。」

因此,當孩子碰到挫折時,父母第一時間不該是講道理、指責、要求他自我檢討,或正向思考安慰他,只要好好聽他說,接住他的情緒,運用同理心表達對其情緒的感同身受,並將此理解說出來讓他知道即可。陳志恆強調:「先同理,再處理,當孩子被理解,情緒安頓好了,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雙方才能理性討論。」至於正向聚焦則是將肯定的焦點放在孩子積極與正向之處,而給出能帶來力量的肯定。他提醒父母:「行為不會一成不變,不要把孩子的表現良好視為理所當然。舉例來說,孩子天天上網,但時間長短可能不一;雖然和你的約定,他常常不能做到,但偶爾還是能夠達標。所以,當孩子偶爾做到了,父母要給予肯定,經過多次肯定後,這個行為會被增強進而鞏固下來。就算沒做到,但以往必須多次提醒才能制止的行為,現在提醒次數減少了,父母也可以給予讚賞,把焦點放在孩子的進步上。」

▋願意求助更勝於事前預防

「到底能不能給孩子手機?」這是讓多數家長頭痛的問題,孩子的同學、朋友都有,不給,他會生氣,但給了手機,又怕他沉迷。陳雪如說:「沒有人天生就能自律,尤其是年紀還小的孩子,正處於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因此,家長對於孩子的管教是必要的,可以透過借給孩子自己的手機、約定返還時間等方式,陪伴孩子練習自我控制。在孩子使用完畢後,也要給予緩衝時間,不建議立刻讓孩子去從事寫作業,或協助做家事等不利於孩子銜接娛樂後浮動心情的安排,如此一來不僅孩子沒辦法專心,心情也會從天堂秒跌到谷底。

身處於資訊發達的年代,幾乎所有資料都可從網上取得,所以潛在危險也多,如血腥暴力、詐騙或霸凌等,許多父母總是煩惱,如何避免讓孩子接觸到這些危險因子。陳雪如表示,其實比起預防,更重要的是當孩子遇到危險時,願不願意向家長求助,表達自己的需要。畢竟不論在現實生活中,或是虛擬世界裡,危險永遠是防不勝防的。倘若孩子能在遇到困難、受到傷害時,鼓起勇氣與家長分享,了解父母將會陪他度過難關,相對而言父母也就能更放心的讓孩子使用3C產品。

▋身教重於言教 高品質的陪伴是最終解方

「數位教養成功的關鍵,在於父母雙方的一致性。」對孩子的規範,其他家庭成員也要一起遵守,當然,核心組成人物─爸爸媽媽要先建立共識,標準一致才能事半功倍。陳志恆表示,專家學者說的未必適用每個家庭,學員還是得回去跟另一半討論,依照家裡條件、孩子本質訂出最好的模式。這些教養的方式聽起來很理想,是個標準,但往往做不到,他鼓勵家長,做不到也沒關係,不需要做到完美,盡力即可,無論是90分或80分,都比沒做好。

「以身作則」則是家長需要讓孩子看見的事,當家長都做不到,很難要求孩子做到,然而,所謂的以身作則並非不能使用3C,而是要讓孩子知道你的上網不是在玩、追劇,而是工作、學習。當父母願意減少自己看電視及滑手機的時間,對於要求孩子減少使用3C才更具說服力,而高品質的陪伴永遠是讓孩子遠離網路成癮的最終解方。

2023-08-25

2023 預防暴力園遊會闖關趣,從體驗中學習「尊重與界限」

由善牧三個預防暴力宣導單位-台北中心、新竹小羊之家與台中中心共同規劃的「2023 善牧闖關趣-尊重不越界,關係不踩線」園遊會,已於 8/19 在台北花博順利落幕。當天無論是大朋友、小朋友都玩得不亦樂乎,有許多家長直呼「太好了!是個很適合跟孩子一起討論的好機會」,還有民眾詢問「是不是每年都會辦這個活動,下次還想來參加!」

