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家暴兒少恐影響人際心理 通報黑數高成隱形受害者
目睹家暴兒少恐影響人際心理 通報黑數高成隱形受害者

目睹家暴兒少恐影響人際心理 通報黑數高成隱形受害者
傳達目睹家暴兒少心聲 「Voice Out」剝皮寮街區展出
善牧你聽我說展覽記者會 為目睹家暴兒少發聲
目睹家暴兒少恐影響人際心理 通報黑數高成隱形受害者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1018003622-260405?chdtv
善牧日前(10/18-10/20)在臺北市剝皮寮演藝廳舉辦「VOICE OUT你來聽我說」展覽,展出目睹家暴兒少的原創藝術創作、故事插畫和兒少心聲影片,呈現五年來兒少學習兒童權利公約(CRC),勇敢對外發聲的成長歷程,邀請社工、老師、法官、警察等服務網絡和社會大眾,一起來聆聽目睹家庭暴力兒少的聲音,看見兒少發聲行動的影響力。
⠀
發生家庭暴力時,目睹家暴兒少因為沒有外顯的身體傷痕,很容易被輕忽心理創傷。身處暴力混亂風暴和家庭秘密的禁忌,目睹兒少的聲音往往是微小或是無聲的,「易被忽視」、「難以表達」、「不被理解」經常造成目睹兒少不敢也不知道如何向外表達的困境,善牧長期關注目睹兒少,陪伴輔導孩子創傷復原,找回自身的力量和生命的希望。
在兒少復原的歷程中,看見自己的價值是非常重要的,順應台灣於 2014 年 11 月 20 日立法推動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為了讓兒少自主參與和自己有關的事務, 5 年前,善牧嘗試運用 CRC 的權利觀點,發展「VOICE OUT:兒童權利公約目睹暴力兒少培力行動計畫」,引導目睹兒少將自身經驗與兒童權利結合,表達內在感受需求,從談話到行動,孩子決定勇敢向外與成人對話,影響社工、法官等服務網絡,讓更多人看見目睹兒少真實的樣貌,提供友善兒少的服務。
⠀
善牧基金會副執行長李碧琪在會中提到:「這是一個很不容易的機會,善牧可以聚集孩子五年來的心聲,台灣在目睹兒少領域的服務已 27 年,深知目睹暴力的傷痛是隱形而長期的影響,孩子需要身邊陪伴與支持的大人與同儕,越多人傾聽他們的心聲,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他們就有機會得到滋養與復原。」
這次參與的插畫家文雅形容這次的創作,就是把這群目睹兒少的心聲以「瓶中信」的概念表達,孩子把這些心聲飄向大海,期待有緣人可以拾起理解,並成為他們心中的太陽。而當家長、學校、法院和政府不僅聆聽,且能從兒童的觀點和需求,提出回應的行動,兒童的發聲也獲得產生改變的影響力見證,真正落實保障兒童權利的友善社會環境。
⠀
讓人感動的是,展覽中,善牧夥伴曾看見一位約 5-6 歲的小女孩,專注地聽著導覽,並在紙箱旁圍繞駐足了許久,時不時用手去摸一下紙箱,有時候幾乎把臉貼在上面。在完成回饋小卡以及領取參觀禮物後,她跑向了中間那個紙箱並親吻它,那個畫面一閃即過,但卻在夥伴腦海停格許久,那個親吻好像是對著畫中受傷的姊姊,表達她最大的關懷與安慰,也表達她與這些作品的共鳴。對善牧夥伴們來說:「從沒想過 Spoonia(創作兒少團體名)的創作會對一個小女孩產生這麼大的吸引力,我以為需要大一點的孩子,甚至是大人才能理解畫中的處境。」
會場裡有處大家回饋心聲的園地,是送給許多曾經或正在目睹家暴的孩子,有位四歲的小孩寫下:「如果爸爸媽媽吵架,你可以先躲起來難過一下沒關係,然後好好睡覺、去看自己喜歡的書、或者去畫畫,讓自己心情好一點。我摺了一個房子,在裡面畫愛心,我想把這個房子送給這些哥哥姊姊們,那是一個有愛心的家。」讓夥伴們感受到展場裡暖心的交流無所不在。
⠀
「VOICE OUT 你來聽我說」展覽,紀錄五年來孩子從創傷復原到行動發聲的成長,基於保護兒少無法揭露肖像及聲音,展覽採用創新的形式,來呈現兒少心聲與需求。「可以聽我說嗎?」以插畫呈現兒少面臨成人無法聆聽心聲的困境;「你來聽我說」影片由卡通「我們這一家」花媽的配音員王瑞芹老師來情境朗讀兒少故事;「直面家庭創傷 START~」則是目睹兒少透過紙箱裝置藝術創作表達感受與訴求;展覽現場亦首映「一起與目睹兒實踐 CRC 」影片,分享善牧培力兒少五年的啟發與學習,如:成人引導特殊兒少學習 CRC 將經歷的四個重要階段:等待時機、成長復原、發聲行動、賦能見證。
※如果未能參與此次展覽,也歡迎您透過以下連結,欣賞孩子的作品以及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喔!
