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最新消息

2022-07-04

幼兒當志工學習付出 善牧小小志工體驗營今新竹登場

「媽媽我們一起來幫『小刺刺』!」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小小志工體驗營」首場今天(7/2)在新竹登場,一群4-8歲的小朋友在父母的陪同下,執行小小志工任務,認真又努力。善牧基金會表示,給予幼兒擔任志工機會,除了能讓孩子參與生命教育之外,未來也能成為社會安全網絡的一員。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小小志工體驗營」今年將在新竹、嘉義、台南舉辦,首場活動今(7/2)在新竹登場,報名短短三天內就額滿,其中手足一起參加的比例高達8成以上,還有兩組家庭全家出動,一早就從桃園趕來參加的「全家福」。

善牧新竹小羊之家主任李淑沛表示,新竹小羊主要是以陪伴及支持曾遭受暴力創傷的服務對象為主,近年來也在社區推廣預防暴力的工作,這次「小小志工體驗營」透過和社區民眾打開對話框,以主動走進社區的方式,化解民眾對於社福機構可能的想像和標籤化。李淑沛說:「有些人可能想像社福機構是因貧困、生病或有特殊身份的族群才會去的地方,但善牧多年的服務經驗中感受到,如果讓孩子從小學習正向看待事物,走到前端去做推廣及預防,可以讓社會少些遺憾、多些溫暖,無形中也加強社會安全網絡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找出兼顧讓4-8歲孩子有興趣且容易理解的助人體驗關卡,善牧新竹小羊反覆設計關卡多達五個版本,透過幫助主角「威力」去看奶奶的心願,關卡包括「穿越魔怪森林」、「遇到小刺刺」及「魔法藥品店」。其中,「遇到小刺刺」的關卡激發孩子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同時學習到遇到問題時,能找人討論的重要性,當大家摸著小腦袋瓜跟同伴議論紛紛時,關主及社工導引孩子們一起討論如何幫助眼前哭泣的「小刺刺」,每個人都出一點點力量,結果大家在協助威力的途中,也意外幫了可愛的小刺刺一個大忙,讓他找回笑容和自信心。

善牧基金會表示,孩子從中學習如何幫助別人之外,也能學習到善牧如何運用「復原力」(Resilience)的力量來幫助人,未來不論孩子自己或是身邊的人遇到困難,也都能用這個力量來幫助自己與他人。而「復原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也就是生命的韌性),而組成「復原力五大積木」裡,包括「社會支持網絡及無條件接納」、「探索生命意義的能力」、「社交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向看待自我的能力」及「幽默的能力」等。

接下來嘉義場將於8月20日在嘉義聖若望主教座堂舉辦,除了帶孩子認識善牧嘉義在地服務外,也會安排與嘉義中心璞玉計劃的孩子們一起互動;另外,台南場則是在9月24日在善牧台南嬰兒之家舉行,邀請孩子們來為家園當小小志工,歡迎家長們帶著小孩(活動設計以幼稚園中班至國小二年級學童為主)一起來體驗,報名請上善牧基金會官網,或洽07-338-0618。

2022-07-01

感謝有您 與我們一起守護孩子

疫情帶來許多害怕、痛苦,也讓人看見光亮!
為協助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挺過疫情,國際獅子會300-D1區台南市成功獅子會集結各會會友的愛心,昨日(6/30)由會長林雍清以及第一副會長楊中亞、第二副會長歐政輝、及前會長鍾炳耀、杜再生、林宥澄、郜啟輝、歐明東、莊瑞育和議員蔡旺詮等人,將10萬元愛心捐款親自送到台南嬰兒之家,讓我們相當感動。

林雍清會長分享,台灣弱勢族群需要社會有心人士共同的關心及參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而「小孩是台灣未來的主人翁」,希望能有實際的行動與支持,期待拋磚引玉,感召更多企業家、領導者,投入關懷弱勢行列,讓愛延續傳遞,造福更多經濟弱勢家庭及孩子,讓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

2022-07-01

當「創傷知情」遇上「復原力」 與孩子一起走向希望未來

「你有沒有覺得改變很不容易?」善牧德萌之家主任陳玉潔談起孩子適應家園的人、事、物,包含規矩,都需要花很大的力氣,不舒服的感受也是另一種受創,即便這裡是安全無虞的環境。她分享自身經驗,「我第一次去逛台東大潤發之後回來就哭了,」當時台東大潤發的規模就像現在的全聯,從前居住在高雄生活非常便捷的地方,旁邊就是家樂福,逛大賣場是她的興趣,可是換到一個城市,大賣場不是想像中的大賣場,就感到很不舒服。遷徙的經驗讓她更能同理孩子到德萌的心情,「受創傷的孩子,在身心極度不穩的狀況,要住在一個地方,這裡沒有最親近的人,沒有最熟悉的環境,要在這裡生活,就很不容易。」

