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縫紉走出受暴傷痛 善牧媽媽節推勇氣束口袋
https://udn.com/news/story/7270/6287668
用縫紉走出受暴傷痛 善牧媽媽節推勇氣束口袋

用縫紉走出受暴傷痛 善牧媽媽節推勇氣束口袋
https://udn.com/news/story/7270/6287668
「找到自己的價值很重要,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就是你,不用去跟別人做比較。」 -得力住宅 小羊
還記得18歲的自己是什麼模樣嗎?結束安置生活的青少年,雖然已成年,但卻還未成為能獨立生活的「大人」。因為無家庭支援,銜接自立生活的青少年將獨自面對經濟與居住兩大困境,若再加上學經歷不佳等條件限制,日後可能成為仰賴社福的弱勢成人。
為了讓結束安置無法返家的個案能順利銜接自立生活,善牧基金會承接台北社會局委託,開辦全台第一個青少年自立住宅「得力住宅」。除了提供舒適的居住空間、五成市價的優惠租金和一應俱全的生活用品外,還有善牧社工的專業陪伴及友善管理,協助青少年在最多兩年的過渡期間,儲備更厚實的力量往下一階段邁進。
「小羊」與弟弟最一開始是因為家暴事件而被安置在善牧德蓓之家,離開家園後,又再輾轉入住到善牧得力住宅,一邊打工一邊就讀社工系,期許未來能成為照顧與自己相同經歷孩子的人,在一個假日的晚上,她與我們分享這段經歷。
那個再也回不去的家
在我幼稚園的時候,我們家陸續有暴力情形出現,爸爸只要一喝酒,就容易和媽媽起爭執。每當他們發生衝突時,我和弟弟會跑去幫媽媽擋,阻止爸爸的攻擊。我還記得有一次他們吵得很嚴重,因為爸爸有動手,所以我們害怕地和媽媽一起跑進房間躲起來,那時爸爸一直在外面威嚇媽媽不要再躲了,但我們還是不敢出去。突然,房間的電風扇停住了,原來是爸爸把線路剪掉了,而下一秒,我們看見爸爸直接搬了一桶瓦斯到房間外的陽台,把瓦斯管線直接插進房間窗戶縫隙。在爸爸打開瓦斯開關後,媽媽只好想辦法透過老舊的木質窗戶,伸出手把外頭瓦斯關掉,並通知消防隊和警察局,才沒有造成更嚴重的氣爆發生。
每次爸媽吵架時,我和弟弟都會按照在學校學到的處理方式-打110通知警察。我們以為警察來了之後只是調解一下就沒事,即使是差點引發氣爆的那次,警察也是講一講就離開了,隔天又是嶄新的一天。當時的我們從來沒想過,最後那次的報警,我們會被帶上警車,直接載往一處緊急安置機構,從此再也沒回家了。
難過到哭不出來
我們壓根不想離開家,所以當時才就讀小五的我只好和弟弟一直死命掙扎,最後還是被警察銬上手銬,押上警車強制帶離。我還記得,我們一路不停地在後座踹著警察後椅背抗議著,但也都只是徒勞無功的掙扎而已 。
剛開始,他們為了怕我們逃跑,所以先把我們安置在一個離家較遠的單位,等到我們穩定後才轉到善牧德蓓之家。但就在我們到德蓓的第七天,卻得到家裡發生氣爆意外的消息,爸爸媽媽在住院不久後都相繼離世。
那場意外,讓我的世界頓時陷入黑暗,整天都壟罩在難過的情緒裡。再加上剛轉換到一個新環境,我不敢也不願意讓別人知道我的狀態,只能自己獨自撐著。我清楚地記得,那陣子我都是緊閉著鼻子洗澡的,只因為接到壞消息的那晚所使用的橘子香味沐浴乳讓我好害怕。那味道伴隨著我一整晚,不斷勾起可怕的回憶,讓我每晚都無法安穩入睡,直到沐浴乳用完的那一天。那陣子的我每天都好難過,但卻已經難過到哭不出來了。
在衝撞後萌芽的信任種子
在那段低潮時期,德蓓的社工阿姨都會在我們每天睡覺前過來跟我們聊天,除此之外,她們也會透過書和電影協助我們正視自己的情緒,鼓勵我們不要壓抑情緒,耐心地陪伴我們走過悲傷。
當時在德蓓的孩子裡,我的年紀最大,所以我常常會為了替大家爭取權利,不停地跟阿姨吵,到最後,阿姨形容我就像一隻刺蝟一樣,只要別人說了什麼,我就會全身長滿刺的去刺傷別人。即使我那時的行為很難搞,一直不斷衝撞大人底線,但是阿姨們卻從來沒有放棄過我,還是讓我繼續留著,沒有把我轉到其他單位,反而卻教會我如何在爭吵後和好。經過聊天、吵架、陪伴與相處,我漸漸意識到阿姨給我們的是最純粹的關愛,沒有參雜其他目的,因為她們一直對我付出的愛,安撫了我的躁動情緒,爭取權利的方式也從吵架轉為理性討論。現在想想,或許就是因為把她們視為最親近的家人,所以才敢那麼肆無忌憚地與她們起爭執吧?
