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0

【致台灣】與孩子一起進行生命之旅

文章轉自「民報」

被收養的孩子一定會好奇自已的原生家庭,但這個好奇是不會影響她們的關係,如果親子關係不好,即便是親生,也會不要自己的父母。

收養,不僅是接納了孩子本身,也與他一起共同面對他的身份;生命與生命的碰撞,每個人、每個家庭都不同,善牧期望能從不同收養家庭交流與經驗,分享、幫助還不知道如何做身世告知,或是想了解收養和剛進入收養的新手爸媽們。

▋因為愛 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成了一家人

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收養人玥玥說:「我也曾經想像過,如果孩子長大後要求回去原生家庭生活,我會很難過。」後來她發現,這個「擔心」只是自己心中想像的「假議題」,只要親子關係夠好,這個狀況就不會發生。

孩子一定會好奇想知道原生家庭,但這個好奇是不會影響她們的關係;如果親子關係不好,即便是親生,也會不要自己的父母。

對孩子來說,被出養/被收養是件事實「但我們不希望這件事,變成是他生命中的陰影。」玥玥的先生凱文補充:「即便我沒有辦法為她解答所有的身世之謎,但我希望孩子知道她是被愛的,她可以隨時跟我討論想法與感受,即便身世這個議題並不容易,但至少她能自在地面對它。」

▋身世告知不是收養的門檻

住在北部的玥玥,10年前從美國回到台灣,在善牧收養了寶貝女兒婷婷,她說:「我有兩個女兒,老大是我生的,我不太喜歡說『親』生,雖然老二不是我生的,但也是我們的『親』(註:如同己出)。」

生下老大後,玥玥一直想要有第2個孩子,卻一直無法懷孕。當時在美國的她,從其他收養人的分享中讓她理解到「只要能夠跳出自己的框架,用寬廣的態度來看待做父母這件事,其實想要做父母,什麼樣的方式都可以做。」

心中種下收養的想法後,玥玥與凱文討論過許多狀況,她說:「像身世告知這些我們都有討論,對我們來說,它不是個收養的門檻需要跨過去。」她分享,在收養過程中,身世告知絕對不是最困難的。問起最困難的是什麼,玥玥笑著說:「情緒管理!像是我因孩子不聽話而生氣等等,相較下身世告知簡直是『a piece of cake』!」

<p>&nbsp;</p>

▋建立與孩子的對話與關係

「老二從小我們用他懂的話開始說,像是婷婷不是媽媽的肚子生出來的,是從媽媽的心生出來的,這些在善牧上課時,機構都會教我們。」原以為身世告知是為婷婷準備的,他們卻從大婷婷4歲的姊姊身上,意識到身世告知的重要性。

「姊姊大概是5歲時,突然有一天問我說:『為什麼要接婷婷回家?』」玥玥解釋,孩子問的方式沒有負面的意思,純粹只是出於好奇「我也不知道她聽不聽得懂,我跟她解釋後,她滿意地離開,再也沒有問過這個問題。」

玥玥有個習慣,兩個女兒從小的資料她都會留下來,放在她們各自的檔案夾內「像是來善牧的車票、醫院看診的單子、善牧留給婷婷的小本子等等。」玥玥笑著說,這些資料都是很公開的,婷婷隨時都能在檔案中看到她的資料。

玥玥一家不會特別避諱收養家庭的身份,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有次在認識很久的牙醫面前,玥玥談話間自然地說出婷婷是他們收養的寶貝「當時她大概7、8歲,回家後她告訴我她不喜歡,因為她沒有準備好。」從那一個時間點開始,玥玥明白,收養這件事不能依大人的意思來說,而要依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想法常常在轉變,今年婷婷升上五年級,玥玥聽到她主動跟她很喜歡的班導師說自己的身世「我很意外她主動告訴導師,這位老師很好,回應的方式很溫暖,讓孩子有正向的經驗;但後來又聽到她在課後社團裡也說,對跳舞的老師也說。」做媽媽的不免擔心,玥玥提醒孩子,不一定要把私人的事情完全地告訴所有信任的人「她有權利決定是否要說,但也要摸清楚說話的底線。」

