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最新消息

2022-11-21

復原的力量在愛中默默發酵 🌱

文/南區宣導企劃部專員 陳翰德

35年來,善牧在花蓮原鄉部落以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的概念,透過部落獨特的生活方式及社會價值,協助族人看見自我價值,進而開展出自己的能力。

阿嵐,過去家裡總是堆積了垃圾與酒瓶,家裡的酒客來來去去,就讀國小的孩子也經常無故缺課,但阿嵐總是任由這樣生活下去,對未來、生活沒有任何想像,也不想有任何的改變。直到,二年前阿嵐的丈夫突然過逝,社工透過教會、社區的力量,陪伴阿嵐走出傷痛,並開始長出自己的能力,願意為生活奮鬥、打拼。

善牧光復中心社工徐韻婷,見證阿嵐一路上的成長與轉變,與我們分享阿嵐的生命故事。

▋混亂無章的生活

第一次到阿嵐家,是因為孩子多次未到學校上學而收到縣府的通報,一進到屋子,映入眼簾的是滿地的垃圾和酒瓶,衣物都丟在窗邊,碗盤堆置在水槽內,相當凌亂。阿嵐家不時聚集了很多酒客,他們是她丈夫以前在工地的同事,多半因工作中發生意外,沒有得到雇主妥善的處理,或是投資失敗、被詐騙等原因,而失去了工作。為了養家,他們四處借錢,求助無門的壓力大到天天藉酒消愁。也因為總是喝酒,這群人並未獲得社區的認同,常常招致鄰居及親戚的驅趕,唯獨阿嵐一家人願意收留他們。而當時阿嵐就坐在一旁,孩子在大人的旁邊玩手機。

其實,一開始和阿嵐一家接觸並不順利,常常約好時間,到家裡拜訪卻都不在,邀請阿嵐來中心,她也不太願意。直到有一次,中心募集到了一些衣物,我看她們一家人冬天到了卻都沒有可以禦寒的衣物,阿嵐才終於點頭答應來中心。第一次來中心時,她很緊張,雙手一直環抱著自己。我對她說:「很緊張嗎?我也滿緊張的,我也是第一次挑物資。」就這樣,我們兩個挑了一些衣物讓她帶回去。

阿嵐的小孩雖然知道自己要去上學,但每當有大人來喝酒時,便有手機可以借來玩,漸漸地,只要有大人來家裡,他就不會去上學。長期下來,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跟不上同齡的人,我們試著帶他去做了心理衡鑑,看是否能讓孩子在學校可以獲得更多資源或進入特教體系,雖然檢測結果孩子只是學習較緩慢,而無法獲得其他的資源協助,不過這也是件好事,讓我們知道孩子是有學習的能力。

我們透過善牧光復中心的資源,安排孩子進入課輔班,並利用晚上及假日的時間,從ㄅㄆㄇ開始,用唱歌、牌卡、遊戲等方式來陪伴著他學習,孩子很喜歡這樣的方式,也逐漸看到他的成長。

<p>&nbsp;</p>

▋我們願意陪你一起度過低潮

在社區,許多原住民都是天主教徒,阿嵐家也是,但她們一家人卻較少和堂區的教友互動。巧合的是,光復中心督導鄭惠美正巧與阿嵐在同一間教堂,得知他們家的情況後,常常帶著其他信友們到他們家中關懷、拜訪及聚會。

兩年前,阿嵐的丈夫因為意外而離世。我想,這對於她和孩子,肯定是很大的傷痛。那段時間,督導帶著我和其他教友到他們家中祈禱。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阿嵐拿起歌本跟大家一起唱,或許對她來說很難熬,但我也看見她有被打動。

其實很可惜,當我可以開始理解她丈夫的生活時,人就這離開了,沒辦法好好地跟他聊聊天,真的很遺憾。但當時的我想讓媽媽知道:「我們願意陪妳一起度過低潮。」

後來,我邀請阿嵐參與中心的原住民技藝團體,很巧的,團員裡面有一位阿公曾是她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阿嵐以前常常會去他家玩,這位阿公也很照顧她。有熟悉的人在團體內,阿嵐也比較願意接受這個團體。

