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最新消息

2024-01-26

善牧新增第4家原民中心—從花蓮中區走入卓溪山區

文/宣導企劃部主任 鄭雅婷

「台灣黑熊都會跑到部落裡吃農作物喔!」花蓮卓溪中心督導馬羽婷指著牆上的卓溪中心服務地圖,解釋著這裡的生態與族群的樣貌。卓溪中心是善牧承接第4家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它轄區包含玉山山區,族群以布農族為主,以及少數在山區的太魯閣族和賽德克族,與善牧過去主要服務花蓮中區的阿美族部落很不一樣。

談起走入山區服務的機緣,花蓮玉里中心督導林菁華說:「2年前(民國110年)正值疫情期間,原本承接卓溪鄉原住民族家庭服務的社福機構決定不再駐點,正好玉里的工作人員中有卓溪人,我們曾想過承接下來可能不容易,但也想讓同仁有機會能返鄉服務,便決定接下這份使命。」

然而,面對不同族群的「文化差異」,以及疫情期間資源的不足,善牧夥伴們坦言,前面的過程的確很辛苦,不過也很謝謝公所、代表會及網絡單位的協助,讓善牧在110年5月能正式進駐到卓溪,今年卓溪中心也正式從玉里中心獨立出來,成為善牧第45個服務據點。

▋ 用不同的眼光去服務不同的族群

從玉里中心轉調到卓溪中心的社工張俊傑,本身就是卓溪在地的布農族,他分享,布農族是非常重視家族的族群,有許多的儀式與禁忌,自己生活在部落的好處是很快就會看到部落發生什麼事,但也會看見每個家族需要處裡的議題也皆不盡相同。

面對布農族家族的特性,從屏東排灣/魯凱部落來卓溪服務的社工曾于庭心有戚戚焉,她分享,在這裡辦團體活動時,參與團體活動的多半是有親戚關係的學員,如果有人來參加後發現這個團體不是她所熟悉的,就很容易不再來參加。也因此在布農族部落工作,找到家族的重要他人比找到頭目重要。

然而,看似堅固的家族勢力,隨著時代變遷、外族通婚變多,也逐漸走向式微;新一代的部落青年開始意識到,傳統文化正面臨斷層,也努力想改變。

負責辦理兒童與青少年團體的社工蘇婕婕提到,中心看見部落有青年回流的現象,青年們想成立青年會,但可惜的是,布農族裡並沒有青年會這個架構,也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於是,去年我們著手恢復辦理布農族的嬰兒祭,這個是布農族很重要的祭典之一,我們邀請青壯年人來做布置、搭工寮,過程中很開心看見長者願意支持年輕人,也願意交棒給他們做,希望這會是文化傳承的開始。

▋從原住民傳統文化來看在地的社會議題

身為原住民社會工作者,有時候也會被挑戰到底是文化工作者還是社會工作者。馬羽婷說:「我們的工作夥伴都是當代原住民青年,也都生活在部落裡,當我們檢視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時,其實會發現文化跟社會工作也是有相關的。」

她舉例,布農族相當看重嬰兒祭,是因為早期醫療不發達,生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相當看重嬰兒與母親,重視每一個生命的價值;然而,回到現代社會可能會看到有孩子被忽視、拋棄等問題,需要重新喚回人們找回傳統文化的美好價值。

而布農族也是個有非常多儀式與禁忌的族群,像是結婚就有很多的禁忌,雙方在結婚前必須看族名或是爸爸的名字,避免親族間結婚,萬一沒有查清楚結婚,布農族認為這會招致整個家族的不幸。

為此,中心開始與文化局合作族譜紀錄,嘗試為家族建起自己的族譜,張俊傑補充,族譜的紀錄只是一個工具,希望透過這個工作來增能族人對家族的意識,也能進一步恢復家族內的和諧。

▋部落裡隱藏的健康議題及家庭危機

醫療資源缺乏是偏鄉地區常見的現象,在卓溪鄉,山區是沒有醫院,而平地的3家醫院能看的科別也很少,平時只能依賴衛生所給藥。善牧夥伴們觀察,族人缺乏慢性疾病所帶來的家庭危機意識,比方像是突然中風、心肌梗塞、洗腎等,不僅是健康議題,也會造成家庭很大的負擔,而這些疾病多半跟沒有控制好慢性病有關。

