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最新消息

2021-10-14

善牧台南中心兒童親職活動 陪伴目睹兒家庭走過創傷

「爸爸來找我的時候,我不開心,但是,現在爸爸要離我100公尺遠,我好像比較開心了。」他是小薰,在善牧台南中心服務的目睹兒之一。

大家都以為家是一個溫暖的避風港,但是在善牧台南中心針對目睹兒家庭所舉辦的「兒童情緒發展暨親職諮詢團體」課堂上,當老師以家的故事為題,讓參與活動的孩子,用樂高積木進行創作,每個孩子們分享著用自己經歷講出來的故事,卻看到這些小孩用著不同的方式武裝保護著自己的家或期待的樣子讓人不捨,「我的家裝了加速器,這樣壞人來時,可以快速逃跑」、「我家有媽媽、哥哥和自己,現在,在家能玩手機、拼圖,看電視和畫畫,我很開心」。

研究顯示,目睹家暴,將對孩童身心靈造成負面影響,儘管孩子只是在旁看見或聽見,但在目睹暴力的當下,已對孩子造成無法抹滅的創傷,這種創傷甚至會延續至成年。善牧台南中心自108年起每年舉辦「兒童情緒發展暨親職諮詢團體」課程,透過分別針對目睹兒及其家長設計的團體活動,期望協助孩子創造正向的新經驗,同時,讓家長在過程中,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育兒路上大家可以彼此依靠,獲得力量。

兒童團體課程-情緒覺察及展現

「一開始我很害怕,因為爸媽吵架,後來,姊姊帶我躲到臥室,把門關起來,開始聊天,我不怕了,跟姊姊聊天,很開心。」老師邀請孩子以樂高積木,打造自己的家,講述家的故事,很多小孩用著自己的方式去宣洩自己的情緒,去逃避面對那個恐怖的畫面。

社工於實務上也會發現躲藏;大哭、吸引注意;或壓抑情緒、強裝無事,是很多孩子在目睹父母衝突後的反應。在團體中當小瑞分享害怕的感覺時,一旁的小薰,小小聲的不斷問著:「那你們有躲進棉被裡嗎? 」因為,曾經在父母衝突時,他和哥哥也躲進了房間,裹在棉被裡。所以,他也會這樣問其他孩子們,團體時,上善心理治療所諮商心理師陳彥合透過樂高、情緒牌卡等不同的媒材工具,讓這群目睹兒去延伸討論情緒的展現及覺察原來情緒的樣貌是這樣,

團體中,孩子們也展現了自身能量的分享力。當其中一個孩子因分離焦慮感,進了教室後,仍舊不想要加入團體哭著要找媽媽,這時候陳心理師在安撫之餘,也請大家討論這時候要怎麼辦,只見大家紛紛圍了過來,有人拍拍他的背;有人安慰保證說:「別擔心,你媽媽就在外面啊!」而其實此時在團體室門外聽到自己小孩哭泣的媽媽也百般不捨,但隨著其他成員的安慰,及老師的轉移注意力之後,漸漸的這個孩子也可以開始融入團體,一起參加活動。

陳心理師說:「我們讓孩子知道,只要你講出來,老師就會協助。」同時,陳心理師也鼓勵孩子們,在團體中,學習傾聽、分享,甚至給予支持、鼓勵。

家長團體課程-照顧自我的情緒為優先

在家長團體上,陳心理師除了了解父母為什麼會想要參加課程外,也讓彼此了解大家一路走來都有各自的不容易。家長們回想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也分享著自己的孩子發生過的事情。「孩子曾經目睹我和老公吵架,那次他哭得好大聲,因為不懂為何爸媽要吵架,後來,他常做惡夢,夢到我死掉了,要和他分開」、「我的孩子常常會注意力不集中,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看到我們吵架後才變成這樣…」、「孩子變得好像只會用哭來表達需求…」,聽著家長們的焦慮,每一段的都有著各自的不容易,心理師同理的說了句「你們辛苦了!」然而,這句話,卻讓家長們紛紛落下淚來。當大人自己的傷也還在療癒,心裡都乘載著過去的脆弱與傷害時,仍是需要打起精神趕快處理孩子們的問題,這一段路他們也很積極的在陪伴著小孩長大,當某一天突然發現小孩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而且還是因為大人間彼此的衝突波及到小孩,那種難過自責,也深深的綁架著這些家長。陳心理師表示,當家長的情緒被照顧及同理後,他們才能對小孩有更多的包容。因此,為期三周的課程,一開始,先提供平台,讓大家有一個情緒的出口,有機會了解自己小孩的狀況,也能稍微接觸自己心裡的疲憊與傷痕。

