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最新消息

2023-07-20

善牧蘆少「生命年輪體驗營」營隊 學習擁抱不完美 讓愛流動

我喜歡你 是因為你勇敢的說出自己
我喜歡你 是因為你這需要在自己的領域中做自己
我喜歡你 是因為那純真真摯的感受
我喜歡你 只因為你是你
沒有誰可以變成誰
不需要做假 只需要成為自己
聽到你們的歌聲 看見你們為自己吶喊
我 貪圖你們的每次的微笑
在一瞬間裡 營隊裡 在生命裡

七月初,為期六天的「生命年輪體驗營」由財團法人新北市陳明雄賣夢教育基金會、動見体劇團及善牧新北市蘆州少年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蘆少)共同圓滿「達陣」。透過賣夢基金會及動見体、善牧社工的帶領,11位青少年回到大自然,透過在海邊吹吹風、在森林爬樹等,以多元體驗式教育,學習慢呼吸、擁抱不完美,透過生命的年輪,感受大自然的療癒力,讓生命與愛可以走得更遠、更穩健。

長達六天的營隊活動中,老師、社工及孩子們沈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透過慢呼吸,感受自己的各種情緒和感覺,說出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從這樣的練習中,更認識內在的自己,學習欣賞自己和別人的特質和優點。在少年爬樹的那天晚上,大家聚在一起聽擁有這片森林的阿公的故事…。另外,在「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同儕分享時,有少年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感受是可以分享的,當然也包括難過和悲傷。

在蘆少陪伴下成長的少年,身上背負著沈重複雜的功課,但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被人仔細聆聽過,以致於他們也就自然地忽略可以有自己的感受的權利。善牧蘆少主任高珮熏說:「看到少年們在營隊中,遠離現實生活中難受的困難和壓力,展現出純真、積極、快樂的模樣。大家展現出全新有自信的樣子,我們很感動,未來彼此相互陪伴,路一定可以走得更長遠。」

營隊的最後一天,大家分組以戲劇表演的方式,飾演自己最喜歡的角色,在劇中深刻吶喊出內心的聲音,透過戲劇的選角,老師帶著大家演出自己最欣賞的角色或人物,有學員演出街頭畫畫的藝人,因為他最欣賞的一位歌手也是一位內向的人,但他把才華展現在創作,目前已發表了100多首創作;也有學員演出拳王泰森,因為他無論比賽的輸贏,他總在比賽後跟對手說:「你這場打得很好。」也有少女演出漫畫角色滑冰選手艾拉,她雖然不是在運動上表現頂尖的人,但她總是善體人意地關心別人。

還有孩子演出卡通人物哆啦A夢的好朋友大雄,因為大雄總是勇於面對問題,會跟哆啦A夢一起克服萬難,而少年自己很希望自己能擁有像大雄這樣的「勇氣」。在排練的過程中,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透過分組後,每個團隊必須找出共識,彼此聆聽找出平衡,想出怎樣的呈現才是最能表達出團隊想法的方式。比方有一組劇情中有打鬥,孩子們在排練時因為認真而受傷,於是老師提議想出用借位踹空氣的方式,既可以達到想去呈現的效果,又不致於讓演員們受傷,而大家共同用自身經驗改寫歌詞的「我」這首歌,不知不覺也成為大家的團歌,隨著旋律唱出另一番滋味!在營隊中一起陪伴少年們的善牧蘆少社工董董說:「希望少年們把這份『很好』的感受記在心裡不斷滋養自己,帶著豐盛的能量繼續前行。」

2023-07-19

台北、宜蘭善牧學園畢業典禮,學子承載滿滿祝福和自信飛翔

鳳凰花開就是學子們畢業的季節,台北善牧學園於6月8日舉辦第26屆畢業典禮,今年很不一樣的是場地改到空間寬敞的地方,這樣畢業生們不用擠在地下室,等到要表演時才進場,可以和親愛的家人和老師一起分享畢業的喜悅。