社工曾于庭說:「不要吃檳榔,不要喝酒,某些程度就是等於讓族人沒有朋友,我們用貼近族人的方式,告訴他們健康怎麼做,比方三瓶變一瓶,或是以茶代酒,我們一起找個配套,讓大家都可以接受。」

馬羽婷說:「夥伴們都相當地努力,也需要有更多的支持,在部落當社工其實很挑戰,常面臨角色與情感上的壓力,像是遇到親戚來申請福利身分卻無法拿到時等。」而新的中心的成立也面臨許多資源不足的地方,很需要大家一起來支持原鄉工作。

2024-01-11

台北善牧學園成果發表會 暖心登場

「如果你遇到不友善的言語或處境,請用擁抱別人的熱情對待自己,或是來學園找社工們聊聊喔!」正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內心裡或多或少一定有不少衝撞和不被理解的苦處,來到台北善牧學園的孩子更需要被社工及師長們共同及時托住,讓他們可以跳脫學科成績的數字,在多元興趣的探索下,找到自信快樂的自己。

成發一開始,由五位學員帶來一場動感勁舞,為冷得直打哆嗦的寒冬注入一股暖流,學員們火力全開的肢體動作,很難想像他們原本的個性內向害羞,對於是開場表演的他們,心裡還是會不好意思的小小喊一下:「為什麼是我們跳舞開場啦?」但還是盡全力秀出苦練的舞蹈,得到成發第一個熱烈掌聲肯定。台北善牧學園社工形容:「這屆學員心思比較細膩,對事物要求可能絲毫不差,心裡才肯過得去,但也因為這樣的細心,他們總是樂於給予同學肯定和讚美,但卻總是忘了對自己好。」於是在主持人的登高一呼下,所有貴賓們一起跟孩子說聲:「你好棒!」

接著登場的是今年每位學員必修的飲調課,同學們可以透過這門課,學習如何品味咖啡以及如何在調飲的世界發揮創意。首先登場的是菜單組,也就是現場抽出三位幸運兒,可以享用學員設計的菜單中的一杯調飲。緊接著是創意組登場,由學員自由發揮做一杯調飲給現場對自己最重要的人,可愛的學員臻臻不出10秒就調好一杯送給媽媽的黑糖鮮奶,問她做這杯調飲的想法,她說:「牛奶就像是出生那樣單純的模樣,就像我的媽媽。」而甜甜的黑糖,她則神祕地不透露加了多少,她說:「黑糖的甜就是愛,愛是憑感覺不用被定義的。」這杯飲料在臻臻遞給媽媽後,喝在口中顯得格外濃郁香甜。還有學員的特調裡,加了精心製作的果釀,因為水果讓她想起爸爸削水果給她吃的幸福感。

活動中還有精彩的爵士鼓,社工分享學員們在練鼓時,常常「沈浸」在自己的小宇宙裡,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整首歌曲還沒結束,學員已經很認真的打完了,讓大家覺得實在太可愛了。學習花式藍球的學員,有些已經有了基礎底子,這次挑戰難度更高的與觀眾一起協力完成表演,穩健的台風和功力,讓人彷彿置身「百老匯」,享受精彩的表演饗宴。還有電子琴和吉他演奏也是對學員們「不可能的任務」,孩子們一個個單音慢慢彈、一次次的刷弦,不斷地練習才能串成成發舞台上的曲子。除了內心要勇敢跨出那一步,在學習上也需要課後挪出時間不斷練習,發表會展現的成果,證明大家都很認真專注在所選的課程中,時而Solo、時而和同學搭配協作,讓整個成果發表會的下午時光洋溢青春也充滿繽紛。

2023-12-28

善牧雙溪聖誕派對🎄充滿感動和感謝

總在寒冬中送暖的雙溪扶輪社,一如過往在年底為善牧的孩子精心規劃了熱鬧精彩的聖誕活動,陪伴善牧家園的孩子們及離園的大孩子們「回娘家」,一起歡度每年最溫馨的時刻。今年活動在善牧修女院舉辦,孩子們和雙溪扶輪社、碧泉扶輪社及雙溪扶青社的社友們先一起享用美味豐盛的聖誕大餐,再移師到修院前的希望大草原聊天、玩遊戲,為了感謝這群陪伴孩子們長大的 Uncles 和 Anties,家園孩子和社工們準備精彩可愛的歌舞情境表演帶動現場氣氛,在台上表演的孩子熱情地邀請 Uncles 和 Anties 上台與他們共舞,把大家快樂的情緒帶到最高點。