⠀
❤ 「直面家庭創傷Start~」電子書:
https://www.goodshepherd.tw/startebook/
❤ 一起與目睹兒實踐CRC:
❤ 你來聽我說:
文/善牧基金會使命發展及培育辦公室 湯靜蓮修女
每年11月25日的「消除對婦女暴力國際日」到12月10日的「人權日」是聯合國發起「16日反性別暴力行動」(「The 16 Days of Activism Against Gender-Based Violence」)國際性年度運動,許多國家紛紛舉辦相關活動,一同呼籲預防及消除對婦女和女孩的暴力。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從2009年開始將每月25日訂為「橙色日」(Orange Day),以橙色象徵著光明未來和一個沒有暴力侵害的世界,鼓勵全球參與者身穿橙色衣服「對暴力說不」。
台灣在2011年三讀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自2012年起施行。而善牧也從2012年開始,每年響應聯合國Orange Day預防及消除對婦女和女孩的暴力行動,透過與企業、名人倡議,實踐「反暴力」;邀請民眾響應橘色運動,進行各式主題照片/影片募集活動;號召網絡夥伴、服務對象以蓋手印、比手勢、穿上橘色相關配件等方式加入宣示,一同推廣、關注此議題。
⠀
暴力不只是在身體上造成傷害,對心理的傷害也不容小覷。善牧服務過許多受暴婦女,曾有過被家暴經驗的婦女小P告訴我,她最害怕晚餐時刻,因為常常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惹怒丈夫,讓他暴怒而拳打腳踢,每天都膽顫心驚小心翼翼,好好吃飯成了一種奢望,身形日益消瘦;也有來自家暴環境的目睹暴力兒童丁丁,雖然沒有直接受暴,但處於家暴環境中,經常用餐不穩定,剛到善牧家園的他,每餐可以吃兩三碗飯,食量遠遠大於該有的年紀,經了解才明白丁丁之前家中生活常常這餐吃完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因此有東西吃的時候就會努力地吃……
飲食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因此,今年善牧無論是Orange Day標語、或是邀請民眾參與的網路活動都鎖定在食材上。Orange Day標語以「無暴『桔』祥日」為主題,「桔」是代表著響應orange day預防及消除對婦女和女孩的暴力行動,而桔子有吉祥之意思,想向大眾傳達——無暴力的日子就是吉祥、平安好日子;在主題的子活動中,包括了靜態展、影展、各地宣導活動,以及全台「無暴桔料理」網路照片徵件,從餐桌料理展開無暴力概念,點亮未來。
⠀
「無暴桔料理」徵件活動持續到11月20日,只要在活動期間分享訊息、上傳料理照,皆能參與抽獎,更多活動細節歡迎至善牧基金會Facebook粉絲頁,邀請民眾「終結暴力」,擁有平安好日子。
🧡立即參與 >> https://pse.is/6j9s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