當家長能夠有一點能量的提升及情緒的宣洩後,接著就要協助家長建立相關的親職概念,讓他們更了解自家的孩子現今面臨的許多問題,並非他們故意為之,可能是過往目睹的創傷所遺留下來的行為,或者是他們這些孩子只能想到用這樣的方式來阻止父母們不要吵架等等,希望藉此建立正確的認知,而給予孩子更多的包容。

在家長團體的最後,陳心理師也和家長分享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鼓勵家長們抱持著好奇童趣的心態去了解孩子,避免一直用著大人的價值判斷的眼光看待孩子,如孩子們創作的樂高作品,讓與會的家長選擇,自己孩子的作品是哪一座,陳心理師說:「有時候我們都很忙碌,沒有什麼時間也無法了解孩子的主觀世界長得如何,但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讓我們多花一點時間去陪伴小孩,了解各自的世界模樣。」

也許不論大人或小孩,都帶著過往那些暴力事件造成的傷害,但也相信,當可以好好陪伴著彼此時,就可以一起朝著那美好的未來共同前進。

2021-10-07

當青少年走向自立

善牧「得力住宅」是全台第一個青少年自立住宅,以模擬租屋提供自主開放的居住空間,協助16-20歲剛離開寄養家庭或安置機構,無法返家的青少年,進行自立生活轉銜。

對自立少年來說,他們是從被照顧的青少年角色走到完全自我照顧的成人角色,在過渡的時期,需要很多參與跟練習的部分,包括是不是對自己的自立計畫,能夠全然參與、表達意見跟決定的權利,當然過程裡面,還包含著財務管理、工作、就學、或是生活技能的養成等等,在教育健康、經濟上面或者跟整個社區資源連結上面,是不是也能夠有充份理解跟參與其中,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漫長不容易的自立道路

「我什麼時候才完全自立?」當我在陪這一群青少年走自立的路時,也會這樣問自己。關於自立這件事情,大家的想像跟經驗會不太一樣,也會思考:自立很難嗎?為什麼不能(或是應該)就怎樣怎樣就好……。以我自己來說,可能是大學畢業後,才是我完全經濟獨立、居住獨立,離開原生家庭的開始,但那時候我已經22、23歲了,然而,這群孩子可能是16、17歲就要開始面對我們20幾歲在大學畢業後才要面對的一個歷程。從我們的角度去思考跟看,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實際上能不能也去看或聽到,他們在做這些事的過程裡面,去理解那個心裡面很不容易的感受,進而多點包容及關懷,支持他們繼續走下去。

計畫趕不上變化才是人生

我們大部分在安置階段的孩子們,不管少女、兒童或是少年,對未來他們要離開機構之前,都有美好的期待跟想像,像是:我希望我離開以後,能很順利地找到工作,有穩定的收入,可以好好完成我的學業,然後找到一個喜歡我的伴,彼此相互扶持,也希望能夠認識不同的人,能賺很多錢,有住得很舒服的地方,很順利地朝著自己夢想前進,可以好好的照顧自己、有好的作息、健康的身體。

然而,我們發現現實狀況常常是:平常穩定作息的,換個地方就開始起不了床;離開機構一個月兩個月,把存的錢都花光光……。事情還沒發生時,我們對那個的未來,可以規劃出一套非常完美的藍圖,但實際上回到日常運作跟實踐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的狀況,跟原本期待不一樣。

玲玲,離開寄養家庭來到得力做自立準備,在寄養家庭的時候,家人都起來準備上班上課,自然而然跟著起來,或是有人會叫起床,所有生活作息被安排好,按表操課;當她開始自力的時候,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時間上要自己安排,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起床,自己決定,同時也不會有人叫她,就發現生活作息開始紊亂。另一方面,離開了一個有人關照的地方,過去她可能不需要支應的生活開銷,像是房租、水電瓦斯、三餐等,自立生活後全部回到身上來;身邊多了以往的存款,感覺手頭寬裕,很快就花光積蓄,加上工作遲到、不穩定,錢怎麼樣都不夠,進入惡性循環。