<p>&nbsp;</p>

▋我們一起陪伴孩子面對身世

對自己的根源感到好奇,每個人都一樣,但並不是每次都能找到答案。凱文分享,去年婷婷問起更多生父母的資訊,問她是如何被收養的,甚至想知道法院收養程序是如何進行「她問了許多我無法回答的問題,我也很老實地告訴她我所知道的一切。」儘管過程中無法為孩子解答,但孩子知道,她隨時能開放地去問這些事。

玥玥與凱文一家經常參與善牧舉辦的課程與回娘家活動「機構提供的課程與收養後支持,也幫助我們許多。」今年他們參加製作生命之書的活動,為孩子準備一本生命之書「我們讓婷婷從她的檔案夾中,挑選想放進書中的素材,在做的過程中,她發現缺少生父的照片,開始對生父充滿好奇。」

這個活動不只是做書,還有在製作過程中父母與孩子的對話,了解孩子的想法,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接納、陪伴與珍愛。面對婷婷對生父的疑問,玥玥告訴她說:「我們可以來問Claire阿姨(善牧社工),請她幫忙找找看有沒有生父的消息。」

善牧一直是收養家庭的堅強後盾,協助收養人與孩子一起面對身世的種種問題,或許這塊生命的拼圖需要花很多年才能拼上,相信這一路上給予的愛與陪伴,能減少生命中許多遺憾。

(作者為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南區宣導企劃部主任 鄭雅婷)

2022-12-19

感謝台灣科技大學 EDBA/EMBA 校友會熱心公益🥰

台灣科技大學EDBA/ EMBA 校友會,每年皆會舉辦大型慈善活動,然而因疫情的關係被迫中斷,今年因疫情緩和,特別邀請熱愛高球的學長姊們參與慈善高爾夫球賽,並於活動會後將售票收入扣除活動必要支出,將全數捐助給公益弱勢團體。

感謝校友們始終堅持一股熱情的善心,投入許多心力在回饋社會弱勢上,用行動力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弱勢族群的關懷與支持。

善牧基金會幸得台灣科技大學EDBA/ EMBA 校友會的青睞,成為本屆的受贈公益團體。

感謝台灣科技大學EDBA/ EMBA 校友會及校友們的支持及協助,讓善牧能協助更多困境中的人們度過人生最無助的階段繼續往前邁進!!

2022-12-08

小小志工體驗營🎉台南場登場💖🙌

「老師你看我擦得很乾淨呢!」善牧小小志工體驗營12/3(六)來到善牧台南嬰兒之家舉行,一群5-7歲的小小志工們,與父母們合力打掃、消毒家園的環境與玩具,一起學習用復原力來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共度美好的週六下午時光。

善牧台南嬰兒之家安置0-2歲嬰幼兒,由於疫情管理的關係,每位參加的家長與孩子都必須先完成快篩,確定沒有感染疑慮才能進入家園裡活動,雖然目前還無法參觀1樓寶寶們的生活空間,大家為了保護寶寶們,都很努力地配合家園的規定事項。

台南場一共有6組家庭們參加,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從認識善牧基金會的服務工作開始,進而了解善牧在台南在地的服務內容,並分組進行志工服務工作,有的孩子分配到消毒玩具,有的則是要負責打掃園區,還有的則是要負責照顧園區內的植物,爸爸媽媽與孩子們分工合作,將園區打掃得一塵不染、煥然一新,老師們都稱讚小朋友們是大幫手。

除了協助家園工作,工作人員也帶領小朋友認識善牧在社會工作中常用來幫助個案的「復原力」。小V老師用小朋友們喜愛的汪汪隊卡通來舉例,讓小朋友們了解當遇到挫折時,可以從看見自己的優點開始,進而發現新的方式來突破困難、重新站起來。

聽完復原力介紹後,小朋友們分成2組進行復原力闖關遊戲,一共有3關,分別是「猜情緒」、「支援前線」及「畫一個想像力」,每位孩子都順利完成闖關活動,談起這天印象最深刻的活動,有的小朋友說是協助家園打掃工作,有的則說是老師分享的汪汪隊故事,也有小朋友分享後面的闖關遊戲,每位孩子們都收獲滿滿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