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最新消息

2021-10-19

2021善牧第六屆爸比媽咪節10/20準時開跑!!名額有限歡迎報名!!

與孩子說話,老是被句點嗎?
為什麼孩子越大,與父母的距離卻越遠呢?
每次與另一半分享生活,總是被冷處理?
夫妻間除了孩子與家務事,已無話可聊了嗎?

善牧第六屆爸比媽咪節將以溝通為主題,邀請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和胡展誥諮商心理師與大家分享如何降低關係中的負面情緒,提升伴侶間的相處品質。除此之外,課程中也會提供有效的溝通策略,讓你用更省力的方式與孩子相處,為彼此拉進心距離!

─────────活動資訊─────────

課程完全免費,但因名額有限,請事先報名,謝謝!
2021.11.13(六)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上午場:2F演講廳  下午場:1F藝文教室B)

上午場10:00-12:00

讓溝通有愛也有效–非暴力溝通親子篇    

下午場14:00-16:00

有緣相伴不相絆–非暴力溝通夫妻篇

2021.11.28(日)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地點:台南勞工育樂中心 第一會議室

上午場10:00-12:00

看見行為背後的訊息-與孩子溝通的策略

下午場14:00-16:00

聽見彼此內在的聲音-滋養關係的對話

2021-10-15

謝謝扶輪社夥伴們的幫助,讓善的種子在社區中繼續循環下去

「12日的晚餐是大餐喔!」善牧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蘆少)社工笑著跟少年說。原來,10月12日新北市金荷扶輪社招集三重扶輪社、三重東區扶輪社、三重北區扶輪社、台北集賢扶輪社、新北市單車網路扶輪社、八里扶輪社等愛心團體至中心,捐贈十萬元社福金、廚房電器及五台單車,並且於當日傍晚,金荷扶輪社的夥伴們也捐起袖子協助製作愛心便當,讓社工們可以將便當送給需要的少年與其家人,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少年的關懷與支持。

新北市第一家少年中心,已經在蘆洲深耕11年,主要服務12-18歲的青少年,針對青少年的生活、就學、就業等方面提供全方面的服務。善牧新北市區主任侯雯琪表示,少年這個族群跟老人、兒童相較之下,常常是被遺忘的,很多時候因為家庭弱勢,沒有力量支撐他們好好長大。所以我們用很大的力量支撐少年的人生、家庭與父母,相當需要大家給予友善的眼光或實際幫助,一起用行動創造改變,建立不一樣的少年樣貌。

謝謝扶輪社夥伴們的幫助,讓這顆善的種子在社區中繼續循環下去,愛不止歇。

2021-10-14

善牧台南中心兒童親職活動 陪伴目睹兒家庭走過創傷

「爸爸來找我的時候,我不開心,但是,現在爸爸要離我100公尺遠,我好像比較開心了。」他是小薰,在善牧台南中心服務的目睹兒之一。

大家都以為家是一個溫暖的避風港,但是在善牧台南中心針對目睹兒家庭所舉辦的「兒童情緒發展暨親職諮詢團體」課堂上,當老師以家的故事為題,讓參與活動的孩子,用樂高積木進行創作,每個孩子們分享著用自己經歷講出來的故事,卻看到這些小孩用著不同的方式武裝保護著自己的家或期待的樣子讓人不捨,「我的家裝了加速器,這樣壞人來時,可以快速逃跑」、「我家有媽媽、哥哥和自己,現在,在家能玩手機、拼圖,看電視和畫畫,我很開心」。

研究顯示,目睹家暴,將對孩童身心靈造成負面影響,儘管孩子只是在旁看見或聽見,但在目睹暴力的當下,已對孩子造成無法抹滅的創傷,這種創傷甚至會延續至成年。善牧台南中心自108年起每年舉辦「兒童情緒發展暨親職諮詢團體」課程,透過分別針對目睹兒及其家長設計的團體活動,期望協助孩子創造正向的新經驗,同時,讓家長在過程中,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育兒路上大家可以彼此依靠,獲得力量。

兒童團體課程-情緒覺察及展現

「一開始我很害怕,因為爸媽吵架,後來,姊姊帶我躲到臥室,把門關起來,開始聊天,我不怕了,跟姊姊聊天,很開心。」老師邀請孩子以樂高積木,打造自己的家,講述家的故事,很多小孩用著自己的方式去宣洩自己的情緒,去逃避面對那個恐怖的畫面。

社工於實務上也會發現躲藏;大哭、吸引注意;或壓抑情緒、強裝無事,是很多孩子在目睹父母衝突後的反應。在團體中當小瑞分享害怕的感覺時,一旁的小薰,小小聲的不斷問著:「那你們有躲進棉被裡嗎? 」因為,曾經在父母衝突時,他和哥哥也躲進了房間,裹在棉被裡。所以,他也會這樣問其他孩子們,團體時,上善心理治療所諮商心理師陳彥合透過樂高、情緒牌卡等不同的媒材工具,讓這群目睹兒去延伸討論情緒的展現及覺察原來情緒的樣貌是這樣,

