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善牧基金會使命發展及培育辦公室 湯靜蓮修女
從民國76年開始,善牧應邀來到台灣服務安置少女,發現有許多被害少女來自花東地區,或被騙、或被賣,不幸案例屢見不鮮,於是,民國77年便開始耕耘花東的原住民工作,從事預防宣導活動、舉辦成長營,而後也設立服務中心,以家庭支持為主體,提供家庭諮詢、親職教育、原住民學生課後扶植計劃(簡稱課扶班課)等服務,至今超過30年。
善牧不只是給予地區資源,更是協助原住民員工取得社工學分,讓他們得以回鄉運用本身從土地長出的知能,幫助自己的族人,透過「原住民幫助原住民」的循環,更貼近部落在地文化。近幾年,我們發現有越來越多從前善牧服務過的孩子,長大了、茁壯了,返回中心幫忙,為正在服務中的孩子樹立典範,成為中心與孩子很大的力量,光復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的小瑜就是其中之一。
⠀
小瑜是早期善牧光復中心的課扶班孩子,家裡三代同堂,小時候父母忙於工作,爺奶忙於農作,下課後多半與鄰居同學在部落活動,來到課扶班之後,有同族社工帶著讀繪本、學傳統手作、唱族語歌……,彌補了父母辛苦工作無暇陪伴的童年時光。社工運用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方式,付出時間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透過陪伴、關懷、瞭解孩子,並接納、傾聽他們的需求,提供細緻且專業的支持。小瑜說,在課扶班的日子是國小時期最快樂的時光,也因為有了當初的暖心陪伴,回到部落工作的她也加入照顧行列,為部落孩子創造美好的成長經驗。
⠀
在課扶班不僅是幫助孩子完成作業,更是給他們一個安全無虞的學習環境,同時落實CRC(兒童權利公約)精神,注重品格教育,培養文化敏感度,尊重各地文化,也結合原鄉環境,例如:把部落當成大教室,有族語課、傳統手工藝課、烘焙課、食農教育課,讓孩子接觸多樣化的課程,貼近成長的土地,期待增進他們的學習效能,建立自信及正向經驗。
善牧的服務也從孩子本身,延伸到其他家庭成員,以「家」為服務主體,針對家庭成員中的大人及兒童,服務中心舉辦系列活動,像融合教育、知識、娛樂的活動設計,以團體方式進行互動和分享,啓發個人潛在特質與能力,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陪伴孩子與家庭共同成長。
⠀
我們看到長期給予愛、陪伴以及專業幫助能夠形成善的循環,善牧能提供的服務有限,所以需要更多人的加入,累積眾人心力,匯集成社區中穩定孩子及家庭生活的力量,讓愛像星火燎原般燃燒不息並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