本次活動特別規劃了五大展區,希望透過不同感官與跳脫傳統教條的體驗,提升民眾對於尊重界限與情緒溝通的認知,更進一步推廣暴力預防。這五大展區分別是:靜態展示區、暴力迷思主題區、情感教育主題區、求助管道主題區,以及情緒抒發體驗區。

在「暴力迷思主題區-防暴起步走」結合了丟骰子與跳格子,讓民眾來挑戰不同的暴力迷思問答題。過程中真的有民眾原先認為「男生又高又壯,怎麼可能會被女朋友打」,經過工作人員的引導討論,民眾才驚覺「對耶,這好像是一種刻板印象…」實際上暴力是不分性別、年齡、權勢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暴力受害者,所以暴力預防的認知真的十分重要喔!

來到「求助管道主題區-勇闖冒險島」,小朋友都很想幫助喵艾絲完成冒險,在爬格子途中遇到星星就要接受挑戰,例如:「遇到暴力事件,我們應該先做哪個呢?A.保護身體重要部位並逃離現場 B.向他人求助 C.保留證據」工作人員耐心和小朋友說明,其實這些都是可以做的事情,並不一定要依照順序,而是要看現場狀況隨機應變!帶著小朋友去思考,而非提供標準答案背起來。

漫畫中的汪達肯定是今天大家最關心的角色了,在「情感教育主題區-情緒套圈圈,貼出好關係」的關卡中,大家都努力揣摩在衝突事件下,汪達會是怎麼樣的心情、會有哪些感受以及原因。除了表層情緒外,我們也透過情緒冰山的概念,引導大家覺察內在深層情緒,幫助民眾無論是在解讀自己或他人的情緒,都能有更立體的觀察與理解。接著還有一個小挑戰,就是要透過套圈圈把情緒圈出來,差點套中的扼腕聲跟一次就成功的歡笑聲此起彼落,連爺爺奶奶都玩得很開心。

除了找出汪達生氣背後的情緒之外,當然還是要幫助汪達解決問題囉~民眾透過認識善意溝通「我訊息」三步驟,讓汪達可以好好地與萌牛溝通。有民眾特別拿出手機拍下來,表示想回去與家人朋友分享。

另外,所有情緒的出現都應是被允許的,只是需要有適當的情緒抒發方式,因此,在「情緒抒發體驗區」中,我們不僅向民眾介紹安全抒發情緒原則,並提供多種情緒抒發小道具,讓民眾可以嘗試體驗。

除了運用趣味的遊戲互動,在靜態展中還特別設置一個暴力體驗區,邀請民眾體驗正負向語言對自己的感受是什麼?並從體驗活動中理解到「暴力與自己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暴力不僅限於肢體上的傷害」,唯有在關係中尊重彼此的界限,才能讓雙方的感情更融洽也更自在。就像本次活動的靈魂標語,希望大家一起「尊重不越界,關係不踩線」!

2023-08-18

高雄中心新二代暑期生活營 用戲劇體驗父母來台生活

善牧高雄中心於07/24-08/04在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婦幼青少年活動中心辦理為期兩週的「戲說異國FUN暑假」暑期生活營,帶領孩子用戲劇的方式,體驗新住民父母來台的初期生活,同時,以多元媒材為主題,讓孩子們發揮美術創作能力。

長期服務新住民和單親家庭的善牧高雄中心,觀察到多數家長需顧及家計,孩子在暑假期間只能仰賴學校或安親班代為照顧,為減輕家長的負擔,同時給予孩子多元學習的機會,舉辦二週的暑期營隊。今年營隊有二個主題,第一週邀請快樂鳥劇團,帶領孩子們用兒童戲劇的方式,呈現新住民父母來台生活的辛苦和不易,同時讓孩子了解父母過去的經驗。除了戲劇規劃與排練,活動之餘規劃手作課程,透過纏繞畫、造型氣球作品成為舞台佈景裝飾。