典禮一開始,搭著時下最夯的懷舊風,影片帶著大家透過時空膠囊回到兒提時代的可愛模樣,再請大家猜猜是哪位學員,現場氣氛馬上活絡起來,每個萌娃都是今年亮眼的畢業生。緊接著,學員小茹和冬瓜帶來的勁舞震撼全場,青春的無限可能在他們身上散發光芒;動感的肢體表演後來到悠揚的旋律世界,由學員黃呱和芳芳帶來美妙的琴聲,為了這次的成發,學員都把樂譜牢牢記住,讓貴賓們沈浸在他們打造的美妙的樂音;還有精彩的花式籃球,不但動作要經過千錘百鍊,團隊動作更流露出孩子們的信任和默契。

成果發表的橋段裡,時不時有讓人驚奇的彩蛋,像用影像紀錄的滑板課,大家從中山堂一路練到新生橋下,唯有「不怕摔」,才能成就一個個帥氣俐落的華麗轉身;另外,還有今年的創新突破,就是「牧茶屋」快閃店的重磅登場,讓學員從備料、分工、接單、飲調、到外送,整個就是身心極限的大考驗;再來到多彩多姿的音樂洗禮,有學員冬瓜帶來精彩磅礡的爵士鼓和阿儒深情的自彈自唱吉他表演。壓軸由大家組團帶來「乾杯」,每一個表演都承載著學員不同的生命故事,家長及老師們看著孩子的學習成長,有說不出的感動和欣慰。

台北善牧學園主任吳金雲感性地形容:「在社工眼中看到的學員都是閃閃發亮的,謝謝大家願意在這裡做自己,也希望大家把所學放心底,相信一定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走出最適合自己的未來。」

緊接著6/9是宜蘭善牧學園的畢業典禮,學員、社工、家長及老師們透過學園日常點滴的回顧,做為啟程前往下一個階段的祝福。在畢業典禮當天,大夥兒齊聚一堂,欣賞著學員們在宜蘭善牧學園的棚架下,一起做廚房料理的開心日子,每一份佳餚餐點、每一杯飲料,都有著學員們平時不露於言表的細心與貼心。

也因為學園裡面有養「陽光雞」,於是大家就用學園農場裡的「友善雞蛋」做成各式的雞蛋料理,也嘗試著用各種獨道配方,做出屬於宜蘭善牧學園專屬味道的茶葉蛋,相信以後孩子們一定會想念這道共同創造出的「家鄉味」。

同窗日子裡,學員們難免有友伴關係的衝突和磨合,為了讓孩子能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社工、老師及家長們不斷地溝通,大家培養深厚默契共同把孩子托住。宜蘭善牧學園主任呂劭涵常跟孩子鼓勵:「『磨合』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成長過程中,這是需要一直面對的事情,而其中的衝撞會成為滋養生命的養份。」

同時,學員們也常走進社區關懷鄰里,融入每天生活的這片土地,曾經學員們 一起做了美味的雪Q餅,孩子們開心與社區長輩們分享,這樣的敦親睦鄰也是學園裡可愛的日常。

今年有畢業生害羞地用錄影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才藝,也有學員在即將畢業時就和社工討論好接下來的路,現在已經很認真地跟著親戚做學徒,也有一直很喜歡跟動物相處的學員,在學園裡最快樂的日子就是照顧農場,有時候會把母雞抱在懷裡撫慰,跟狗狗聊天,從動物的世界中找到生活的美好快樂。

還有原校老師會特別請在善牧學園的孩子幫忙買宜蘭善牧學園的友善雞蛋,就是希望跟孩子能持續保持連絡,用心維繫住和孩子的情誼並隨時給予情緒支持,劭涵說:「很感謝家長及老師跟善牧社工一起努力,帶孩子走過這段青澀歲月,也許他們在體制內遇到困難,感覺很挫折,但是沒關係,我們一起見證了孩子的蛻變。」