活動開始前, Uncles 和 Anties 特地裝扮成聖誕老公公,站成兩排唱歌歡迎孩子們「回娘家」,讓孩子一下車就覺得驚喜連連,看到和藹可親的湯靜蓮修女,還有扶輪社熟悉的 Uncles 和 Anties 們,久違後對彼此的想念,在握手寒暄時滿足的笑容說明了一切。善牧基金會執行長黃淑婉在致詞中特別為大家獻上感謝和祝福:「這是個愉快歡樂的假期,也是一個感恩的季節,再次感謝雙溪扶輪社、碧泉扶輪社及雙溪扶青社的社長及社友們,謝謝你們這麼多年與善牧同在。謝謝你們每一年都沒有忘記家園的孩子們,我們要一起過這樣有意義的聖誕節。你們用心『施展魔法』,讓善牧的孩子們因為這樣的小確幸,在心中點燃許許多多的力量還有愛。」

活動中,Uncles 和 Anties 準備孩子愛吃的聖誕大餐,像是炸雞、薯條、熱雞湯、蛋糕、甜點,孩子們吮指回味,開心地分享「最涮嘴」的餐點,Uncles 和 Anties 看到孩子們吃得快樂,一切辛苦的準備都值得了。享受聖誕大餐後,大家移師到希望大草原上,隨著音樂一起唱歌跳舞,孩子們帶來的舞曲包羅萬象,表演裡精心安排的橋段,Uncles 和 Anties 跟著孩子揚起「舞海」熱情澎湃,帶起現場一波波的歡呼和掌聲,孩子在舞步中展現自信和光采,也有家園小小孩蹦蹦跳跳的超萌模樣,一場接一場的勁歌熱舞在寒冬中融化每位參與的大小朋友的心。

雙溪扶青社大朋友們一流的主持功力,讓孩子簡直樂翻了,只要哥哥姐姐們登高一呼,孩子就熱情回應。雙溪扶輪社、碧泉扶輪社社友們也化身為關主,帶著孩子猜拳接龍、比賽聖誕拳等,大夥兒玩得好盡興,歡笑聲此起彼落,整場活動下來,每個家園的孩子都滿載而歸,收到 Uncles 和 Anties 為他們準備的聖誕禮物多得兩手拿不完之外,心裡也注入了滿滿的溫暖,依依不捨地踏上歸途時,孩子們和 Uncles 和 Anties 揮手道別,大家相約明年聖誕派對還要再相見!

2023-12-12

台南嬰兒之家露晞寶貝家庭日 兩百人走馬瀨「大手小手牽起愛」

 「爸爸媽媽,我要餵羊咩咩!」善牧台南嬰兒之家露晞寶貝家庭日今年來到走馬瀨農場,邀請每位回娘家的孩子和家庭,一同在大自然中親子共遊,不僅能與可愛動物互動,還有牧草饅頭DIY。當天也邀請元品諮商所所長黃雅羚心理師進行講座分享身世告知的技巧和青少年教養議題,讓來參與的不論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都能滿載而歸。

善牧台南嬰兒之家長期提供嬰幼兒安置,及兒少國內外收出養服務。為使每一位出養的孩子能平安健康的長大,同時也讓收養父母在收養這條路上不會感到無力與孤單,家園在每年 11 月收養月,以不同主題設計收養家庭聚會活動,邀請收養家庭互相認識和交流,分享親職經驗之餘也能促進收養家庭彼此之間的情感。

今年總共有 54 組家庭,包含善牧的夥伴共超過 200 人一同來到走馬瀨農場。上午由農場的導覽老師帶著大家坐遊園車,一覽媲美紐西蘭農場的遼闊草原。緊接著大家來到可愛動物區,孩子們能近距離餵食農場的牛羊,園區內還有兔子、孔雀、鴨子等動物,孩子們相當開心,都捨不得離開前往下個地點。在中午用餐前,孩子們在家長和善牧夥伴的協助下進行牧草饅頭 DIY,從揉麵糰到塑形,捏出一個個獨一無二的綠色饅頭,下午便能出爐享用。

到了下午,三歲以下的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由元品諮商所黃寶誼心理師引導進行遊戲,並根據遊戲中孩子所展現的特質,給予家長個別性的建議,參與的家長皆反應相當受用。年紀較大的孩子們由農場導覽老師帶領,前往劇場觀賞精彩的特技秀和馬術秀,進行園區的戶外活動,家長們則前往參與由元品諮商所所長黃雅羚心理師主講的親職講座。