 劇團小夏老師用豌豆三兄弟的繪本故事,讓孩子改編並取戲劇名為《冒險的豌豆》,呈現新住民為了夢想離鄉背井,以及如何運用智慧、尋求協助,努力跨越困境,找到新生命的過程。老師教導孩子用肢體語言來詮釋自己的名字,練習肢體表達。用聲音遊戲讓孩子們扮演人體播放器,根據題目來表現音量大小和情緒,如:「請給我音量為30%的生氣」、「請給我音量為70%的開心」。在遊戲中,孩子能練習戲劇所需要的技巧,在彩排時,小演員們不是專注在舞台上的排練,就是認真地看著劇本背台詞,都希望能將這齣戲完美呈現。

 第二週的主題為多元藝術媒材認識與創作,課程內容有陶土杯、輕黏土手拿鏡、自畫像、熱縮片及彈簧杯。在自畫像課程中,除了運用水彩,還加入了生活中常見的廣告單,孩子們發揮創意,將自己喜歡的物品剪下,佈置在自己的畫作中。每堂課程老師僅會引導孩子工具的正確操作方法,作品如何呈現則是完全尊重孩子的想法,期待每個孩子的創意都能發揮到最大值。讓社工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有位很調皮的小男生,社工總是要顧著他才不會跑來跑去。今年再次參加暑期營時,一聽到有美術課,就開心地呼喊:「我最喜歡美術課了!」與去年不一樣的是,他今年很專心的坐在位子上創作,社工看見他的成長直呼,「孩子們真的長大了!」

2023-08-15

善牧台南中心親職與兒童團體 相互支持形成正向回饋

為協助目睹兒家長改善面對孩子行為和情緒上的束手無策,台南中心於今年初成立親職與兒童情緒團體,邀請兩位心理師分別帶領,讓家長在參與團體的同時,其孩子也能一併學習,透過長時間的帶狀團體,讓家長在培養親職技巧的同時,又能形成彼此間支持的力量。

 「我的兒子常常早上爬不起來,我自己也要去上班,早餐他來不及吃,情急之下真的很容易生氣!」針對媽媽在分享時提出的案例,心理師陳彥合帶著大家練習設限溝通的ACT三部曲,邀請家長們先確認孩子的感受,避免孩子產生羞愧感而附加的敵意和防衛,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需求是可以被接納,如:「我知道你沒睡飽還很想睡,我也希望你能多睡一點。」但因為不是所有行為都如此,因此進入第二步,提出具體且清楚的限制,告訴孩子說:「不能起不來導致上學遲到,媽媽上班也遲到。」最後一步就是提供孩子替代方案,「你想要多睡一點就要早一點睡覺,或者你要睡晚一點就不能在家裡吃早餐了。」提供孩子可以完成最初意圖的次要行為,讓孩子面臨選擇時,有一個練習自我控制的機會。

 隨著團體的推進,台南中心社工組長蔡淑慧觀察到家長們口中分享的內容,開始產生變化。從原本對於孩子行為的不解與無助,聚焦到看見孩子的需要,以及自己在處理事態的步伐。他們也發現,家長們能將前期所學的技巧,應用在後來的課程演練中,知道在與孩子溝通時也要同理孩子,揣摩孩子的感受。不僅在面對孩子時有更多的策略和方法,也能促近親子間的關係與孩子正向地成長。

 在兒童情緒團體方面,心理師陳易申以「善牧動物園裡的動物跑走了,讓我們一起努力把他們找回來!」作為本年度團體的引言,每種動物代表不同能力,透過捕捉不同的動物帶領孩子看見自己的能力並加以強化,像是老鷹代表專注力,活動裡設計觀察遊戲讓孩子能在完成目標的同時,能全神貫注地在活動當下;而螞蟻雄兵則是在談團隊合作,孩子們藉由分工合作來完成任務,嘗試向夥伴表達和交流;還有擅長覺察情緒的小狗,搭配情緒圖卡遊戲來讓孩子練習辨識情緒。孩子們在課堂上還會輪流擔任不同職責的小隊長,不僅秩序越來越好,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其中有位被診斷為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孩子,因無法專心參與當下活動,經常影響其他的同學。在社工的陪伴和老師引導之下,同學們開始能理解他的行為,也學習包容他,社工林宣汎也觀察到孩子在經過10次的團體後,漸漸放下原本較執著的情緒,開始理解每個人對事情會有不同的情緒感受,並逐漸投入於團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