2023-07-10

抬頭,總會撥雲見日 🌥️

凌晨兩點半,夜幕低垂,整座城市漸漸沈睡。少女沅沅(化名)和朋友們正在常去的籃球場聊天徘徊,在跟媽媽一次大吵後,這次她選擇翹家表達不滿。對沅沅來說,翹家後的白天黑夜並沒有不同,就學不穩定的她,整天不是在朋友家睡覺,就是在外面到處晃,生活沒有目標,但有一群朋友在一起,沅沅說:「這樣讓我感覺到世界上,至少是有人在乎我的。」

▋ 透過外展認識街頭少年
善牧新北市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蘆少)的社工們就是要找尋這群青少年,讓他們了解,如果遇到困難或需要幫助,善牧社工很願意成為他們的肩膀,在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那天,是善牧蘆少社工組長劉玹羽和同事第一次看到沅沅,文靜的她總用濃密的瀏海掩住臉龐…。就這樣,彼此在籃球場上「相處」一個多月後,正好遇到情人節,玹羽和其他社工拎著一袋巧克力,與大家一起分享…這是善牧社工和這群青少年的第一次「破冰」。

 

▋ 陪伴讓彼此更了解
漸漸地,大家會一起打籃球、玩手遊、拍抖音。玹羽更有機會認識她:「常搞失蹤的沅沅,即便遇到了也話不多、感覺沒睡飽。跟她聊天時,回答不超過五個字。」後來,從朋友口中得知,沅沅因為車禍摔斷了腿,得住院開刀並在家休養好一陣子。擔心沅沅無人照顧的社工玹羽有空就去探望她。這段日子裡,讓玹羽有機會更了解沅沅。

因為不喜歡念書,沅沅在爸爸眼裡就是個叛逆的孩子,動不動就叫她:「滾!」說:「妳沒救了啦!」而媽媽的身體不好,能照顧好自己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去理解孩子的心情,陪伴她成長。

有陣子,善牧社工們一直不見沅沅蹤影,聽朋友說是因為那陣子她在朋友圈「燒話」(網路用語:所謂亂傳話)弄得滿城風雨,所以跟大家疏遠了。正當社工玹羽擔心沅沅是否就此斷了線,有天早上,她突然接到沅沅的電話:「我被打了!」講完了,電話那頭的她,一如往常沈默不語。

▋ 第一次 和家人一起面對困難
後來得知沅沅是跟男網友相約「跑山」(網路用語:意即在山上騎車競速)後被對方載到偏遠處暴力對待,玹羽建議她:「先跟爸媽說!」原本擔心因此受責備的沅沅,鼓起勇氣跟父母說,結果不但沒有被責難,並且趕緊帶傷痕累累的沅沅去派出所報案、就醫及驗傷。「跑山」事件在她生命留下深刻的烙印,但卻也是沅沅第一次和父母一起把事情處理好。

這次可怕烙印造成的陰影,加上之前的「燒話事件」讓沅沅在校園被排擠,後來她乾脆不去學校了,年紀輕輕就過著「繭居」的日子,眼看她消沈下去不是辦法,社工玹羽鼓勵沅沅報名蘆少舉辦的「小夢想圓夢計劃」並選擇有興趣的彩妝課程,幾堂課下來,玹羽發現沅沅變得不一樣了,不但願意與外界接觸,表情也柔和許多,還會把課堂上練習的作品PO到IG跟朋友分享。這時候,玹羽才發現,原來沅沅的瀏海,是為了遮蓋小時侯跌傷,尖銳的石塊在她額頭上劃開的傷痕。

 

▋ 平行時空找到交集
「慢慢找回自信後,沅沅也有了重拾書本的念頭。」回歸校園後,同學們很喜歡找她聊保養、彩妝等漂亮心事;另一方面,她也主動向家人靠近,前陣子,沅沅帶著媽媽一起參加蘆少舉辦的乾燥花手工藝課程,課程後,母女開心地把作品帶回家…。疫情嚴峻期間,蘆少有個活動原本是邀請青少年帶著家人團聚吃大餐,後來改成叫外送到少年家中…。在沅沅回傳給蘆少社工的照片中,社工們看到沅沅和爸爸媽媽跟美食,一起靦腆地對著鏡頭合照,沅沅說:「我喜歡吃花壽司、媽媽愛吃鍋燒麵,爸爸愛喝珍珠奶茶。」屋簷下原本平行的三條線,生活漸漸有了交集。