了解創傷造成的多元警訊

為了協助孩子更快穩定生活,從家庭創傷中復原,德萌除了使用傳統的處遇方式輔導孩子,也運用「創傷知情」概念,追尋孩子的生命史,找出創傷源頭,從最開始的傷痛慢慢撫平,弱化因創傷而引起的各種狀況。「創傷知情」將過往的創傷比喻成一種毒素,它會被記憶在腦袋裡面、身體裡面,進而影響到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德萌之家社工莊巧宜舉例,很多家創孩子會偷竊,並不是需要這樣物品,而是想從中得到滿足感和快感,覺得只有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會感到開心,才能斷掉被家裡傷害的感受,這是創傷後引起的非行行為。

然而,創傷不只會影響孩子外顯行為,也會發出身體警訊,「少女說,她有聽障問題,有糖尿病、有高血壓症狀,我們去醫院檢查都沒有問題,某天她回來說眼睛要瞎了,一樣帶去看醫生,什麼事情都沒有,就是近視50度而已……」後來才明白這是她保護自己的方法,因為沒辦法認同自己的創傷,但身體都記得自己受過傷,所以透過這些症狀發出警訊。

提升敏感度 看孩子的眼光變不同

對於社工而言,「創傷知情」提供了另一種看孩子的視角,社工們一方面尋找孩子的創傷原,另一方面透過與孩子們長時間相處,觀察孩子對行為處遇的言行、反應、感受,判斷這個行為是否為過往創傷導致的,「這是提升工作者的一個敏感度。在工作上要更注意孩子的那些反應,我是不是要那麼快去做評估跟判斷?我的觀點是不是要做調整?回到自己對工作的覺察,跳脫自己以往價值觀。」德萌之家社工黃沛瑩分享。

創傷知情融合了傳統社會工作技巧策略,將「同理」、「包容」、「傾聽」變成技巧,去溝通、了解孩子在做什麼,當孩子做出非行行為時,該糾正他的行為,仍必須跟他談這個行為是不當的。陳玉潔強調,「知情創傷」並不是丟掉傳統社會工作技巧及策略,以前是一條路去導正孩子的行為,現在會多一條路從他的創傷源頭工作;以偷東西為例,處理行為是在治標,處理創傷原是治本,現在會多問一點:「為什麼想做這件事情?」、「是不是過往有什麼樣類似的經歷,讓你知道做這件事情會引起關注?」從中了解孩子拿東西的需求、觸感、可能會碰到他的創傷原是什麼。

以往家園從認知治療開始,透過改變信念去改變行為,協助孩子腦袋運作,現在把身體加進來,從身體記憶開始修復孩子的創傷。今年德萌引進瑜珈、芳香療法,利用呼吸法協助孩子喚醒身體記憶,「希望藉由身體記憶復甦,有些東西開始被修復了。我可以遇見,創傷源得以修復後,他不需要用這樣的抗爭,像是偷東西或是宣告我生病了,去獲得滿足或者博得注意力,需要導正的東西會漸漸減少。」陳玉潔充滿期待的說明。

創傷知情清創傷口 復原力長出新肉

「創傷知情」看似一直挖掘孩子的病根,都在看問題行為,事實上,是希望探索創傷基本的源頭,可以對症下藥。而家園看孩子的視角不曾改變,仍是看他有什麼能力,不斷不斷把孩子的能力極大化,讓他從內在產生出來,先是與創傷共存,再來長出抵抗逆境的復原力量。陳玉潔進一步解釋,受創產生的傷口表面會結痂,結痂底下可能有潰爛,創傷知情是掀開這個傷疤清膿、處理潰爛,這是很痛的過程;當清理乾淨之後,復原力是加速復原的藥,幫助它長出新肉。

