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最新消息

2022-10-11

平安的承諾|善牧台中區15&20年歡慶會,用愛守護婦幼 ❤

善牧在台中已經服務20多年,不但有婦幼庇護的親心家園、德幼兒少之家,對外有服務目睹兒少及預防暴力的台中中心、服務婦女及新住民的婦女培力中心。9月30日舉辦「平安的承諾,善牧的同在─婦培、台中中心15、20年歡慶會」,除了傳遞善牧的感謝,台中四個單位也同時展示服務成果,活動豐富而溫暖。

善牧台中市區主任黃淑婉表示,謝謝多年來許多網絡夥伴的支持,與我們一起陪伴婦女與兒少走過創傷復原之路。

善牧與網絡夥伴共同點亮蛋糕,繼續用行動守護婦幼平安。

安置兒少遞交「阮ㄟ心聲」給台中市政府社會局局長彭懷真(右三),提出理解、尊重、參與、消除及期待等五個面向的兒少觀點。
一、 理解安置兒少的處境,避免社會排除。
二、 尊重差異,提供友善互助的環境
三、 參與安置流程及期程的討論
四、 消除對安置兒少的刻板印象
五、 期待落實兒少權益保障

天主教台中區主教公署副主教黃清富神父為善牧降福,祈禱善牧服務推展順利。

檀娜卡(THANAKA)是緬甸傳統護膚品,在石磨上加上一些清水,用檀娜卡磨至出漿,就可以使用。台中婦女培力中心讓民眾體驗緬甸特別的風俗。

善牧台中中心預防暴力組設置小遊戲,打破一般人對暴力的迷失,加強對「暴力」敏感度。

親心家園的復原力密室挑戰,由民眾化身魔法師,在體驗區中找尋善牧的復原力拼圖。

德幼兒少之家展示社工與孩子們的漫畫圖文創作。在家園的陪伴下,孩子們漸漸長出自己的自信,也相信「我是值得被愛的」。

2022-09-21

【臺灣喜佳 X 善牧基金會】達人做公益活動-享愛手提袋縫紉樂

總是挑不到自己想要的手提袋嗎?那就自己來做一個吧🥰

📣 大家敲碗已久的達人做公益活動又來了!

現在只要捐款800元,就能讓老師帶領您體驗手作的樂趣,可以學習裁剪、拼接及車縫完成專屬「享愛手提袋」,好禮自用兩相宜。邀您一同將這份善意傳遞出去,參加還讓您帶回艾蜜莉多功能萬用包,歡迎一起來快樂縫紉,用手作的溫暖幫助善牧家創兒平安長大!💖

活動時間:2022年10月29日(六) 13:30-15:30

活動地點:臺灣喜佳台北生活館(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一段4-1號1樓)

活動人數:10人

參與方式:捐款800元/人

⭐立即報名:https://goodshepherd.eoffering.org.tw/contents/goods_ct?g_id=495

2022-09-07

年輕爸媽不求助,善牧出擊接住 3 Young家庭!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資料,25歲以下生育人數每年約2萬人左右,占總出生率12-13%,人數不可小覷。天主教善牧基金會長期在服務青少年、未成年懷孕、未婚媽媽中發現,這群年輕父母多半缺乏原生家庭支持系統及資源,受到本身成長背景的影響,可能面臨育兒技巧不足或是兩性婚姻經營的困難,加上他們不會主動求助,需及時看見需求給予支持。

善牧基金會近年來在服務中發現,不論是在社區或是安置機構中,青少年懷孕選擇留養比例增加,然而這群年輕爸媽多半缺乏原生家庭支持系統,資源條件上相形弱勢,在經濟、育兒、親密關係等多重壓力下,需要有人及時支撐住3 YOUNG (小孩、年輕媽媽、年輕爸爸) 家庭,善牧自108年起在新北市、新竹、台南及高雄等地提供3 YOUNG家庭服務,給予家庭支持外,也致力於預防未成年懷孕服務。

善牧基金會表示,服務中我們也看見,有些年輕爸媽或許已經成年,但因從小未得到良好的照顧,缺乏正確的育兒觀念,以為「小孩自己就會長大」,加上經濟弱勢,孩子不一定有機會能唸幼兒園,當發現孩子有發展上的議題時,已經錯過發展黃金時期。曾經有個個案,以為孩子有過動的狀況,後來發現原來孩子沒有上過幼兒園,因為聽不懂而產生誤會。
除此之外,社工亦發現到,年輕爸媽在親密關係中容易遇到關係暴力,特別是小孩很容易在這過程中,成為一方權力控制的工具,需要協助他們意識到這樣的狀況,避免走入家庭暴力的情形。