▋從受助到助人

110年善牧為陪伴部落家庭共度疫情,發起了Rihaday/ Masvalaa善牧平安箱計劃。「Rihaday」在原住民族阿美族的語譯,即「平安」的意思,而「Masvalaa」是原住民族布農族語,即「好好過生活」的意思。平安箱透過部落互助的精神,將物資分裝送至需要的家庭。

當時我找阿嵐和我一起來當志工分裝平安箱的物資,她看起來喜歡這份工作,我便問她:「妳想工作嗎?」她回答說:「我想工作。」當下聽見時很開心,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她把自己想做的事情說出來。不僅如此,她還說她喜歡這樣幫助別人。

「做這樣的工作會不會很辛苦?」我接著問她。「不辛苦,平常都是你們在幫我,現在換我可以幫助別人了。」聽完我很感動,一路以來的陪伴開始在她心中產生影響。此刻,這個平安箱的工作也讓我們兩個都「Rihaday」了。

阿嵐的孩子在社工的陪伴後,現在在學校過得很快樂。雖然還不能完全跟上其他人的腳步,但能活得開心我想是最重要的,更何況現在他也都穩定到校上課了。而且阿嵐現在逐漸能為孩子篩選更好的資源,以往任何事都「你們決定就好了」。現在,當孩子的學校開設「夜間天使」課後輔導班,社工把參與意願表交給媽媽時,她會認真看內容,並且思考要不要讓孩子參加。

其實我認為在陪伴阿嵐的過程中,沒能幫助到她很多忙,社區上也有很多人關心她,現在看到她願意和別人交談,我感到很欣慰。有一次我經過菜市場,遇見她一個人在買菜,看著她和菜販的互動,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以往阿嵐會蜷縮自己,別人和她講話就會嚇到抖一下。現在她可以很大方地和陌生人互動,這是多大的轉變。

▋構築未來的力量

我從阿嵐的身上見證復原力在作用,善牧與社區所形成的社會支持網絡,讓她感受到安全和包容。藉著111年度辦理Masasidama*互助成長團體工作,提供一個安全且溫暖的環境,讓她可以嘗試與他人互動和交談。漸漸地,社交技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慢慢在她的體內發酵。藉此,阿嵐能重新認識周遭的人,明白有人在意她、有人關心她,使她更加肯定自己的價值,更能因為這一切,讓她發現生命的意義。現在她會打理自己的生活,會去思考今天要吃什麼、穿什麼。以往她對別人的提議僅止於「嗯」、「好」、「哦」,現在丈夫的朋友要來家裡喝酒,她會懂得拒絕,也明白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們後來帶阿嵐去做心理衡鑑,測出來她有輕度智能障礙,儘管可以申請補助,但她接受治療的意願並不高。不過現在她比以往更加努力生活,做家庭代工的活,叫到家裡的貨一年比一年還多。

Masasidama互助成長團體,從110年開辦期間,一開始由我不斷邀請,到今年111年,我都還沒開口,她就已經自己來報名了。她在今年的團體分享時說:「越來越喜歡參與這樣的活動,希望之後還能多多參加。」

我想,這樣也好,既然她現在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意願,那就讓她做願意做的事情就好,我們能給予她需要的陪伴和鼓勵,才是最重要的。最後,我也想對她說:「你已經知道如何生活了,未來就好好生活,我們永遠都在。」

*Masasidama 阿美族語,意為「互助」。

2022-11-15

【善牧公告】捐款平台暫停交易:11/25(五)-11/26(六)

<p>&nbsp;</p>

親愛的善牧之友,平安:

為了提供更穩定、快速的服務,捐款平台將進行機房搬遷與設備升級!