因為新的收養家庭較多,為協助收養父母能夠在孩子的身世告知上有充分的學習和準備,台南嬰兒之家今年以「世界咖啡館」的討論方式,特別邀請過去長期參與家園活動的 8 組資深收養父母擔任桌長,並讓其他家長們自由入座,透過組內的議題討論與經驗分享,協助不同階段的父母觀摩身世告知及親職教育的技巧。討論後的短報告中有家長分享到,從小就可開始漸進式地告知,並多參與善牧的活動,讓孩子認識相同身分的同伴,進而提高對身世的接受度。

討論分享結束後,黃雅羚心理師相當肯定家長們所歸納的重點和技巧,並強調身世告知是一個愛與溝通的過程,由家長主動提最好,但若面對孩子突然發問,認真地回應孩子也是很重要的。就讀幼兒園的孩子尚感受不太到身分的差別,通常好奇的是生殖而不是身世。因此在孩子提問時,建議家長先向孩子確認問題的動機,了解是什麼原因讓他有這樣的疑問?因為重點往往都在後頭。曾有孩子對家長說:「我就是想要是你親生的啊!」面對家長的困擾,黃雅羚心理師表示,要去了解和體會孩子語境和用意,是親密、遺憾還是擔心被拋棄。若是親密,代表孩子對於收養父母的肯定,這時就可以愛的擁抱作為回應;若是遺憾,家長也不用煩惱,儘管為人父母也終將無法幫助孩子處理所有事情,但可以陪伴孩子走過遺憾的情緒;若孩子是擔心被遺棄,大方地告訴孩子,從來就沒有遺棄的選項,決定的那一刻起便是一輩子的事。

而針對青少年時期的兒女教養上,黃雅羚心理師表示,青春期的孩子不論在身體或精神上都處於高速發展時期,情緒豐沛、敏感且易衝動,在這自我探索的階段,家庭組織已經無法滿足孩子,孩子需要透過朋友、媒體等更多方式來獲得自我認同。因此儘管有限,但陪伴依舊是最好的選擇。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上,只要內容不會太超過,家長也需盡可能地包容,不去批評,在留給孩子空間的同時,也可以和孩子協商父母對其所抱持的期待。

 在活動的尾聲,台南嬰兒之家頒發獎狀感謝長期都有回來參與活動的家庭,有參與十年、七年、三年還有第一次來的。藉由大家的參與,不僅孩子能認識新的朋友,也增進家庭彼此間的凝聚力,讓家庭間都能有溫暖的後盾。

2023-12-11

異想新樂園歲末送暖 邀善牧暢遊新樂園

為讓每個孩子有機會歡慶聖誕節,異想新樂園9日邀請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在台中、彰化服務的安置家園兒童、少女及目睹家庭暴力兒少、新住民家庭一同遊玩樂園,並響應聯合國發起的Orange Day,於活動期間捐出1%門票收入,同時提供異想新樂園門票做為捐款滿額贈禮,支持受暴婦幼,邀請大家一同關心婦女和女孩,讓暴力不再。

善牧基金會長期關注婦女兒少的議題,致力服務受暴婦幼、不幸少女、棄虐兒、目睹家庭暴力兒童、未婚小媽媽、高危機青少年、中輟生、年輕爸媽、單親家庭、新住民家庭、原住民家庭及人口販運被害人。其中在台中與彰化地區服務包含受暴婦幼安置、兒少安置、目睹家庭暴力兒少服務、新住民家庭及脆弱家庭服務、預防暴力工作等,今天共有200名服務的兒少及家庭,到樂園提早歡慶聖誕節。

善牧基金會表示,今年非常感謝異想新樂園與善牧一同響應聯合國每月25日Orange Day「橘色日」活動,聯合國訂每年從11/25的「消除對婦女暴力國際日」到12/10的「人權日」為「16日反性別暴力行動」(「The 16 Days of Activism Against Gender-Based Violence」),邀請大家一同呼籲預防及消除對婦女和女孩的暴力。

為響應「橘色日」,異想新樂園自11/25(六) 至12/25(一)聖誕節期間,將捐出門票1%收入幫助受暴婦幼,同時,民眾只要在善牧官網捐款1,000元即可索取2張樂園平日入場券,希望透過「橘色日」照亮婦女及女孩,助她們遠離暴力,並喚醒大眾意識,落實終止對婦女及女孩暴力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