在善牧的工作中,十分重視復原力的價值,運用五積木:1.社會支持網絡及無條件接納、2.探索生命的意義、3.社交與解決問題的能力、4.正向看待自我的能力、5.幽默的能力,作為復原力輔導諮商的有效工具。德萌引發孩子對抗逆境的能力,還是從五個積木中去培育他們,從一個受害者的角色,翻轉成「即使我受傷了,我還是撐過來了,那我要努力活得更好,」看見自己有的能力、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了解自己能做些什麼事情,莊巧宜分享,「逆境要長出自己的力量,如果你零幽默感,遇到事情沒辦法用另外的角度去看,會一直活在原地,覺得自己不好。有幽默感的孩子就會覺得:唉唷,這個沒有什麼啦!」創傷知情看到創傷,只有孩子接受了自己的創傷,才會開始復育,才能展現幽默。

看見希望 陪伴更具力量

每一個生命都蘊藏著極大潛能,善牧以無條件的接納與愛,陪伴許多來家庭創傷的孩子長出對抗逆境的力量,並且積極、正向建構未來,「復原力」就是這樣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看到生命希望。如同德萌的名字一樣,期望透過善牧的培育,增加保護因子,讓這些用盡力氣面對、走出過往痛苦的孩子們,能夠像種子在泥土裡奮力破土萌芽,終究開出美麗小花。德萌團隊夥伴持續陪伴孩子,撫平創傷,走向復原的未來。

2022-06-27

善牧新北市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高珮熏主任榮獲拒毒預防組個人獎項

行政院毒品防制會報舉辦「111年全國反毒有功人士」,恭喜善牧新北市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高珮熏主任榮獲拒毒預防組個人獎項。

高珮熏表示,蘆少這12年陪伴無數少年,社工們與少年走過多少生命無常,每每都在絕望中仰望;也遇見少年在苦難中掙扎,多麼渴望與幸福相遇。社工的辛苦和淚水,邊哭邊前行,哪怕只剩下一絲絲希望,堅決在自己的崗位中不曾放棄,這些堅決和少年生命交會,寫出另一種精采。同時,感謝善牧及新北市社會局兒少科,珍惜少年且支持青少年工作;並謝謝真心關懷少年的警政署和蘆洲分局,讓少年服務有機會被看見。

少年需要愛,社工需要被肯定,期待有更多人看見。

2022-06-27

善牧推動兒少領航員 建立目睹兒少服務網絡

「幼兒園沒有輔導室,面對目睹兒時老師該如何協助呢?」「鄰里長要如何發現目睹兒,適時給予幫忙呢?」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入法今年邁入第七年,為使服務工作更臻完善,讓每個處於恐懼不安的孩子都能被系統接上,平安長大,善牧自今年起推動兒少領航員計劃,邀請鄰里社區、網絡合作單位、幼兒園、學校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以下簡稱輔諮中心)參與焦點團體,了解各方的需求與困難,期盼未來安全網能更穩固,即時接住每位有需要的孩子。

善牧今年由台南中心、台北小羊之家及新北小羊之家承接衛福部兒少領航員計劃,希望走近第一線會遇到目睹兒少的工作者,協助他們一起幫助目睹兒。台南中心表示,以目前目睹兒少的輔導措施來說,如果孩子在就學期間,家防中心會知會學校輔導室,導入輔導資源來協助孩子;倘若孩子在學齡前或是在學前教育(0-6歲),則會連結專業的輔導資源,如:善牧來協助。

然而,對於第一線會接觸到目睹兒的幼兒園老師或是地區鄰里幹事,不見得能有熟悉目睹兒的敏感度,能在第一時間即時發現孩子的需求。台南中心分享,幼兒園不像國高中小有輔導室,曾經就有幼兒園園長無助地表示,他們曾接獲來自教育局的目睹知會單,但收到當下其實是很無助的,因為他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要如何去協助這樣的狀況,好像也沒有一個友善的窗口可以詢問。

為了協助第一線人員提升專業知能,並了解每個單位的困難及其所需,台南中心兒少領航員計劃自6月21日起針對社區鄰里長、網絡合作單位、幼兒園園長、學校及輔諮中心專/兼輔老師等不同對象,舉辦5場兒少領航員焦點團體活動,邀請長榮大學社會力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肇新與督導潘美純,透過東京人文學家川喜田二郎所提出的KJ法腦力激盪模式收集大家的想法。