※維護時間內將暫停全部服務,網站將無法連接,亦會暫停捐款唷,如造成您的不便,敬請見諒

※維護時間:111 / 11 / 25 (五) 22:00-11 / 26 (六) 08:00

❤ 期待以更好的服務與您再相見 ❤

感謝您的愛心幫助,讓善牧能協助更多困境中的人們繼續往前邁進!

<p>&nbsp;</p>

敬祝平安順心

善牧基金會

2022-11-15

那一夜,我和山林共眠

「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再來爬山啊?」結束了兩天一夜的水漾森林之旅,都還沒回到家園,在路上便聽見孩子開口問著,對於這一次旅程的難忘以及對於未來繼續開啟冒險旅程的期待已經越來越多了~

▋即便困難重重,冒險的心仍持續沸騰著
延續著前兩年的冒險之旅,2022年我們依然帶著善牧兒少之家的孩子們到許多附近郊山爬爬走走,然而因著疫情影響以及山林的整修,要如何順利完成冒險之旅也讓大家都擔憂不已,所幸在與 山、水與浪人的小賴嚮導的討論之下,決定前往兩天一夜的水漾森林露營。

由於這次的旅程需要孩子們自己揹負衣著、行動糧、充足飲水以及睡墊,我們租借了專業的登山裝備,以利孩子們在這次的旅程中都能順利且擁有一個完整的體驗;拿了背包的孩子們都相當興奮,感覺到這趟旅程即將出發,對於背包的功用雖不夠瞭解卻能很認真地聆聽專業嚮導的說明及學習,走吧!我們要出發了!

▋感受生命,與大自然的對話
抵達仁武登山口之後,背上背包、穿上登山鞋,孩子們蓄勢待發,在美好的藍天白雲陪伴之下我們啟程出發了。踏進山林中,有別以往的百岳登高風景,我們看見森林的不同樣貌,在林相間的變化以及路徑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前進,伴隨著夥伴彼此的嘻笑聲,在這山林間時間好像暫停了一般悠閒,此時此刻只有我們彼此的陪伴與同在。

因為有著彼此的陪伴,前進的步伐變得不那麼難,雖然林相中有許多高低落差甚大的地方,但我們都能彼此扶持、互相等待,在這些路程中我們學習著團隊的重要性,「一個人可以走很久、但一群人可以走更遠!」

下午時分,我們終於一起抵達營地,看了水樣森林的湖畔以及夕陽灑落令人感到療癒,感謝阿凱登山服務團隊贊助孩子們的伙食和帳篷,讓大家都能吃得滿足又開心~

太陽緩緩地下山,吃完晚餐後在漫天星空的陪伴下,孩子們慢慢地回到自己的帳篷,平時在家園都不肯早點入睡的孩子們,今天不需要督促叮嚀就能開始準備自己的睡前儀式,躺在睡袋裡跟旁邊的小夥伴聊聊天,聽著水流與蟲鳴聲慢慢地入睡。天未亮,幾個小孩悄悄爬起,「我們要去看日出!」不畏睡袋外的低溫,穿戴好衣服及帽子坐著小木頭上看著月光灑落的湖畔,果然有著不同的感受與寧靜。天漸漸亮起,孩子們也都紛紛起床整理收拾,早餐過後,再多看幾眼這美麗的湖畔,我們便要啟程下山了,依著昨天來時的路開始走著,一邊走著一邊感受心中的不捨,要跟這片山林說再見了~

▋感謝有你的支持,讓冒險得以繼續前進
我們都平安的登出兩天一夜的水樣森林,謝謝這一路陪伴我們的山、水與浪人、阿凱登山服務團隊、梁子淇;還有為我們準備舒適好穿登山鞋的固特異以及提供我們吸濕排汗功能極佳襪子的FOOTER,這趟旅程,因為有這麼多人的支持鼓勵與陪伴,才能順利平安的畫下句點,而善牧兒少之家的冒險之旅,依然未完待續~

