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區宣導企劃部專員 胡家韻

小乖是一位情緒壓抑且少語沉默的孩子,家裡還有一對弟妹,在她小時候就看著爸爸常常外遇、金錢及管教議題,爸媽爭執不斷,家裡都籠罩在爭吵、憤怒的氣氛中,很難有歡樂的時光,本來就不快樂的她,以為最糟的情況就是這樣了。但有一天她放學回家,一進門她看到最令她震驚的一幕:「傢俱從鞋櫃一路倒塌到客廳,安全帽被扔在地上,散落一地的物品上血跡斑斑…。」媽媽在哪裡?小乖不敢想,但又害怕媽媽的安危…。

一直以來,小乖因為不像妹妹們般愛撒嬌,在家中總是被嫌棄,爸爸常罵她笨或動輒動手打小乖的頭…。善牧台中中心組長王稚菁剛見到她時,小乖總是眉頭深鎖、鬱鬱寡歡,一直低著頭不說話,偶爾搖搖頭、點點頭,眼睛注視雙手且不知所措,回想當時的景況,稚菁說:「感覺她心靈承載的委屈,被藏在很深層。」


▋原本害怕只敢肚裡吞

幾次遊戲後,小乖終於願意互動,如果桌遊玩輸了,她總喃喃自語:「你怎麼這麼可憐!」「你好倒楣喔!」對於輸贏的反應總是輕描淡寫,但用詞都是負面消極的。後來稚菁漸漸帶著她,把注意力放在自已身上,同樣的情境,過程中稚菁會向小乖請求協助,希望她幫忙想想辦法;或透過共同討論與合作的遊戲,建立彼此信任友善的關係。於是小乖開始主動,臉上漸漸有了笑容,當一起完成任務時,她會開心地分享:「老師,我是不是很厲害呀!」有了自信心的小乖,也會開始關心週遭的人事物,遊戲中細心觀察社工需要的協助,主動幫忙或提醒社工,在她小小的心靈裡,她找到方法讓自己跨越心中的那道「檻」,不再是當初那個「害怕只能往肚裡吞」的孩子。


▋許下心中三個願望

經過了好長一段日子,小乖會跟社工聊天,也會分享和媽媽及弟妹在家裡的相處點滴。有一次會談中,稚菁請小乖想想心中的「三個願望」,她寫下:「希望爸爸不要亂發脾氣、媽媽可以再溫柔一點、希望爸爸媽媽能和好。」,於是稚菁和小乖一起把三個心願做成卡片,稚菁與小乖討論:「卡片寫好了,妳希望怎麼讓爸媽知道妳的心願呢?」,小乖希望轉交給爸爸。由於當時爸媽已經分居,小乖請媽媽將卡片轉交給爸爸,小乖的卡片就像種子開始發芽,讓爸爸對小乖的親子態度有所改變,小乖表示爸爸變得溫柔。


物換星移但感情不變
在大人的世界裡,也許「物換星移」了,但孩子們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媽媽考慮到,如果孩子轉學得重新適應新環境,於是尊重孩子的決定減少轉學異動,小乖在學校的生活過得很快樂充實,會分享:「爸爸脾氣有變比較好喔!」「爸媽帶我們一起去騎腳踏車、到公園玩耍。」後來台中中心舉辦親子活動,稚菁邀請媽媽帶小乖來參加,沒想到媽媽主動詢問:「我可以請爸爸一起來參加嗎?」進一步了解,才知道小乖的媽媽很用心,雖然雙方離婚了,但是他們對孩子的愛是不會改變的,只是用不同的形式呈現。雖然沒有做夫妻的緣份,但彼此都想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好爸爸媽媽的角色,朝著友善合作父母的概念共同努力。


▋復原力在心中流動

活動中,善牧社工們看到一家五口和樂融融,大家耐心聆聽著彼此的需要,並以溫柔正面的方式回應。闖關時,這一家子會相互打氣,從不斷地嘗試中找尋為共同達標而努力。心中沒有恐懼或芥蒂,太陽照得大家神清氣爽,在這個溫暖的午後,「復原力」在這個家庭中串連流動,滋養他們的內在和心靈。


▋回到對家的想望

「中心活動當天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小乖的爸爸。」稚菁內心有所感觸地說,在那次看見全家共同參與親子闖關活動之後,小乖也圓滿結案了。回想與小乖相處的那段日子,稚菁說:「社工先安定孩子的內心,接著就是家庭關係的修復,找出日後相處的平衡點。」而在過程中,媽媽選擇再次相信爸爸,善牧社工選擇相信這家人,於是這次的家庭親子活動成為了一個嶄新的契機,讓這家人回到「這個家」最初想望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