▋ 雨過天晴 展現青春模樣
前陣子沅沅生日,善牧社工們一起寫了一張祝福卡片送給她,當晚,在沅沅的限動中,第一次出現:「謝謝!」兩個字。一直在身邊陪伴她的善牧社工玹羽欣慰地說:「她還是那個不多話、做自己的女生,但從她的蛻變中,我們看到了花樣年華的她該有的模樣。」

2023-07-07

感恩是心的記憶 湯靜蓮修女卸任感謝與祝福每一個人

善牧基金會的大家長湯靜蓮修女於今年7月1日起卸任執行長的職務,由在基金會服務近20年的黃淑婉女士接任。6月28日特別假台北總主教座堂舉辦感恩彌撒,由台北教區總主教鍾安柱主禮,一同感謝天主,並為每一位幫助善牧及善牧服務的人祈禱,以下是湯靜蓮修女在感恩彌撒中的致辭:

鍾總主教、各位恩人、朋友、夥伴,感謝您們對善牧基金會的支持與愛護,如同鍾總主教所提到的,我們自1987年來台服務,能有今日的成就都是要感謝天主,也要感謝您們每一位,是您們與善牧一起為這些不幸的人服務,謝謝你們!

自7月1日起我就卸任執行長職務,謝謝黃淑婉女士願意接下這份工作,淑婉是夥伴不是修女,她雖然不是修女,但夥伴與修女都是受到一樣的培訓,而善牧修女是一個國際性的修會,國際善牧也幫忙我們一起培訓修女與夥伴。

如何去培訓,我在這裡可以給大家一個小小的例子。一位生活在痛苦中、黑暗中的少女,當她來到我們中途之家時,她一定會看到家園裡有「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的字,也一定會聽到這句話。她會體驗到很多人愛護她、關心她、陪伴她,有修女、社工、大哥哥、大姊姊,有一天她會說:「我是人,是重要的。」當少女體會到,「我是被愛的、我是重要的」時,她開始有勇氣去面對她以前的痛苦,可能是以前亂倫她、虐待她的人,這再也不會傷害她了。之後,她會開始發現要努力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活、創造一個有尊嚴的將來,而這就是我們希望所有善牧人這樣照顧我們服務的對象。

執行長換人是小事情,還有董事會、副執行長、區主任、專業督導、資深主任及修女一起帶領基金會往前進,所以換人不是問題,希望您們繼續支持善牧的工作。而我會在哪裡呢?我會在幕後為您們祈禱,祈求天主降福你們每一位。

「感恩是心的記憶」,我衷心感恩你們,因為有您們,很多生活在痛苦中、黑暗中、沒有希望的人、家庭、婦女、少女、孩童可以走出幽谷,您們會傳承善牧的愛下去,讓善牧的愛永不止息。

2023-06-15

從認識土地到認同原住民文化,花蓮課扶班獲中央優等獎肯定

文/南區宣導企劃部主任 鄭雅婷

「你們看!你們親手種的Alilay(玉米)已經長這麼高了喔!」光復中心督導鄭惠美帶著課後照顧班的學生們,到田裡照顧他們種植的玉米。本來小朋友們要在農地裡幫忙INA奶奶拔草,可惜這天天空不作美,雨越下越大,大家只好回到教室裡活動,不過,聽到下次上課或許就有玉米吃時,小朋友們臉上都揚起了快樂的笑容。

