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執行長 湯靜蓮修女
人際的隔離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帶給我們的影響之一,尤其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出於對疾病的未知、恐懼、自我保護……,「隔離」成了因應疫情的策略。其實,對於許多善牧服務的家創兒來說,面對暴力與傷害、生命的不理解,以及自身的脆弱性,將自己與外界環境「隔離」,把門關起來,把心關起來,成為因應危機與傷害的唯一選擇,然而善牧相信,只有愛,才能慢慢讓他們把門打開,把心打開。

曾經有位長期受到家庭虐待的孩子來到善牧,我們在一次活動中讓他畫自畫像,他三兩下就畫完了,畫的圖案小小的,看不清楚畫了什麼,一問之下他說:「這就是我,我是蛆!」他覺得自己只是被人踩在腳下的蟲,不是人,大家都討厭他、不要他,心裡很悲傷、很生氣、也很無助。我們感到不捨,孩子的自我價值如此低落,於是,花了很多心思陪伴孩子認識自己、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當孩子在家園生活了兩年多,我們再次請孩子畫他自己,這次孩子畫了隻烏龜,他覺得自己長出硬殼,可以抵禦外來挫折,變得比之前堅強;又過了幾年,孩子已經是會照顧家園妹妹的大姊姊了,在孩子離園以前,我們進行最後一次的自畫像活動,孩子拿起五顏六色的畫筆,畫出了她自己真實的樣貌:一位可愛的女孩,旁邊還畫上一顆大愛心。

我們看見孩子的自畫像從蛆、烏龜到人,他漸漸長出自己的力量,也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這段陪伴走出創傷的過程是相當漫長的,孩子的傷痛需要長時間修復,復原能力也需要時間累積才能發芽茁壯,都需要專業的人力投入與細緻服務,好好照顧這群孩子。

面對社會與時代快速變遷,善牧的服務、庇護家園的工作,同時面臨著各種困難與挑戰:近年來安置兒少的複雜度增加,在善牧的庇護家園中有超過5成以上孩子有發展遲緩、自閉、憂鬱、精神官能症等高照顧需求,使得機構需投入更多照顧人力與專業資源,加上社工人力成本及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等等因素,讓善牧服務經營更形艱辛。

雖然要照顧這群深度創傷的孩子,相當不容易,但是經過這麼多年來的努力,看到這些孩子,因為善牧的服務,人生有了改變,感到非常欣慰,也從孩子身上得到了持續服務的力量與勇氣。我們期待有更多使命夥伴加入、支持著善牧工作進行,每個人努力一點點,無論是從事志工服務、小額捐款、認同善牧理念、參與倡議活動或是與我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的工作同仁,都是具有力量的使命夥伴,讓我們一起用行動、理念,撐起守護孩子的安全網,讓他們可以勇敢奔向夢想。

(此文刊登於天主教周報725期主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