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是個活力十足的3歲孩子,在一次睡夢中,被父母的爭吵聲驚醒,當天還有警察的出現,那混亂的場面與聲音,讓年幼的威力嚇呆了…,之後的生活,威力陸續出現攻擊性行為,例如,只要媽媽跟別人說話,他就會用玩具打媽媽;在學校無故打同學或是用力抓小狗等。當媽媽安撫他時,威力不僅沒有停止,反而以哭鬧抗拒安撫,這些改變都讓媽媽深感擔心。
因為家暴事件,媽媽第一次接觸善牧基金會,也因此認識目睹兒少服務。一開始媽媽充滿矛盾,一方面擔心會造成威力更大的壓力;但又希望能改善威力的情況,於是她將這樣的擔心告知目睹社工,社工也盡量提供充足的資訊供媽媽參考,降低媽媽的焦慮。
「我不想放棄!」
這是媽媽接受服務時,不斷表達的信念。
「為了孩子好,為了我們的未來,我不能放棄這個婚姻,希望給威力一個完整的家。」
此後,媽媽盡力配合中心的處遇計畫,排除萬難帶威力接受社工服務。年幼的威力,雖然願意進到遊戲室,但社工感受得出來,他所散發出的警戒心,以及常用不當的行為或言語試探社工的反應。社工以接納的態度讓威力知道『這裡是安全的』,於是威力逐漸卸下防衛。往後的每次會談,社工都會訂下不同的目標,透過設定界線,讓威力更有自控感,也能更投入於遊戲會談。這段時期,威力從閉口不語,到後來逐漸能主動開心地分享自己的玩具與近況,甚至與爸爸、媽媽的生活經驗。
起初,媽媽面對威力的不當行為對社工感到抱歉,也顯得特別焦慮。社工先給予媽媽同理與支持,同時也讓媽媽了解,這些衝撞過程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媽媽也在每次的會談,透過向社工說出對婚姻的期盼以及對威力的虧欠過程中,慢慢整理清楚自己的情緒與想法。某日,媽媽帶著堅定與自信表示,決定要成為友善父母,並與爸爸和平溝通,雙方決定協議離婚。
當爸爸與媽媽決定放手彼此,進而願意攜手合作成為友善父母時,威力顯得越來越開心。雖然現在只能輪流跟父母住,但這樣的相處似乎能讓大人之間的衝突消失。威力再也不擔心會失去誰,或者只能選擇誰,而是擁有爸爸及媽媽各別的愛。
目睹家庭暴力的幼童,經常因為無法用言語做詳盡的表達,只能彰顯在情緒與行為上。當大人無法理解時,就容易以成人的角度詮釋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但透過社工專業且有系統的服務,除了能讓目睹兒少邁向復原的道路,也能與父或母進行親職上的討論,加快關係修復的步伐。
善牧基金會多年來不斷關注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及少年,希望陪孩子們走過這一段黑暗的時刻,讓他們找尋到自己的復原力,也經常接觸像威力這樣需要被接納與關懷的孩子。去年善牧基金會建置See More目睹兒復原計畫網站,可以讓民眾以及專業人員,透過資訊化及淺顯易懂的方式,進一步了解目睹兒少的相關資訊,也更可以及時提供協助給身邊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高雄中心社工 林怡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