善牧基金會指出,年輕爸媽比較不會主動求助,善牧培家中心與新北市政府合作,針對20歲以下年輕爸媽發送愛兒包,社工可以實際接觸到孩子,了解孩子被照顧的狀況,進而提供其家庭協助,以新北市來說,每年進案量就超過300個家庭。

年輕爸媽服務工作,主要提供3方面的協助:第一部分,新生兒的照顧支持及發展評估,協助年輕爸媽有良好的照顧品質;第二部分,協助年輕爸媽,整理生命經驗,協助他們看見自我的價值,並且陪伴他們生涯規劃、培力發展他們的長才。第三部分:針對整個家庭,提供支持、提升家庭功能、優化親子關係。
社工在訪視時,會透過兒童發展檢核表,定期協助年輕爸媽評估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瞭解並掌握孩子發展的情形,如果有疑似發展遲緩的情況,社工可協助轉介相關專業醫療單位進行兒童發展評估鑑定,讓孩子妥善進入早療系統,並陪同家庭進行就醫、後續的評估及早期療育,避免孩子錯失最佳黃金時期。除此之外,也提供嬰幼兒物資分享、活動邀約、托育資訊、福利補助等,讓未成年年輕爸媽在育兒之路隨時交流經驗並獲得支持。

善牧基金會分享,曾有一名患有多重罕見疾病的孩子,原被評估活不過一歲,家庭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透過社工不斷媒合相關資源、並且持續陪同就醫,提供年輕爸媽情緒支持,目前寶寶持續穩定的成長。也有年輕媽媽在學習育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照顧嬰幼兒的興趣,進而參加保母考照培訓,成為一名保母。
善牧基金會表示,社會大眾對於年輕爸媽仍普遍帶有偏見與標籤,常見像是「養不起為什麼要生」、「小孩養小孩,又沒能力照顧」等等,甚至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去幫助他們。事實上,在服務中我們也看到不少的年輕爸媽,很用心地照顧孩子,他們多半缺乏支持系統,更需要社會用溫暖的眼光支持他們願意照顧生命的勇氣,讓孩子有機會在原生家庭中健康地成長。

生養孩子不是一件容易、輕鬆的事情,特別是未成年年輕爸媽要支撐生活、課業或生涯規劃,步步都是艱難辛苦,甚至得被迫放棄自我理想。為減少非預期懷孕發生,善牧不斷進行宣導工作,培養青少年健康安全的性觀念,降低非預期懷孕的可能,並推動親職講座,協助家長在面對子女非預期懷孕時可以如何應對。

2022-09-07

善牧第七屆爸比媽咪節高雄場|改寫觀看事情的角度,歸零找回快樂

30多年來,善牧基金會始終致力於婦幼保護服務,協助遭受家庭創傷的婦女、孩童走出傷痛。從多年的服務經驗中,我們發現許多問題皆源自於家庭。令人擔憂的是,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影響遠超過我們想像,不斷循環的代間複製更是造成各種社會問題的主因之一。防患於未然,自民國105年起,善牧每年舉辦爸比媽咪節,開設免費親職課程,邀請專業講師,與民眾分享親子教養、溝通、情緒管理等方法、技巧,期望藉此協助民眾提升家庭功能。

走過前兩年疫情所帶來的變化,進入後疫情時代,111年第七屆善牧爸比媽咪節以「打造家庭情緒自癒力」為主題,邀請擁有近10萬粉絲的臉書粉專「心理師想跟你說」,具作家、Podcaster、演講者多重身份的臨床心理師蘇益賢,與高雄民眾分享如何透過轉念陪伴孩子走過情緒;又該如何利用歸零,找回關係中的快樂。
<p>&nbsp;</p>

▋「分類」整理心情 成為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心情不好或腦袋亂糟糟時,你會怎麼做?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建議,不妨試試利用分類的概念,透過了解「思考」、「情緒」、「身體反應」及「行為衝動」等4大面向,協助自己和身邊的人,整理當下的心情。例如,小孩回家森氣氣,了解他的想法(思考),你可以問,發生什麼事了?接著,彼此談話的過程中,試著探測並鼓勵孩子表達情緒,感受他當下的心情;而後,觀察他的身體是否透露出一些訊息,如舒服、不舒服?最後,則是看看他的行為,是否做了什麼?或者想做些什麼?