2022-11-03

善牧高雄中心走入校園—分享新住民教育議題

隨著部分「新二代」從母國來到台灣讀書,善牧高雄中心收到大社觀音國小的邀請,由新住民講師—范玉雲與老師們分享新住民教育與文化,以及新二代來台唸書可能會遇到的困境,希望透過老師們的理解與協助,能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台灣校園生活。

為減少民眾對新住民的標籤與偏見,善牧基金會長期以來透過社區、學校宣導新住民文化,增加民眾對新住民的認識,減少誤會與偏見的發生,並能用開放的思維來感受多元文化魅力;同時,善牧也培力新住民姊妹成為多元文化講師,媒合舞台邀請姐妹來分享自己的文化習俗和在台生活經驗。

 

與過去不同的是,這次善牧高雄中心首次收到學校邀請,希望能了解新住民的教育與台灣有什麼不同。育有二名女兒的越南籍新住民姊妹-范玉雲,本身也是協助陪伴新二代的老師,當天準備了越南咖啡與點心,一邊與老師們分享越南文化,一邊談及新住民子女教育常見的狀況,場面十分的輕鬆、熱絡。

范玉雲提及新住民在台有語言、文化、習慣、飲食及學習上的種種困難。剛來台灣的新住民學子,雖然會一點英文,但用第二種語言去學第三種語言,及認識新的知識,是很不容易的事。在越南,學校只要讀半天,孩子們習慣帶零錢在身上,肚子餓時再到福利社買點東西吃;來到台灣,不僅上課一整天,也沒有福利社可以買東西,加上越南飲食習慣不像台灣三餐分明,食物也不一定吃得習慣,有次她遇到老師問她為什麼班上孩子不吃午餐,在她協助與孩子溝通下,老師才明白原來是文化差異的關係。

也因生活習慣的不同,新二代學子容易受到特殊眼光的側目及議論,對孩子的心理亦然是一種影響。因此范玉雲也說道:「他們很需要老師和同學適切的陪伴與關懷。」希望透過這次的分享,老師們回到班級後,能多跟學生介紹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降低同學之間的藩籬,減少彼此的誤會,使得新二代學生能無後顧之憂的專心學習,努力跨過語言的阻礙。

2022-11-02

松德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成果💖創造共好,走向更好

善牧位在松德路上的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即將於112年搬遷至廣慈社會住宅,10月20日舉辦成果展,展現中心開辦8年來的服務歷程及婦女作品,豐富而精采。然而,服務不會停歇,搬遷前仍持續在現址為信義區的婦女與家庭提供多元課程及各項福利、法律等資源連結,秉持著「創造共好,走向更好」的精神,與大家一同打造更美好的未來生活。

善牧台北市區主任郁佳霖表示,中心開始的時候是工作人員思考可以為社區做什麼,現在是社區告訴中心可以一起做些什麼,這個成長是大家共同創造的一起好,再走向更好。

一步一腳印的服務,中心找到在社區的定位,台北市松德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主任連雅萍表示,希望像巷口早餐店那樣親民,只有家裡有什麼事情,都能來中心獲得支持。

放映婦女訪談影片,暢談中心陪伴過程與走過低潮的收穫,讓觀眾感動不已。

社工介紹中心服務歷程,從服務中看見婦女及家庭需要,開創更多適合且多元的活動。

展場中展示許多婦女的手作品,從一開始覺得製作好困難,經過講師一步步帶領,每件屬於自己風格的成品都讓婦女充滿成就感。

婦女們繽紛的粉彩畫作品,讓觀展者用手機紀錄下來。

婦女介紹自己生命樹作品,從一開始辛苦帶著孩子,覺得未來充滿荊棘,在中心陪伴與鼓勵下,生活逐漸雨過天晴,離自己夢想中的家又距離更近一些。心境不同,創造出來的作品也有些許差異,在第二幅作品的呈現上,色彩繽紛,掛在樹上代表荊棘的鈕扣不見了,轉而是縫上滿滿恩人的簡稱。

感謝許多網絡夥伴、志工及社區婦女們的參與,成果展大成功!

