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區宣導企劃部專員 陳翰德
35年來,善牧在花蓮原鄉部落以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的概念,透過部落獨特的生活方式及社會價值,協助族人看見自我價值,進而開展出自己的能力。
阿嵐,過去家裡總是堆積了垃圾與酒瓶,家裡的酒客來來去去,就讀國小的孩子也經常無故缺課,但阿嵐總是任由這樣生活下去,對未來、生活沒有任何想像,也不想有任何的改變。直到,二年前阿嵐的丈夫突然過逝,社工透過教會、社區的力量,陪伴阿嵐走出傷痛,並開始長出自己的能力,願意為生活奮鬥、打拼。
善牧光復中心社工徐韻婷,見證阿嵐一路上的成長與轉變,與我們分享阿嵐的生命故事。
▋混亂無章的生活
第一次到阿嵐家,是因為孩子多次未到學校上學而收到縣府的通報,一進到屋子,映入眼簾的是滿地的垃圾和酒瓶,衣物都丟在窗邊,碗盤堆置在水槽內,相當凌亂。阿嵐家不時聚集了很多酒客,他們是她丈夫以前在工地的同事,多半因工作中發生意外,沒有得到雇主妥善的處理,或是投資失敗、被詐騙等原因,而失去了工作。為了養家,他們四處借錢,求助無門的壓力大到天天藉酒消愁。也因為總是喝酒,這群人並未獲得社區的認同,常常招致鄰居及親戚的驅趕,唯獨阿嵐一家人願意收留他們。而當時阿嵐就坐在一旁,孩子在大人的旁邊玩手機。
其實,一開始和阿嵐一家接觸並不順利,常常約好時間,到家裡拜訪卻都不在,邀請阿嵐來中心,她也不太願意。直到有一次,中心募集到了一些衣物,我看她們一家人冬天到了卻都沒有可以禦寒的衣物,阿嵐才終於點頭答應來中心。第一次來中心時,她很緊張,雙手一直環抱著自己。我對她說:「很緊張嗎?我也滿緊張的,我也是第一次挑物資。」就這樣,我們兩個挑了一些衣物讓她帶回去。
阿嵐的小孩雖然知道自己要去上學,但每當有大人來喝酒時,便有手機可以借來玩,漸漸地,只要有大人來家裡,他就不會去上學。長期下來,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跟不上同齡的人,我們試著帶他去做了心理衡鑑,看是否能讓孩子在學校可以獲得更多資源或進入特教體系,雖然檢測結果孩子只是學習較緩慢,而無法獲得其他的資源協助,不過這也是件好事,讓我們知道孩子是有學習的能力。
我們透過善牧光復中心的資源,安排孩子進入課輔班,並利用晚上及假日的時間,從ㄅㄆㄇ開始,用唱歌、牌卡、遊戲等方式來陪伴著他學習,孩子很喜歡這樣的方式,也逐漸看到他的成長。
▋我們願意陪你一起度過低潮
在社區,許多原住民都是天主教徒,阿嵐家也是,但她們一家人卻較少和堂區的教友互動。巧合的是,光復中心督導鄭惠美正巧與阿嵐在同一間教堂,得知他們家的情況後,常常帶著其他信友們到他們家中關懷、拜訪及聚會。
兩年前,阿嵐的丈夫因為意外而離世。我想,這對於她和孩子,肯定是很大的傷痛。那段時間,督導帶著我和其他教友到他們家中祈禱。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阿嵐拿起歌本跟大家一起唱,或許對她來說很難熬,但我也看見她有被打動。
其實很可惜,當我可以開始理解她丈夫的生活時,人就這離開了,沒辦法好好地跟他聊聊天,真的很遺憾。但當時的我想讓媽媽知道:「我們願意陪妳一起度過低潮。」
後來,我邀請阿嵐參與中心的原住民技藝團體,很巧的,團員裡面有一位阿公曾是她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阿嵐以前常常會去他家玩,這位阿公也很照顧她。有熟悉的人在團體內,阿嵐也比較願意接受這個團體。
▋從受助到助人
110年善牧為陪伴部落家庭共度疫情,發起了Rihaday/ Masvalaa善牧平安箱計劃。「Rihaday」在原住民族阿美族的語譯,即「平安」的意思,而「Masvalaa」是原住民族布農族語,即「好好過生活」的意思。平安箱透過部落互助的精神,將物資分裝送至需要的家庭。
當時我找阿嵐和我一起來當志工分裝平安箱的物資,她看起來喜歡這份工作,我便問她:「妳想工作嗎?」她回答說:「我想工作。」當下聽見時很開心,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她把自己想做的事情說出來。不僅如此,她還說她喜歡這樣幫助別人。
「做這樣的工作會不會很辛苦?」我接著問她。「不辛苦,平常都是你們在幫我,現在換我可以幫助別人了。」聽完我很感動,一路以來的陪伴開始在她心中產生影響。此刻,這個平安箱的工作也讓我們兩個都「Rihaday」了。
阿嵐的孩子在社工的陪伴後,現在在學校過得很快樂。雖然還不能完全跟上其他人的腳步,但能活得開心我想是最重要的,更何況現在他也都穩定到校上課了。而且阿嵐現在逐漸能為孩子篩選更好的資源,以往任何事都「你們決定就好了」。現在,當孩子的學校開設「夜間天使」課後輔導班,社工把參與意願表交給媽媽時,她會認真看內容,並且思考要不要讓孩子參加。
其實我認為在陪伴阿嵐的過程中,沒能幫助到她很多忙,社區上也有很多人關心她,現在看到她願意和別人交談,我感到很欣慰。有一次我經過菜市場,遇見她一個人在買菜,看著她和菜販的互動,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以往阿嵐會蜷縮自己,別人和她講話就會嚇到抖一下。現在她可以很大方地和陌生人互動,這是多大的轉變。
▋構築未來的力量
我從阿嵐的身上見證復原力在作用,善牧與社區所形成的社會支持網絡,讓她感受到安全和包容。藉著111年度辦理Masasidama*互助成長團體工作,提供一個安全且溫暖的環境,讓她可以嘗試與他人互動和交談。漸漸地,社交技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慢慢在她的體內發酵。藉此,阿嵐能重新認識周遭的人,明白有人在意她、有人關心她,使她更加肯定自己的價值,更能因為這一切,讓她發現生命的意義。現在她會打理自己的生活,會去思考今天要吃什麼、穿什麼。以往她對別人的提議僅止於「嗯」、「好」、「哦」,現在丈夫的朋友要來家裡喝酒,她會懂得拒絕,也明白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們後來帶阿嵐去做心理衡鑑,測出來她有輕度智能障礙,儘管可以申請補助,但她接受治療的意願並不高。不過現在她比以往更加努力生活,做家庭代工的活,叫到家裡的貨一年比一年還多。
Masasidama互助成長團體,從110年開辦期間,一開始由我不斷邀請,到今年111年,我都還沒開口,她就已經自己來報名了。她在今年的團體分享時說:「越來越喜歡參與這樣的活動,希望之後還能多多參加。」
我想,這樣也好,既然她現在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意願,那就讓她做願意做的事情就好,我們能給予她需要的陪伴和鼓勵,才是最重要的。最後,我也想對她說:「你已經知道如何生活了,未來就好好生活,我們永遠都在。」
*Masasidama 阿美族語,意為「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