能力、心理準備協助回應困境

我們的孩子沒有計畫嗎?他有計畫,但是有時候計畫趕不上變化。我們發現,大部分陪伴跟協助青少年做自立的時候,很容易著眼在一些他的「能力」評估: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求職能力、租屋能力,或者是自我照顧能力,然而內在的心理準備比較容易被忽略。自立少年準備要離開熟悉、覺得安全、信任的環境,會覺得焦慮、憂慮,因為面對這個分離,一些過去的創傷事件或情緒又再回來,重新再去面臨像經濟安全或者就學就業的準備、適應等等議題,是不是可以讓孩子回應或是可以準備好,對他們來講是很重要且需要思考跟練習的過程。

累積自立經驗,努力活下去

從被照顧到開始要自立,是一個歷程,大家可能會理所當然覺得:你已經出去了,不能依靠了,應該要靠自己了。可是心情的轉換跟現實上面的接軌都需要有一些時間轉圜,讓他們去銜接,從我不想,到願意嘗試,進而邁向我可以做得到,最後,我願意做,慢慢增加意願與能力,這歷程真的需要等待。像今年剛遷出的住民小瑜,在自立的旅程中第一次離開原本的照顧單位善牧德蓓時,租房子不會考量租金壓力,硬是要租在距離德蓓相隔一條街的位置,讓自己覺得還跟阿姨叔叔們在一起,而這一次從得力住宅遷出,則能夠依著自己更多生活空間、交通、經濟負擔能力等等條件去選擇自己想要住的房子了,這就像斷奶一樣有慢慢離乳的程序,我覺得很棒,至少看到現在的她跟兩年前的她已經不一樣了。有時候看著這群自立的少年,他們發展歷程不是立竿見影,但是,一個月兩個月、半年一年二年過後,再回頭去看孩子,他們真的都長大了。我們沒有辦法用「現在」的他去評估他是什麼樣的人,因為這群孩子每天活生生在累積自立生活經驗,努力活下去。

文/得力住宅主任游雅婷口述 宣導企劃部企劃洪詩琪整理

2021-10-05

感謝Order 歐德傢俱連鎖事業「公益123」計畫幫助善牧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感謝有您

台灣家居業領導品牌歐德集團,鼓勵Order 歐德傢俱連鎖事業所有同仁參與各式公益活動,董事長拋磚引玉帶動推動「公益123」計畫

「公益123」「1」就是同仁捐款多少金額,公司相對提撥「一」倍金額給同單位,也就是捐款金額加倍,愛心也跟著加倍啦~~~

在這疫情肆虐辛苦的時期,非常感謝台灣歐德傢俱股份有限公司給予善牧溫暖的支持!有您真好~

透過您的長期捐款,幫助許多弱勢家庭、婦女與家創兒,您的愛心,是我們服務的有力支柱,讓我們得以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2021-09-27

【臺灣喜佳X 善牧基金會】達人做公益體驗活動 台北與嘉義登場-幸福隨身袋縫紉樂

想做一個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包包嗎⁉️
【臺灣喜佳X 善牧基金會】達人做公益體驗活動 台北與嘉義登場-幸福隨身袋縫紉樂📣📣📣
⠀⠀
只要捐款800元,可以學習裁剪、拼接及車縫完成專屬「幸福隨身袋」,又可帶回市價450元的「環保玉米隨身杯」,歡迎一起來快樂縫紉,用手作的溫暖幫助善牧家創兒平安長大!💖
👉活動時間:2021年10月30日(六) 13:30-15:30
💟台北地點:臺灣喜佳台北生活館(台北市長安東路一段4-1號1樓)
💟嘉義地點:臺灣喜佳嘉義生活館(嘉義市中山路455號1樓)
活動人數:台北及嘉義限額各10人
⠀⠀
🎯立即報名