蘇益賢進一步指出,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擅長表達情緒,因此,和小孩溝通的過程中,如果發現他們運用了情緒的詞彙,父母應該鼓勵、引導他們多談一些。倘若家中小小孩還不太懂得如何表達情緒,爸比媽咪也可以透過圖片(如,Emoji表情符號)作為工具,協助他們認識情緒並進一步表達情緒。另外,在探測情緒的這個階段,孩子通常希望你能明白他的感受,因此,蘇益賢也建議父母運用同理的方法,並將所感覺到的表達出來,讓孩子了解你正在同理他的感受,比如試著說,你看起來好像有點生氣,我的理解不知道對不對?

▋轉動聚光燈焦點 改寫觀看事情的角度
藉由「分類」整理沉澱心情後,蘇益賢邀請大家一起來學習轉念。他說:「我們思緒的注意力,就像一盞聚光燈,而轉念則是學習轉動聚光燈,跳脫原本狹隘的焦點,擴大燈光照射的範圍。」舉例來說,今天孩子拿了張49分的考卷回家,身為父母,你的反應是?「怎麼考成這樣?補習都白補囉…」、「到底有沒有認真上課,知道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嗎?」然而,孩子考不好的原因其實是,考場中同學們玩筆吵雜的噪音干擾。此時,看到了已經預設立場的你,孩子是否還會想和你交談說明,或者,乾脆就關閉了彼此間的溝通管道?

蘇益賢表示,「一般人常常誤解轉念,認為轉念就是改看事情好的一面,然而,真正的轉念,其實是轉動你關注的焦點,改寫觀看事情的角度,看見事情的其他可能性。」他建議爸比媽咪,下次當看到一件客觀事實時,請先放下心中的第一個念頭,別急著下結論,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觀看。因為,轉念就是要從「絕對」中出走,例如,小朋友考49分,不會「絕對」只是因為他不認真,而每個看事情的角度都能提供我們一些線索,看事情的角度越多元,則選擇的空間就越多,彼此的關係也就越能趨於融洽。

▋歸零找回關係中的快樂
最後,蘇益賢提醒大家別忘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他詢問在場學員,倘若你面前放著今年的最後一杯咖啡,你會用怎樣的心情去品嚐?他說,我們總以為,如果我們正在從事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那麼,在這當下,讓自己的大腦開外掛,分心做做白日夢,或者想些別的事情,應該能讓我們快樂一點。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研究顯示,在我們分心想著其他事情的當下,無論你正在做什麼,都是不快樂的。另一項研究也指出,人類是否感到快樂,50%與基因有關;10%來自於外在的物質條件滿足;剩下的40%,可透過不斷的練習去增強,它源自於你今天為自己做了什麼,在享受愉悅感的當下,是否專注?

因此,找出一點時間給自己,讓自己暫時忘卻各種目標,就只是專注地做好眼前的事,吃就好好吃;看就好好看;玩就好好玩,一次只做一件事,透過一次次的歸零與重啟,找回不斷行動與只是好好存在間的平衡,找回關係中的快樂!

2022-09-01

善牧爸比媽咪節台南登場,用心理測驗看相處之道!

善牧第7屆爸比媽咪節27日在台南勞工育樂中心舉行,今年首次邀請臉書粉絲專頁「海蒂的療癒3次方 Heidi’s Therapy³」心理師李家雯,來到台南與民眾分享「讀懂孩子使用手冊—催化孩子的勇氣之旅」,以及「我的神隊友—打造合作無間的親密關係」二個主題,老師運用卡通人物角色分析及心理測驗等方式,讓大家簡單理解孩子的需求,以及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活潑有趣的方式,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 先接住情緒 再滿足內在需求

育有二名子女的李家雯直言:「養小孩是一場自我修鍊。」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情緒並不是不好的,它帶有溝通的目的。比方說:小嬰兒在哭的時候,他想表達想吃奶、換尿布、生病等需求,情緒的表現也反映出現在內在的渴望。

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有時候需要的不是解答,而是想「討拍」,但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往往會出現「認知上的同理」,比方說:當孩子難過地說:「他把我的新鞋子弄髒了!」我們自然會習慣性地告訴他:「對方也不是故意的啊!」卻忽略孩子內在的情緒滿足。

當我們太常忽略去接住孩子的情緒,滿足他內在真正的需求時,漸漸地,孩子會認為大人不懂他,遇到問題時,自然也不會再想找父母幫忙了,也因此,我們需要學習去辨識情緒,並了解情緒的背後,內在的需求是什麼,要懂得滿足其需求,才能真的安撫到孩子。