德蓓是一個家,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大家都很努力為這個家付出,我們也從中學到許多生活技能。雖然家人難免會有爭執,但爭吵後我們依舊還是那個愛著彼此的家人。
繞了一圈,終於回到最初的起點
雖然我在德蓓學會許多自主生活能力,但是當時在外租屋後,我因為還不是很懂事,並沒有開源節流的觀念,只知道自己對當時就讀的科系沒有興趣,所以很抗拒上課,再加上以前打工的經驗都很差,所以即使社工阿姨不斷建議我去打工,我也沒有工作的動力。那時的我常常過著日夜顛倒的日子,直到發現老本已快花光時,才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在我快要將媽媽留給我的錢花完的時候,社工阿姨推薦我可以嘗試去面試善牧得力住宅,這樣不僅能夠減輕我經濟上的壓力,也可以一邊打工一邊規劃未來的路。一開始,我只知道自己不喜歡現在就讀的餐飲系,但卻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直到有天跟社工阿姨聊選系問題時,她們提到可以考慮看看社工系。「社工!這是我小學六年級想做的職業耶!」當時阿姨的建議立刻勾起我的回憶,當社工不僅是我小學的志願,其實高三在與老師討論大學科系時,社工系也在我的清單中,只不過最後我還是選擇了餐飲系。
一開始,我以為當社工很簡單,但是當我越來越認識社工後,我才發現這其實是一件很不簡單的工作。社工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個案的未來和方向,就像當時的我,要不是在德蓓和得力遇到這群一直無條件接納我的社工阿姨,我可能也不會長的那麼好。現在的我,已經是社工系二年級的學生,期望自己未來可以善用自己的能力,成為一位像阿姨們那樣可以幫助別人的社會工作者。
愛,不分血緣
剛開始,我以為安置家園是沒有家的小孩去的地方,但是來到善牧後,我發現我多了好幾個家,雖然我原本的家沒了,但我還有好多個家可以去。每當我遇到困難時,他們願意陪著我一起去想辦法一起解決;當我想找人講話時,他們也願意陪伴我。這裡教會我難過,也教會我解決事情的能力。
過去的經歷雖然很痛,但我知道這些都會轉換成養分,幫助我面對未來人生的各種狀況。況且,我身邊還圍繞著許許多多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只要想著這些人的存在,就有更多往前的動力。繞了一大圈,我還是走回我想走的路上,做著我想做的事,雖然半工半讀的生活很辛苦,但能有弟弟的陪伴和阿姨們的支持,我能夠更勇敢的向前邁進。希望未來有一天,我可以回到當初帶給我最大力量的善牧工作,照顧那些和我有相同遭遇的小孩或是青少年。縱使有些人只是擦肩而過也沒關係,只要與我的相遇能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良善種子,讓他們長的很好,這就夠了!