團體中,孩子們也展現了自身能量的分享力。當其中一個孩子因分離焦慮感,進了教室後,仍舊不想要加入團體哭著要找媽媽,這時候陳心理師在安撫之餘,也請大家討論這時候要怎麼辦,只見大家紛紛圍了過來,有人拍拍他的背;有人安慰保證說:「別擔心,你媽媽就在外面啊!」而其實此時在團體室門外聽到自己小孩哭泣的媽媽也百般不捨,但隨著其他成員的安慰,及老師的轉移注意力之後,漸漸的這個孩子也可以開始融入團體,一起參加活動。

陳心理師說:「我們讓孩子知道,只要你講出來,老師就會協助。」同時,陳心理師也鼓勵孩子們,在團體中,學習傾聽、分享,甚至給予支持、鼓勵。

家長團體課程-照顧自我的情緒為優先

在家長團體上,陳心理師除了了解父母為什麼會想要參加課程外,也讓彼此了解大家一路走來都有各自的不容易。家長們回想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也分享著自己的孩子發生過的事情。「孩子曾經目睹我和老公吵架,那次他哭得好大聲,因為不懂為何爸媽要吵架,後來,他常做惡夢,夢到我死掉了,要和他分開」、「我的孩子常常會注意力不集中,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看到我們吵架後才變成這樣…」、「孩子變得好像只會用哭來表達需求…」,聽著家長們的焦慮,每一段的都有著各自的不容易,心理師同理的說了句「你們辛苦了!」然而,這句話,卻讓家長們紛紛落下淚來。當大人自己的傷也還在療癒,心裡都乘載著過去的脆弱與傷害時,仍是需要打起精神趕快處理孩子們的問題,這一段路他們也很積極的在陪伴著小孩長大,當某一天突然發現小孩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而且還是因為大人間彼此的衝突波及到小孩,那種難過自責,也深深的綁架著這些家長。陳心理師表示,當家長的情緒被照顧及同理後,他們才能對小孩有更多的包容。因此,為期三周的課程,一開始,先提供平台,讓大家有一個情緒的出口,有機會了解自己小孩的狀況,也能稍微接觸自己心裡的疲憊與傷痕。

當家長能夠有一點能量的提升及情緒的宣洩後,接著就要協助家長建立相關的親職概念,讓他們更了解自家的孩子現今面臨的許多問題,並非他們故意為之,可能是過往目睹的創傷所遺留下來的行為,或者是他們這些孩子只能想到用這樣的方式來阻止父母們不要吵架等等,希望藉此建立正確的認知,而給予孩子更多的包容。

在家長團體的最後,陳心理師也和家長分享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鼓勵家長們抱持著好奇童趣的心態去了解孩子,避免一直用著大人的價值判斷的眼光看待孩子,如孩子們創作的樂高作品,讓與會的家長選擇,自己孩子的作品是哪一座,陳心理師說:「有時候我們都很忙碌,沒有什麼時間也無法了解孩子的主觀世界長得如何,但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讓我們多花一點時間去陪伴小孩,了解各自的世界模樣。」

也許不論大人或小孩,都帶著過往那些暴力事件造成的傷害,但也相信,當可以好好陪伴著彼此時,就可以一起朝著那美好的未來共同前進。

2021-10-07

當青少年走向自立

善牧「得力住宅」是全台第一個青少年自立住宅,以模擬租屋提供自主開放的居住空間,協助16-20歲剛離開寄養家庭或安置機構,無法返家的青少年,進行自立生活轉銜。

對自立少年來說,他們是從被照顧的青少年角色走到完全自我照顧的成人角色,在過渡的時期,需要很多參與跟練習的部分,包括是不是對自己的自立計畫,能夠全然參與、表達意見跟決定的權利,當然過程裡面,還包含著財務管理、工作、就學、或是生活技能的養成等等,在教育健康、經濟上面或者跟整個社區資源連結上面,是不是也能夠有充份理解跟參與其中,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漫長不容易的自立道路

「我什麼時候才完全自立?」當我在陪這一群青少年走自立的路時,也會這樣問自己。關於自立這件事情,大家的想像跟經驗會不太一樣,也會思考:自立很難嗎?為什麼不能(或是應該)就怎樣怎樣就好……。以我自己來說,可能是大學畢業後,才是我完全經濟獨立、居住獨立,離開原生家庭的開始,但那時候我已經22、23歲了,然而,這群孩子可能是16、17歲就要開始面對我們20幾歲在大學畢業後才要面對的一個歷程。從我們的角度去思考跟看,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實際上能不能也去看或聽到,他們在做這些事的過程裡面,去理解那個心裡面很不容易的感受,進而多點包容及關懷,支持他們繼續走下去。

計畫趕不上變化才是人生

我們大部分在安置階段的孩子們,不管少女、兒童或是少年,對未來他們要離開機構之前,都有美好的期待跟想像,像是:我希望我離開以後,能很順利地找到工作,有穩定的收入,可以好好完成我的學業,然後找到一個喜歡我的伴,彼此相互扶持,也希望能夠認識不同的人,能賺很多錢,有住得很舒服的地方,很順利地朝著自己夢想前進,可以好好的照顧自己、有好的作息、健康的身體。