2022-10-18

台北小羊暑期青少年團體活動 以戲劇表演傳達兒童權利公約

結合兒童權利公約已邁入第三年(CRC),今年的善牧台北小羊之家暑期團體以「冰淇淋有話大聲說」戲劇演出活動開拔到新竹,由12位學員跟新竹小羊的孩子們透過戲劇的方式,了解什麼是兒童權利公約,劇情中提到什麼是兒童隱私權、不受暴力傷害權及表意權。在善牧社工及心理師的帶領下,孩子們不但溫習什麼是CRC,並透過劇中角色遇到的困難或任務,帶著孩子們學習如何面對及處理。

▋用戲劇呈現CRC
之前的CRC活動主要是讓青少年在吸收或聆聽的階段,去年這群青少年初試啼聲,跟善牧庇護家園的社工和生輔員表達什麼是兒童權利公約(CRC),今年挑戰難度更高,倡議的對象為小孩,於是大家討論後決定用戲劇表演的方式呈現。在創作的過程中,最艱難的就是大家一起絞盡腦汁寫劇本,尤其是當腦力激盪「卡關」時,善牧台北小羊之家許瑋倫主任形容當時的情況:「那個漫長的下午真是煎熬呀!學員們不是低頭不語,就是陷入苦思…。」在社工及心理師的陪伴下,學員們終於撐過來了,完成了到新竹表演的劇本。

▋把正義化為行動
「冰淇淋有話大聲說」的劇情大意,是名為巧克力的小倉鼠在森林中受到壞貓咪們的欺負,壞貓咪們偷看了巧克力的日記,並且揚言要把巧克力手機裡的照片公佈在IG上,讓巧克力心中感到無比的害怕恐懼,這樣的情況被極富正義感,名為冰淇淋的貓咪看到,他很想為巧克力(小倉鼠)受到的委屈做些什麼,於是冰淇淋(貓咪)去找了在動物森友會裡一直很重視兒童權利的犀牛隊長,再經過半年的培訓,讓冰淇淋了解到所有動物該享有的權利,同時也成為能幫助別人的森友會會員。

於是,冰淇淋(貓咪)在森林裡發起了「有話大聲說」活動,歡迎與巧克力(小倉鼠)有類似遭遇的動物們把心情和想法寫在字條上放進箱子裡,把權利被侵犯的不舒服感覺表達讓大家知道,並且提出像是「如被霸凌了,要避免落單行動」、「看到別人權利被侵犯,可以採取什麼行動」等建議,希望讓現況因此而得到改變。

<p>&nbsp;</p>

▋搭起溝通的橋樑
談到培力台北小羊青少年團體結合CRC做為活動主軸的想法,台北小羊許瑋倫主任說:「實務與理論間需更有系統的呈現,讓參與活動的孩子們易於了解。也就是關鍵在於搭起兩者的橋樑,讓青少年懂得之後進而運用及實踐。」而在溝通的過程中,青少年之間透過產生想法進而反覆練習,同時學習如何尊重彼此,凝聚融合大家想法的共識。

陪伴曾有目睹暴力議題的孩子長大,善牧台北小羊的社工和心理師們已經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度,還包括青少年彼此,也漸漸在每年活動相處中成為好朋友。有些孩子的個性早熟,因不想讓家長擔心而把心事藏心底,但透過定期的團體活動,大家在面臨成長歷程中不一樣的挑戰時,大家可以在安全自在的環境中分享心事、共同打氣。

<p>&nbsp;</p>

▋持續陪伴青少年成長
瑋倫主任說:「有時候,這群目睹孩子們在學校是很孤單的,很難開口對別人說出自己的內心話,但在這個團體中,因為曾經一起完成任務,所以比較容易把心裡話說出口,在這裡,大家是可以即時托住彼此的。」而這也是善牧帶著這群青少年走出去,向社會大眾宣導兒童權利公約之外,社工們期待能持續給予這群青少年團體關懷與支持的溫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