文/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執行長 湯靜蓮修女
善牧修女會是一個國際性的組織,於聯合國佔有一席之地,服務遍佈全球七十多個國家。今年3月15日至3月17日台灣善牧參與舉辦為期三天的「2022年善牧亞太圈線上會議」,參與的地區包含東北亞省(台灣、韓國、中國、香港、澳門)、日本菲律賓省、澳洲與紐西蘭省、北印度與尼泊爾省、印尼省、南印度省、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省、斯里蘭卡與巴基斯坦省,並成立新的國際團隊,為將來整合不同單位的合作經驗,以及培育工作做準備。
回顧17世紀,善牧援助婦女和女孩子的工作主要是由修女們,加上一些使命夥伴(mission partner)執行,然而,隨著時代演進,聖召減少,修女數量下降,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從25年前開始,善牧修女會鼓勵和更多使命夥伴合作,因著夥伴們的參與,得以在涉及責任的領域,支持著善牧工作持續進行。因此,這次會議除了善牧修女會600多位修女參與外,其他國家與台灣的工作夥伴也都參與其中,一同為國際團隊未來的需要進行分享與討論。
「普世正義文化」(Unicersal Culture of Justice)是一切使命與工作的基礎,善牧的基礎是愛,並透過正義的工作展現,在推動這項革新與成立修會國際團隊,修女與使命夥伴合作,需要保持開放的心胸(open mind、open heart、open will),加強互動關係。善牧強調的普世正義,是讓真正需要的人可以獲得資源,在組織上,家園可以互通有無彼此幫助;在服務上,連結社會資源,做為愛心企業與受助者的橋樑,共同協助服務對象走出生命幽谷。
可惜的是,人們內心的憂慮與不安全感,導致互相猜忌、敵對,希望拿更多資源在身邊,將資源囤積起來,甚至超過實際需要的,以致於全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不管是否真的有需要。然而,天主是仁慈大方的,祂知道人們的需求,創造了世界,同時也提供足夠豐盛的物資給需要的人。
35年前當善牧修女會進到台灣之後,很早就開始與社工們組成夥伴關係,一起進行服務,除了會內同仁,夥伴關係也包含很多認同理念、願意一起工作的族群,像是企業、捐款者、志工、服務對象……,無論個人或團體都熱情參與及負起責任,好好運用我們已有的資源創造在地化的服務,以推動使命。
透過這次亞太圈會議與國際接軌,並強化善牧精神,謙虛地學習其他國家的服務經驗,奠定落實在地工作的基石。相信持續的推行工作,每個人都努力一點點,總有一天會累積成好的效果,看見社會正向的改變。我們需要更多人支持善牧理念,成為最有力的夥伴。
來到善牧的孩子,背後都有一段創傷經驗,無論是遭受家暴、遺棄、虐待、忽視…,而那塊傷口也使得他們失去自我價值與被愛的能力。陪伴孩子走出創傷,是一段長久的歷程,更需要你我的接力與支持。
感謝Huggies好奇台灣與啄木鳥藥局攜手舉辦嬰兒紙尿褲/濕紙巾募集活動,釋出愛心價邀請民眾加入愛的接力。這批物資除了幫助因家庭創傷而來到善牧的孩子,同時也能協助善牧服務的弱勢家庭減緩經濟壓力,支持他們度過低潮。
誠摯邀請您加入愛心認購行列,陪伴弱勢孩童走出傷痛,平安長大。
◆募集期間:111/4/1-111/6/30
◆認購地點:全台啄木鳥藥局門市
查看門市位置→https://www.woodpecker.com.tw/info/location
4/30即將到來,五倍券使用倒數最後一個月,大家手上的五倍券都用完了嗎?
面對新冠疫情的衝擊,弱勢家庭生活變得更是艱困,在刺激景氣的同時也請大家別忘記做愛心。
無論紙本券或數位券都可捐贈給善牧,幫助善牧延續30多年來的婦幼保護工作,讓愛心極大化哦!
✅《紙本券捐贈》
👉方式一:郵寄
將紙本券用不透光信封,掛號郵寄至天主教善牧基金會(100009 臺北復興橋郵局第310號信箱),並附上捐款人姓名 /連絡電話/地址,本會將於收到後兩週內開立收據。
⠀
👉方式二:現場捐贈
請於週一至週五9:00至16:30,持紙本券親臨善牧(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二號6樓606室)捐贈,將現場取得收據。
⠀
✅《數位綁訂捐贈》
請使用綁定的信用卡或LINE PAY捐款👉https://goodshepherd.eoffering.org.tw/contents/project
文/善牧基金會 兒少中途之家社工 林鈞琳
延續著2020年的「從心初走」登合歡群峰,是孩子們人生中第一座百岳,回想起爬山的艱辛和讚嘆的山景,收穫著挑戰自我、成功登頂的肯定;2021年初,我們與孩子們討論著今年該如何一起冒險,孩子們期待可以履行最初未竟的夢想-前進奇萊南華!