2021-09-24

善牧「說話的MATA」兒童攝影展 用130公分高的視角看原鄉部落

你還記得,130公分高時,從自己視角看出去的世界長怎樣嗎?為喚起大眾對原鄉部落孩子權益的重視,鼓勵孩子勇於表達自我,天主教善牧基金會花蓮光復中心舉辦「說話的MATA」兒童方案與MaSaSidama家庭團體聯合影像展,9/25-10/9假花蓮火車站旁Pasela’an緩緩書屋展出,由善牧光復中心原鄉服務的6位國小中低年級學童拍攝的12幅攝影作品,將帶領大家來到130公分高的世界,一起透過孩子的視角,傾聽他們內心的話。

MATA是阿美族語眼睛的意思,透過孩子們的視角,表達出他們對世界的看法

聯合影像展,預計展出6幅孩子們自選,6幅老師指定的拍攝作品,及中心服務的家庭所創作之流體畫作。善牧花蓮光復中心社工林志宏表示,當初導入兒童方案,是觀察到原鄉部落因受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影響,讓資源過度集中於年長者,因此,希望建立一個固定團體,透過不同的方式、管道,讓大家也能聽到孩子們的聲音,並進而關心他們的權益。

社工員與老師帶著孩子們從認識相機、構圖並實際操作、拍攝

今年小三的小智,是方案活動的一員,也是善牧花蓮光復中心服務的個案,因為家暴、家庭疏於照顧,小智常常3-4天才洗一次澡,甚至不知道他吃飽沒,林志宏社工說,他是個害羞的小孩,話不多,和人互動,甚至被欺負,只會傻笑。但,他的作品卻讓人驚艷。林志宏社工進一步說明,他的視角和一般孩子不同,外出拍攝時,其他的孩子們,很容易受到路邊的小貓小狗,或路上的車子吸引,但小智卻總是走在隊伍最後頭,靜靜地觀察著前方的一切,田埂間的電線杆、水桶、房子上的屋瓦、天空…都可能是他照片中的元素。

9/25-10/9假花蓮火車站旁Pasela’an緩緩書屋展出

曾經,課堂上,方案的講師邀請孩子們分享繪本中圖畫帶給他們的感受,當時,小智很失落,因為他認得的字不多,看不太懂。然而,在老師、同學的鼓勵引導下,現在的小智面對人,除了招牌傻笑外,也開始懂得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並且更自信了。談及這次被老師選中的參展照片,一幅大夥在園區火車頭爬上爬下的畫面,他說,他看到的是大家玩得很開心,他也玩得很開心。

今年小三的小智,他拍攝一幅大夥在園區火車頭爬上爬下的畫面,他說,他看到的是大家玩得很開心,他也玩得很開心

MATA,是阿美族語眼睛的意思,這次的影像展,孩子們從認識相機開始,到最後進行佈展,全程參與,林志宏社工說,展出作品或許不符合主流審美價值,卻是孩子們首次透過自己的力量,練習對外發聲和表達自己。目的是呼籲大眾重視兒童的權益,練習傾聽孩子的意見及需求,回應國際兒童權利公約中的兒童表達意見權。他們很有自己的想法,不論拍攝時對畫面的設計,或者,作品定位時,對擺放位置的堅持,例如,有學員堅持把自己的作品擺在冷氣下方,只因為作品中的狗狗要吹冷氣。9/25邀請大家一起到Pasela’an緩緩書屋來,在舒適的空間中,穿越回130公分的世界,和他們對話。

說話的MATA攝影展
開放參觀日期:9/25、9/28、9/29、9/30、10/1、10/5、10/6、10/7、10/8、10/9
開放展覽時間:13:00-20:00
展覽地點:Pasela'an 緩緩書屋(光復鄉火車站旁)

2021-09-24

幫助善牧家創兒,週六最高可享6%回饋!

即日起,只要於LINE PAY綁定台新信用卡,捐款支持善牧基金會服務工作,滿額即可索取艾達皂房海外限定皂、凱夢即刻修護包、江鳥濾掛式咖啡…等多項贈品組合。

除此之外,週六刷台新@GOGO卡捐款,還可享最高6%回饋!讓您輕鬆做公益,Pay家創兒翻轉人生!

👉查看善牧基金會LINE PAY台新卡友專區(請以手機開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