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牧台北小羊陪伴目睹暴力孩子的創傷復原和成長,社工們會依每個孩子的情況給予專業的協助,在與孩子慢慢建立信任感之後,除了個別的輔導支持,也會透過團體活動讓孩子透過與心理師和同儕互動,認識自己的情緒以及學習人際溝通的技巧。
這次活動首先登場的是學齡前和低年級孩子的戲劇治療,心理師和協同帶領者及社工,會先嘗試做肢體伸展開啟活動的序幕。下課前,老師及社工們也會幫孩子抹乳液按摩手腳,彷彿從大人身上得到滋養和能量,孩子們或坐或臥,以最自在的狀態跟大人互動,希望透過這樣的課程安排,跟這群年紀較小的孩子會建立一種安全放鬆的感覺。
待彼此關係漸漸穩固後,會安排跟父母衝突類似的故事,陪伴孩子整理他們的生命經驗,假設情境裡會有由大人(老師或社工飾演)之間的衝突劇情做引子,然後讓孩子去想自己可以怎麼做,像是:離家出走、躲起來、在旁邊保護其中一方等,陪伴孩子愈走愈深,讓他們慢慢釋放出自己內心的想法,甚至是擔憂。
活動空間裡,老師會讓孩子用紙箱做成堡壘或保護自己的武器,有情緒反應時,孩子就用道具表達自己的情緒,結果在課程進行中,有孩子沒有經過「屋主」同意就跑進去,兩個孩子就有了衝突,也有不同的激動情緒,雙方劍拔弩張時,老師即時介入,教導孩子如何安全表達,後來終於兩方道歉和解。除了認識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課程也希望讓孩子在人際互動有多一些練習。
接著登場的是中、高年級設計的藝術治療,心理師帶著孩子運用像報紙雜誌、黏土、色紙、畫紙、蠟筆等,進行撕貼畫般的創作,也會加入一些戲劇的元素,讓孩子試著去構思劇本及表演,試著練習情緒表達及人際互動。
空間裡有一處「冷靜角」,如果孩子情緒比較無法控制,可以到那裡休息一下,學習幫助自己,練習正向的社會規範,在團體期間,遊戲和創作是一個溝通的媒介,從中讓心理師、社工帶著孩子們思考自己的感受和覺得很棒的地方並激勵自己,下午也有戲劇課程—「創意劇場」,由孩子們分組發想人際或家庭有關的主題,再用一個正向接納的方式表達出來。
比方說「正確的規範是什麼?」「你可以怎麼做?」比較特別的是在團體中老師介入的力道是比較強的,如果孩子間意見不同而有磨擦,老師會跳出來跟「固執己見」的孩子說:「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不是自己說了算。」如果在戲劇呈現上離題了,老師也會明白指出其間落差的部份,孩子起初會不太能接受,但老師的提醒不代表:「你不好。」而是這個世界有它存在的規範,明確的界限才能創造安全的空間讓孩子去練習表達與做自己,而且不傷害到別人。
另一方面,透過這些團體課程希望給這群孩子一個新榜樣,因為目睹暴力的孩子,許多在家裡生活時,界限是被破壞的,而破壞者本身表達的方式是非常強烈的,容易讓孩子心生恐懼,於是孩子就容易學習到「如果要達成目的,就用激烈強硬的方式」,但社會有既存的架構和規範,如果人與人之間有不同看法的時候,大家都可以用溫柔堅定的方法試著溝通,想一想怎樣是正向解決問題的方法。
台北小羊每年都會為這群孩子們舉辦為期3-5天的團體活動,即便孩子在課程中曾感到緊張或與其他孩子有磨擦,但這群孩子對於活動,無論是戲劇或藝術治療都是充滿期待的,家長也反應孩子對於情緒處理穩定許多,透過社工和心理師專業的陪伴和啟發,期待讓孩子的復原之路充滿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