光復中心課後照顧班(原住民學生課後扶植計劃,簡稱課扶班)位於太巴塱部落,來到這裡的學生不是住在太巴塱,就是住在隔壁的馬太鞍,談起課扶班的歷史,可追溯至民國92年,20年來服務上千名孩子,從過去服務國中生、小學生,如今則將服務焦點放在低年級的孩子身上。鄭惠美說:「國小低年級的孩子課業壓力較小,也比較容易帶他們用身體去認識土地。」

堅持在部落裡辦課扶班20年並不容易,然而,因部落裡沒有適合小朋友的休閒場所,孩子如果要上安親班或是去圖書館,需要走過二座橋,到市中心裡才有,因距離遙遠,孩子沒有去處,下課後就只會在外面閒晃,為讓孩子們有個安全的地方寫功課、吃點心、學一些東西,光復中心堅持做下去,20年來不僅受到家長的肯定,也獲得中央評鑑優等獎。

▋連結人與土地的情感

與其他課扶班很不一樣的是,這裡的教室沒有特定的空間,部落本身就是一個大教室。鄭惠美說:「學校有點像是在一個大箱子裡上課,如果孩子來到這裡仍一直被關起來,對他們會太辛苦,而且學習的場域不只只有在教室,我們把部落當作是教室,有族語課、傳統手工藝課、品格教育課、烘焙課、食農教育課,希望讓孩子親近土地及我們生長的環境。」

這學期的食農教育,課扶班與中心培力的INA(阿美語媽媽的意思,普遍稱呼部落裡年長的婦女)合作,借重他們栽種的知識,教孩子們種玉米。鄭惠美笑著說:「以前我們帶孩子種過玉米,但都失敗收場,因為沒有好好照顧它們,因此今年我們告訴INA,我們要成功吃到玉米!」

為完成採收玉米的心願,INA帶著孩子們從翻土、拔草、養土、撒種子,一步一步地學習,「我們的玉米種類很豐富,有甜玉米、糯米玉米,想吃的玉米都在玉米田裡了。」每隔二週,鄭惠美就會帶孩子到田裡,看種子是否被動物吃掉,是否需要再補種,同時也幫平日協助照顧玉米田的INA拔草,回饋INA的照顧,如今玉米長得比孩子們都高,孩子們都很期待帶家人一起去採收。

▋建立自我身分的認同

在課扶班教室裡,有許多小朋友們完成的手工作品裝飾著教室,其中,這學期老師帶小朋友製作立體書,小朋友大方地打開自己的立體手工書做介紹,裡頭從介紹自己開始,到光復鄉三個部落—太巴塱、大和、馬太鞍,畫出他們覺得部落獨有的特產與景色;課輔班老師曾譯說明:「像『太巴塱』在族語裡意思是白螃蟹,因此在介紹太巴塱時,許多小朋友會在裡頭畫螃蟹來呈現。」

「從認識自己開始,進而去認識這個文化。」鄭惠美說,在課程中希望讓孩子親近自己土地的味道,不要忘記自己來自哪裡,當孩子對文化有認同感之後,就會產生自信心,不會因為別人對他們說「蕃仔」時,就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將來在社會上遇到問題時,會知道問題的脈絡是什麼,也希望他們對原住民這三個字更有信心。

▋期盼與回鄉青年傳承部落的文化

在帶領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鄭惠美也發現,自己本身這一世代是文化的斷層,如何將文化傳承也是她自身遇到的問題。她說,當青少年到外地讀書、工作後,會漸漸忘記如何與這塊土地生活,近年來,在部落看到有越來越多孩子們回鄉,過去服務過的孩子有的回來當老師、在部落做導覽,也有孩子成為助人工作者。

「我們發現孩子會回來,因此我們想創造一個平台,結合部落長者與青壯年一同做文化傳承,不僅能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回鄉的年輕人,有機會去創造他們的微經濟。」鄭惠美說,這是INA 2.0計劃的目標,期待與回鄉的孩子一同將文化傳承下去。