黃肇新老師針對不同對象的焦點團體,量身訂製適性的題目帶領大家進入主題,活動中有幼兒園園長提出,曾經接過目睹知會單,也因此設計了相關活動輔導孩子,不過在帶活動時,卻也擔心有些「目色」很好的學生,會發現是哪個孩子有狀況,害怕孩子因此被貼上標籤,因此不知道該怎麼協助比較好。對此,其他熱心的園長也分享他們的做法,比方他們會先觀察孩子的狀況,如果孩子目前是焦慮的狀態,則用帶紓壓的活動來減緩等。

園長們也提出,對於目睹兒的議題,他們大多都缺乏輔導專業知能,不知道該如何去進行輔導,或是與家長面談,希望未來教育局學輔科及特幼科能協助增能,提供相關資源及補助來協助,此外,老師們在這方面大多缺乏敏感度,不知道在處裡這些案件是否可能會隱藏危險,因此也期待能有專業的社工協助陪同。

在社區鄰里長及相關網絡單位方面,則是討論到政府單位之間的轉銜機制可以更完善,同時也建議可以納入其他相關團體,如宗教團體等,除了提供心靈的支持外,也有些宗教團體有開辦課輔班等,可能會接觸到目睹相關案例,透過集結社會各方的力量,一起將社會安全網絡織得更緊密與完善。善牧台南中心會後也將就各方的意見與想法進行整理,以此作為兒少領航員台南輔導支持資源中心規劃之參考,或是進一步與中央、地方倡議的政策內容。

2022-06-27

宜蘭善牧學園線上畢業典禮 別有一番美麗風景

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宜蘭善牧學園畢業典禮於日前(6/10)邀請應屆畢業生、在校生、社工、老師及家長們共同參與線上畢業典禮。這屆開場很特別,由呂劭涵主任帶著大家以直播的方式,介紹這個師生們朝夕相處、再熟悉不過的宜蘭善牧學園,透過鏡頭的巡禮,讓畢業生重溫在這裡一切的成長與蛻變,家長們也可以細細欣賞這個祕密基地。值得一提的是,這屆特別製作了滿載大家回憶和歡笑的微型小書給畢業生,希望大家帶著滿滿的祝福展翅高飛,如劭涵主任所說:「只要想回來看看,這裡隨時歡迎你!」

這屆的孩子不多,原本期待可以實體與孩子老師及家長們在學園度過這人生中別具意義的時刻,但因疫情的關係改成線上進行,反而使得有些無法出席的貴賓,可以不受時空限制聚在一起,也是上天給大家的另一種禮物。

「宜蘭善牧學園不僅是個學習的地方,也是放鬆的好去處。」洗手間的鏡子有學員的小巧思;飲調區吧台有來自同學們的巧思和改造,全新的顏色加上作品,讓這一方空間別具風情,放眼學園裡的角落,細看會有許多學生作的驚喜發現。

宜蘭善牧學園並把「食農教育」融入課程中,後院有師生們一起種植友善農耕的蔬菜,隨著四季的更迭,大夥兒體驗收成的樂趣和成就。雞舍也是學生的承先啟後的辛苦結晶,值得一的是,這裡的蛋雞生活自給自足,學生會帶著雞蛋去賣,然後再買飼料回來,還有攀岩牆、沙包都有陪伴大家走過青春歲月的痕跡。再走到前院,木工區是學生和老師一起打造出來的,除了努力的汗水,也有著一次次的心靈交流。學園外牆上也有想送給畢業生的禮物,那是一面圖像紀錄牆,有孩子們用鏡頭捕捉的宜蘭風光及人文之美。

談到這屆畢業生,宜蘭善牧學園主任劭涵形容:「這群孩子比較不是活潑外向的個性,但對於自己喜愛的事情,都很認真用心學習,於是在學園裡的不同角落,可以看到他們默默在做覺得有意義的事,有一股安靜特別的力量凝聚著彼此。」有孩子來學園跟宜蘭區主任張舜治一起蓋了鴿舍;也有學員在教室裡做了很精緻漂亮的佈告欄;有孩子總是使命必達,把學園裡的農場蛋雞們照顧得很好。

每位學員有不同的特色,善牧期盼孩子能發掘興趣和喜好,社工和老師會給予暖心支持,小武老師說:「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陪伴是很重要的,善牧社工很認真在這部份做得很足。」對於這屆畢業生,區主任舜治寫了一段話給大家:「感謝這段時間裡,彼此生命的碰撞與交會。缺乏行動的言語,像極了連續劇裡的台詞,時而虛幻時而浮誇,我想真正有力量的言語常常是伴隨著著行動出現的,咱們共勉之,期待生命的故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