然而,我們發現現實狀況常常是:平常穩定作息的,換個地方就開始起不了床;離開機構一個月兩個月,把存的錢都花光光……。事情還沒發生時,我們對那個的未來,可以規劃出一套非常完美的藍圖,但實際上回到日常運作跟實踐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的狀況,跟原本期待不一樣。

玲玲,離開寄養家庭來到得力做自立準備,在寄養家庭的時候,家人都起來準備上班上課,自然而然跟著起來,或是有人會叫起床,所有生活作息被安排好,按表操課;當她開始自力的時候,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時間上要自己安排,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起床,自己決定,同時也不會有人叫她,就發現生活作息開始紊亂。另一方面,離開了一個有人關照的地方,過去她可能不需要支應的生活開銷,像是房租、水電瓦斯、三餐等,自立生活後全部回到身上來;身邊多了以往的存款,感覺手頭寬裕,很快就花光積蓄,加上工作遲到、不穩定,錢怎麼樣都不夠,進入惡性循環。

能力、心理準備協助回應困境

我們的孩子沒有計畫嗎?他有計畫,但是有時候計畫趕不上變化。我們發現,大部分陪伴跟協助青少年做自立的時候,很容易著眼在一些他的「能力」評估: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求職能力、租屋能力,或者是自我照顧能力,然而內在的心理準備比較容易被忽略。自立少年準備要離開熟悉、覺得安全、信任的環境,會覺得焦慮、憂慮,因為面對這個分離,一些過去的創傷事件或情緒又再回來,重新再去面臨像經濟安全或者就學就業的準備、適應等等議題,是不是可以讓孩子回應或是可以準備好,對他們來講是很重要且需要思考跟練習的過程。

累積自立經驗,努力活下去

從被照顧到開始要自立,是一個歷程,大家可能會理所當然覺得:你已經出去了,不能依靠了,應該要靠自己了。可是心情的轉換跟現實上面的接軌都需要有一些時間轉圜,讓他們去銜接,從我不想,到願意嘗試,進而邁向我可以做得到,最後,我願意做,慢慢增加意願與能力,這歷程真的需要等待。像今年剛遷出的住民小瑜,在自立的旅程中第一次離開原本的照顧單位善牧德蓓時,租房子不會考量租金壓力,硬是要租在距離德蓓相隔一條街的位置,讓自己覺得還跟阿姨叔叔們在一起,而這一次從得力住宅遷出,則能夠依著自己更多生活空間、交通、經濟負擔能力等等條件去選擇自己想要住的房子了,這就像斷奶一樣有慢慢離乳的程序,我覺得很棒,至少看到現在的她跟兩年前的她已經不一樣了。有時候看著這群自立的少年,他們發展歷程不是立竿見影,但是,一個月兩個月、半年一年二年過後,再回頭去看孩子,他們真的都長大了。我們沒有辦法用「現在」的他去評估他是什麼樣的人,因為這群孩子每天活生生在累積自立生活經驗,努力活下去。

文/得力住宅主任游雅婷口述 宣導企劃部企劃洪詩琪整理

2021-10-05

感謝Order 歐德傢俱連鎖事業「公益123」計畫幫助善牧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感謝有您

台灣家居業領導品牌歐德集團,鼓勵Order 歐德傢俱連鎖事業所有同仁參與各式公益活動,董事長拋磚引玉帶動推動「公益123」計畫

「公益123」「1」就是同仁捐款多少金額,公司相對提撥「一」倍金額給同單位,也就是捐款金額加倍,愛心也跟著加倍啦~~~

在這疫情肆虐辛苦的時期,非常感謝台灣歐德傢俱股份有限公司給予善牧溫暖的支持!有您真好~

透過您的長期捐款,幫助許多弱勢家庭、婦女與家創兒,您的愛心,是我們服務的有力支柱,讓我們得以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2021-09-27

【臺灣喜佳X 善牧基金會】達人做公益體驗活動 台北與嘉義登場-幸福隨身袋縫紉樂

想做一個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包包嗎⁉️
【臺灣喜佳X 善牧基金會】達人做公益體驗活動 台北與嘉義登場-幸福隨身袋縫紉樂📣📣📣
⠀⠀
只要捐款800元,可以學習裁剪、拼接及車縫完成專屬「幸福隨身袋」,又可帶回市價450元的「環保玉米隨身杯」,歡迎一起來快樂縫紉,用手作的溫暖幫助善牧家創兒平安長大!💖
👉活動時間:2021年10月30日(六) 13:30-15:30
💟台北地點:臺灣喜佳台北生活館(台北市長安東路一段4-1號1樓)
💟嘉義地點:臺灣喜佳嘉義生活館(嘉義市中山路455號1樓)
活動人數:台北及嘉義限額各10人
⠀⠀
🎯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