▋ 從卡通「多啦A夢」來認識孩子特質

本身是重度日劇迷的李家雯,用卡通天團「多啦A夢」裡的大雄、小夫、胖虎、靜香來分析不同孩子的特質與優勢。她舉例,胖虎的角色在漫畫裡頭,是想要證明自己能力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你會發現,他有能力、有自己的邏輯見解,也會是個好哥哥,很會照顧妹妹,是個很有責任感的人,對於這樣的孩子,需要給他自主性,讓他好好去發揮。

有錢人家的小夫,其實是個需要高度關注的孩子,對於這樣的孩子,需要給予重視感;而大雄則是個遇到挫折就容易哭,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的孩子,對於這樣的小孩,需要大人為他建立自信,讓他相信有改變的能力。
<p>&nbsp;</p>

▋ 不同人格的相處之道

本身是阿得勒心理學派的李家雯強調,阿得勒學派不給人分類、貼標籤,以下的心理測驗是為了幫助大家快速地了解自己與伴侶,而進行的分析。

這個測驗內容是,我們人生中都有四個我們討厭的困擾,就像是四個無法退件的包裹,它分別是:1. 被拒絕/討厭。2. 有壓力/痛苦。3. 被批判/怪罪。4. 沒有意義/沒有價值。

有一天,有個郵差來收一件可以退的包裹,你第一個直覺會想要退掉哪一個包裹呢?過了幾天,郵差再來收一件可退的包裹,這時第二件,你會想退哪一個呢?

第二件被退的包裹,代表著平時的你所追求的人生樣貌,分別對應的是:1. 變色龍:平時為人友好,重視他人的想法與情緒;2. 海龜:安逸型人格,對環境有高度的敏感與覺察,容易開心,穩重可靠,沒有壓力;3. 老鷹:屬掌控型人格,重視次序感和邏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且能迅速完成任務,擅長整合與連結資源。4. 獅子:是一位理想主義者,富有理想與願景,別人還沒有說出口,就會主動去做,有遠見、清楚什麼是重要的,對自己的原則很清楚、有自信。

很神奇的是,當李家雯問大家,如果老闆突然給你一星期的假期,你會怎麼安排呢?大家回應的度假方式,正巧都對應上人格分析。

而第一件被退的包裹,代表著在壓力下,你會出現的反應。選擇第1個包裹的人,會覺解決人比解決事情重要,雖然嘴巴說好,但內心卻是說不,為了討好對方,容易忽略自己的需求。屬於這樣的人格特質的人,需要認清自己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開心,也要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

選擇第2個包裹的人,在遇到壓力時,容易會有「阿雜」、厭煩的情緒,因為他們重視安全感,遇到問題習慣先把自己照顧好,只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面對這樣的另一半,需要先從小小的任務開始執行,比方煮飯,可先從請他把洗好的米放入電鍋煮,再開始進階到請他洗米放入電鍋,循序漸進地完成任務。

選擇第3個包裹的人,在壓力下容易會出現生氣的情緒,因為想要按自己的步驟邏輯前進,需要有掌握感。對於這樣的另一半,需要讓他覺得事情有次序地在他的掌握中,如果是自己,則要了解,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失去人心,就什麼都沒有用了。

選擇最後1個包裹的人,會容易產生挫折的情緒,總是擔心做得不夠好,埋頭苦幹,對自己和身旁夥伴要求很嚴格,希望別人看見自己的價值與貢獻,但要知道,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則能走得遠,要適度讓別人補位,才不會累垮。

▋ 親密關係就像是跳雙人舞

親密關係其實就是二個不同生命風格的人的交織,彼此是碰撞也是磨合,它就像是跳雙人舞,二人一起共好,知道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退,什麼時候補位。當我們期待對方進來補位時,也需要讓對方知道,你要的是什麼,而你也願意知道對方要的是什麼。

根據統計,來諮商的伴侶們,其實大約只有四分之一的問題會被解決,但離婚率卻減少到四分之一,而這中間的差異,不在於解決問題本身,而是增加彼此之間的共識。

最後,李家雯心理師請大家想四個問題:
1. 最近三個月內,在生活裡最令你感動的一件事是什麼?
2. 如果突然老闆放大假,你有三個星期的假期時,你最想做一件事是什麼?
3. 你最近喜歡與不喜歡的食物是什麼?
4. 你最近對台灣或世界各地發生的一件事,你的感覺是什麼?
當把「你」改為你的「另一半」時,你能回答得出幾題呢?