面對疫情的挑戰
去年二月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外出郊山訓練停滯不前,消極的體能訓練造成體能下滑,還得忍著配戴口罩爬山的不適;這些難以掌控的因素,讓每個人心中產生無法成行的焦慮感。所幸八月後疫情趨緩,然而時間緊湊,首要任務便是帶著孩子們重回山林,找回最初的熱忱。我們藉由每次訓練前的準備,訓練後的分享,讓大家一起看看照片、彼此對話,一起串連有一點長的隊伍,以及30個人的焦慮與期待,我們逐漸找回有彼此、有夥伴、有同在的氛圍。
然而,在重新思考內外部狀況,如:高海拔、配戴口罩登高及外宿群聚等,再加上納入新進孩子體力及年齡偏小等考量後,最後決定忍痛取消「奇萊南華」的行程,改以較低海拔、不用外宿、行程較短的路線,最終選定「10/11高島縱走」及「11/13郡大山」兩個行程。
計畫趕不上變化-颱風攪局
「郡大山」出發前一週,因颱風外圍環流強,家園緊急擴充雨天登山裝備。當天抵達登山口時,面對濕滑山徑與飄落雨絲,我們留心每個步伐,然而隨著海拔攀升雨勢漸大,伴隨而來的是刺骨低溫與疲憊身軀,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都沒有人想放棄,為了安全,我們還是決定「撤退」。
孩子們失望的眼神彷彿在問:「為什麼不能試試再往前走一點?」、「可是我們好想登頂耶!」、「蛤…這樣都沒有完成百岳…好可惜哦…」親愛的孩子們,撤退是個不容易的決定,登山冒險就像人生一樣,可能在遇見突發狀況,可能在岔路口需要抉擇;完成或許不是一定要抵達哪裡,而是團隊一起出發也一起回到最初。「山」一直都在,我們可以整裝再出發!
山的陪伴-成長與蛻變
家園裡有個熱愛運動的少女方方,有一次不小心膝蓋舊傷復發,錯失參與「高島縱走」的行程,而陷入懊惱的失落;為了一起去「郡大山」積極配合復健治療,雖然最終無法登頂,她不氣餒說:「明年再來!」
此外,全勤參與訓練的小黑炭,是個內斂有毅力的女孩,小小年紀是團隊的領頭羊,在高低蜿蜒的山徑上,總是踩著穩健的步伐,靜靜的欣賞沿途的風景,默默的關心身旁的人。
感謝始終同在
這一趟的冒險能夠成行,特別感謝社會資源隱形的翅膀,讓我們更有能量帶孩子們去翱翔;感謝「思夢樂」捐贈衣褲、「Uniqlo」捐贈羽絨外套、「Abby、Ivy及I-SELECT工作團隊」募集衣物、「I-fit」捐贈壓力褲及排汗衫、「footer」捐贈登山襪、「固特異」捐贈登山鞋及「喜鋪」捐贈背包;也感謝「豐原北區扶輪社」、「感恩聖仁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及「江采紋小姐等人」的捐款,更感謝「山、水與浪人」的嚮導小賴、鯊魚、阿凱」,協助整個活動的規劃與進行,讓我們可以放心的帶著孩子們探索自我、感受生活。
2021年的冒險引領我們穿越惡劣天氣和泥濘山路,每個步伐都是堅定的意志,生命充滿韌性,內在這股勇敢柔軟的力量,支持彼此完成這趟旅程。未來我們會迎向更多不同的冒險,這些經驗將成為孩子茁壯的養分。感謝一起前進的孩子們、感謝始終相伴的夥伴們、感謝社會的捐助支持,更感謝美麗又涵容的山,2022年的「從心初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