2023-05-10

因為受傷,更需要陪伴

文/寧心園

「社工,我要變得更好,更穩定。我要能好好地跟法官說我遇到的事情和困難,希望法官可以幫忙我!」因家暴來到家園安置的美麗,剛來時很徬徨不安,總是小心翼翼,也客客氣氣的。看到美麗從客氣到勇敢,這樣的改變,讓人覺得庇護所的工作雖然精神壓力與情緒負荷很大,但很有價值。

▋ 歡迎來到身心靈療傷站

美麗長期受到男友的精神暴力、恐嚇騷擾,雖然想要分手,但每次提分手,總是引來男友更強烈的反應,甚至更進一步的騷擾美麗的兒女,跑到美麗兒子的公司裡咆哮。面對這樣的狀況,美麗對家人感到抱歉,不敢、也不想要再造成家人的困擾,因此選擇到家園庇護安置。

剛來到家園的美麗,睡不好、也吃得少,多年前癌症的治療,讓美麗的身體總是感到疼痛與不適。在心情煩悶的情況下,美麗像是長時間壟罩著烏雲一般,沒有笑容,也沒有生氣。當家園有陌生人來時,美麗也會趕緊躲回房間,擔心害怕是不是男友,或者是男友認識的人,怕自己被找到。

家園的專業團隊經由相處與觀察,評估美麗現在的身心狀況,大家一起動員,討論如何來協助美麗。

日常生活中,生輔員帶著美麗一起討論當日的餐點,一起準備午晚餐,透過在廚房烹飪時的互動,在放鬆的情境下,美麗分享自己的過往,讓我們更了解美麗;生輔員也藉此知道美麗的飲食習慣,適時地調整味道,提升美麗的食慾。同時,生輔員鼓勵美麗可以多多到家園附近散步,或者在家園的療癒花園澆花、走走,希望美麗透過適當的活動、運動,緩解身體的不適,也提升體力。

社工員帶美麗就診身心科,透過藥物穩定焦慮感,夜間也睡得更深沉、安穩。同時也不斷向美麗保證,會按時帶美麗就醫、領藥,降低美麗過去屯藥的習慣。當美麗的身心因著規律的作息、家園團隊的努力逐漸穩定時,社工員也開始和美麗討論未來的規劃。

初期,美麗的子女擔憂庇護所不能久住,很快地幫美麗找好租屋處,希望美麗趕緊搬過去。經過社工員的解釋與溝通,美麗和子女總於放心,也安心地讓美麗在庇護所內住下,直到保護令開庭、核發,對美麗更有保障時再離開家園。

現在,保護令即將開庭,美麗雖然有些擔心,但美麗在家園生活一段時間了,心安定了,生活過程中也透過社工員辦理的團體,在互動中看見自己的優勢,對自己多了一點信心和肯定。當美麗主動和社工員說:「社工,我要變得更好,更穩定。我要能好好地跟法官說我遇到的事情和我的困難,希望法官可以幫忙我!」我們知道,美麗長出了屬於他自己的力量,找到了他的「復原力」。

▋ 陪伴走過身心靈受傷的路程

庇護所承接在家庭、親密關係中受到暴力的婦幼。當婦幼來到家園時,已經經歷太久的暴力對待,不論是身體的、言語的、精神的不當對待,讓他們經常是傷痕累累的。這些傷痕累累,不只是身體的,同時也有心靈的與精神的。長期生活在被貶抑、辱罵,不知道何時會飛來杯子、煙灰缸的日子,讓婦幼總是保持警戒,對自己沒有信心,但施暴者情緒穩定時的甜言蜜語與經濟控制、生活交友控制,經常是婦幼難以離開施暴者的原因。

庇護所的工作是照顧受到家庭暴力或親密關係暴力的婦幼,由於身心靈受傷,其情緒、身心狀態、語言與行為,時常因著受傷時發展出的自我保護機制,而具有情緒低落、沒有自信、言語攻擊、歇斯底里、邏輯混亂等情形,因此受暴的婦幼需要專業的評估、支持與陪伴,這是一段不容易的路程,我們秉持著「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期待陪伴著他們走過這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