2022-08-31

走進大自然,善牧蘆少營隊原野探索 🌳 團隊合作中,體驗尊重與理解和包容

善牧新北市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為善牧蘆少)今年暑假舉辦少年自然探索營隊活動,之前受到疫情影響,許多活動因而延期或取消,大家對這次活動更加引頸企盼,這次野外探索體驗社工帶著少年跳脫舒適圈,挑戰、突破平常沒有做過的事情。五天的營隊活動中,包括農場和生態體驗及馬場探索,透過親近土地、理解周遭人事物,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感動。在馬場,少年清理馬廄、為馬刷背、洗澡,從了解馬兒的個性和特質,進而學習如何跟馬兒相處,在彼此了解後,再讓少年們騎著馬,體驗不一樣的原野生活。

營隊體驗與原先想像的困難度不同,比方說看似簡單的刷馬背,刷時才知道馬毛比較硬,要做到真正的梳理,需要有相當的力道和技巧,同時也要觀察馬兒的反應做調整;加上馬廄的溫度跟戶外不相上下,只能用電風扇維持通風,看到馬廄裡成堆的馬糞要清理,平常不常做家事的少年第一個反應是「大傻眼」,後來在社工的支持下,大夥伴慢慢打起精神,嘗試這個超級任務。

除了成堆的馬糞要清掃,掃出來的馬糞要再用水泥車運到外面,請專車轉運回收再利用。善牧蘆少主任高珮熏形容:「揮汗如雨不足以形容少年的賣力,因為這都是扎扎實實的體力活,而且必須透過團隊一起完成。」另外,還有一個高難度工作是「刮馬蹄」,少年要試著把馬腳放在自己的腿上,再把馬腳底刮乾淨,因為馬兒在行動中會沾滿泥巴、馬糞或雜草,需要經常清潔才能讓馬兒身手矯健、行動自如。

農場的農耕體驗,則是農夫帶著少年在藺草園拔雜草,起初光是要分辨藺草與雜草的不同,少年就被硬刺的藺草刺得哇哇叫,還要進行除草和整理。農忙後,農夫熱情地帶少年們到旁邊的三合院焢窯,傍晚再相約到海邊撿垃圾,一起追逐招潮蟹。疲累的同時,也一起感受大自然裡別有洞天的趣味。

 

▋過程是一場場震撼教育

蘆少今年的活動以「尊重、理解和包容」為核心主軸,透過探索可以認識自己,也同時感受每一個人都會有的喜怒哀樂。在過程中大家可以充份溝通,比方活動規劃中,有些會讓青少年不舒服的情境,彼此身歷其境的同時,也學習「尊重、理解和包容」,社工也會適時創造空間讓少年們互動,接著團隊再共同攜手走下去。

社工帶著少年從理解的過程中認識自己,找尋自己的復原力,像是復原力五大積木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能在森林體驗中不斷驗證。原本一開始孩子以為野外體驗就像電視上看到的有趣、好玩,實際體驗後才發現,在炎熱溼黏的環境中嘗試新事物時,還有小黑蚊不斷攻擊,全身疲累又奇癢難耐,幸好少年們沒有氣餒,反而用「幽默的能力」,互相自嘲原來這就是體驗野外生活,釋懷這樣的考驗。

另一方面,社工在營隊活動中循序漸進讓少年享受「野味」,在大家親身體驗後,更是深刻了解到「得到野味的過程」是一場場震撼教育。每天晚上少年們要各自回到房間寫心情記事本,回想今天想感謝誰的協助?我沒有跟誰互動過?回到團體後再繼續發酵,為明天定下新的目標並做好準備與嘗試。

▋發掘擁有的內在能量
最後一天大家來到遊樂園挑戰極限,結果遊樂設施「壯觀」得讓社工「皮皮剉」,那天少年們反過來支持善牧社工:「抓緊我吧!不用怕!」鼓勵社工不要害怕,一起體驗極速、重力加速度帶來的難忘體驗。讓少年覺得:「我也有能力可以幫助社工、幫助別人!」

在這五天的營隊活動中,善牧社工帶著14位少年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過程也許會感到不舒服或挫折,但透過這樣的洗禮,大家一起學習在困境中不放棄,即便不是幾次嘗試就成功,但願意不斷找尋解決的方法,往前方的目標繼續走下去就是正解,而蘆少社工會一直陪伴在身邊。

這次的營隊活動挑戰性很高,但少年表現依然讓人刮目相看,善牧蘆少主任高珮熏想對這群少年說:「生活的樣貌很多元,擁有不放棄的精神就可以往前。就算偶爾想賴皮也無妨,只要記得可以的時候,給自己一點鼓勵,再繼續站起來嘗試,一路堅持下來會發現自己擁有許多內在能量,不僅可以支應自己克服困難,也能夠給別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