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更多兒少工作者、正經歷自立生活的少年及社會大眾更了解善牧得力住宅如何陪伴離開家外照顧系統邁入自立生活或已在社區自立生活的青少年,8/25於善牧台北市信義婦女培力中心舉辦自立少年分享會,邀請在得力住宅服務的工作夥伴還有接受過得力服務的住民們,跟大家一起聊聊在得力住宅成長的故事。

107年善牧基金會承接台北市社會局委託,於木柵興隆公共住宅開辦全台第一個青少年自立住宅 ─ 得力住宅,服務剛離開寄養家庭或安置機構的青少年,以模擬租屋的方式,逐步讓少年學習自立生活的技能,並透過定期住民大會的召開,練習為自己的權益發聲,為未來的生活負責,陪伴支持他們順利轉銜到社區租屋自立生活。幾年來,已有 39 位住民入住,其中 28 位已順利走入社區。

▋ 找到彼此和諧的相處節奏

陪伴這群準備進入社區的住民們,善牧夥伴們花了很多心思嘗試與調整,希望能找出與住民間最和諧的相處節奏。「為什麼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善牧得力住宅社工廖筱令坦言剛與住民們認識時,對彼此的預期都不一樣。原本對入住得力住宅的青少年抱持著已經進自立生活了,所以很多生活能力應該都準備好了,但實際相處後發現,大部份住民對未來是茫然無助的,他們很可能突然沒工作、一下把存款花光、課業就這樣被當了…等。因此,善牧夥伴們必須重新建構工作眼光,以開放接納的態度,接受每位住民在生活中展現的不同樣貌以及各項能力的差異。

▋ 讓挫折成為生命養份

「在工作、課業、生活中拉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住民不斷練習如何打理自己的生活,試著在卡關時尋求資源協助,讓挫折和跌倒成為生命中的養份。加上網路時代的來臨,大家面對面互動的機會變少了,有住民在求職或打電話時,不知道如何踏出第一步或與人開啟對話,於是善牧社工們就從陪著做,到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做,漸漸地站穩腳步,把生活主導權利回歸自己手中。

當天的分享會,許多住民聊及自己磕磕碰碰的自立歷程時,還是會掙扎:「遇到困難時,是否要跟善牧社工說?」但普遍住民後來都深刻理解到:「還是要主動提出來,不然小問題會變成大問題。」這就是善牧「復原力」裡找尋適當資源協助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 住民成為彼此的幫助

在善牧得力住宅還傳承一個很棒的「默契」,生活遇到的酸甜苦辣會彼此聊聊,因為在學校或打工場所,遇到的同儕大多在家庭的保護下,對於住民的煩惱很難理解,所以住民彼此間像朋友般的扶持力量是很重要的。而住宅的社工不像安置機構或寄養家庭需要負起「照顧兒少的生活起居」的責任,住宅社工落實的是住宅的經營理念「陪伴‧共生」,用「陪伴者」、「資訊提供者」、「雞婆的房東」的角色存在住民們的生活中,讓他們在住宅居住期間遇到生活困境或疑惑時,有個諮詢的對象。另一方面,住民自立時難免會感受到強烈的孤獨感,因此,住宅社工們陪住民討論、練習與他人互動、溝通的技巧,也引導住民認識自己、釐清自己面對孤獨的感受、學習知道即使當下自己是孤獨一個人,但心裡不會是孤單的。

▋ 把問號化成對未來的清晰藍圖

「為什麼同學下課後可以去補習或玩樂,而我卻要努力打工,煩惱生計和住處?」這也是住民們心裡常有的吶喊,而他們在得力住宅可以有兩年的緩衝期,讓滿頭的問號可以慢慢勾勒出比較清晰的藍圖。筱令回顧這四年來,陪伴住民們成長的感受:「剛來得力的時候,我會期待原本能力是2分的少年,經過這段歷程可以成長到10分,後來我發現少年們在來來回回的拉扯中,很努力地找尋平衡與蛻變,如果進入社區時能進步到4分,我就覺得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