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Rihaday/ Masvalaa善牧平安箱服務計劃

為協助受到疫情影響的家庭走過困境,善牧在光復、玉里、瑞穗、卓溪成立「Rihaday/ Masvalaa善牧平安箱」服務計畫,透過部落原有的的互助關係,共同關懷每一個善牧服務的個案家庭。 「Rihaday」在原住民族阿美族的語譯,即「平安」的意思,而「Masvalaa」是原住民族布農族語,即「好好過生活」的意思。Rihaday/ Masvalaa善牧平安箱並不僅是物資、分裝、送至案家的服務,更希望運用部落「互助」精神,透過在地力量的集結,帶動地方小農、居民、志工等共同服務需要的家庭。

2022-01-04

歐姆龍集點樂,邀您健康做公益!

還記得上一次量體重是什麼時候嗎?你有多久沒測量自己的血壓了呢?你的體脂還在正常範圍內嗎?現今生活步調越來越緊湊,人們的一天總是被工作、家務等大小事塞滿。即使偷得一點空閒時間,也時常被五光十色的網路世界吸引,忘了撥時間去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為了鼓勵民眾定時監測血壓血脂,OMRON舉辦集點樂活動,只要是OMRON connect APP的雲端用戶並加入集點樂會員,每日上傳量測值即可獲得一點,點數除了能免費兌換限量獎品之外,在2022年1月期間還可以轉換為愛心捐款支持善牧基金會服務工作。

您量血壓、體脂,歐姆龍為您捐款,善牧基金會與歐姆龍邀請您,守護家創兒,陪伴他們平安長大。

活動期間:2022/1/1-2022/1/31 (換完為止)
活動內容:歐姆龍集點樂會員以25點兌換新台幣100元之捐款金額,每人不限制兌換次數,由歐姆龍於次月捐出總兌換金額,與善牧基金會一起陪伴家創兒。
了解更多:https://healthpoints.omronhealthcare.com.tw/news.php

2022-01-04

2021年橘色點亮世界「為女性工作者加油」照片募集活動影片

邀請大家一起來看看-2021年橘色點亮世界「為女性工作者加油」照片募集活動影片~

橘色是「團結活動」其中一個代表色,象徵著明亮的未來,以及一個沒有對婦女和女孩暴力的世界。⠀這幾年受到COVID-19影響,每個人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2022年讓我們持續為貧窮和邊緣化的婦女們加油!!

2021-12-29

善牧開辦騎蹟少年系列課程 打造青少年正向聚會平台

為了讓青少年遠離3C,培養興趣、耐挫力及自我挑戰的精神,天主教善牧基金會高雄中心開辦騎蹟少年系列課程,以活動做媒介,為青少年打造正向的聚會平台,從認識腳踏車開始,到腳踏車簡易維修、車隊騎乘手勢、道路交通安全等共12堂課,並完成高雄至屏東來回60公里長騎挑戰。

「上課前,本以為每堂課都要外出騎車,沒想到有好幾堂是在教室中學習腳踏車和道路安全,雖然和期待有落差,但很高興學到許多腳踏車的相關知識。」「從沒想過自己也能完成長騎,到達終點的那一刻,好高興!」「在學校和同學分享參與活動的點滴,大家都很羨慕呢…」,最後一堂課,學員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分享著彼此的上課心得。擔任領騎的少年說,一開始很害怕自己比錯手勢,造成後面學員的困擾,因此,平常在家就拉著家人練習;課堂上,外出練騎,老師陪在一旁,也讓人心安,所以,縱使最後挑戰高雄至屏東的長騎,剛上路不久就摔車,出師不利,也未影響旅程,最終完成的那一瞬間,他說,很開心!

看著每次收假回來上課,彼此交流分享近況的學員們,嘰嘰喳喳的像要把中心屋頂給掀翻,善牧高雄中心社工蘇家玉說,很開心透過活動,大家不僅認識了新朋友,也拉近了和家人、同學間的距離,更欣慰的是,看到了大家身上那股挑戰自我的毅力。「學員中有兩個小女生,原本連腳踏車都不太會騎,其中一人,在長騎前的澄清湖騎乘,因為很累,回家甚至崩潰痛哭,然而,最後挑戰至屏東的長騎,兩人不但一路上不曾喊過一句累,因為不服輸,在行經一段上坡路時,更使盡洪荒之力,努力越過同行夥伴,回頭還揚起勝利的笑容,兩人不放棄的精神,很讓人感動」,蘇家玉說。

系列課程完結後,大家仍舊依依不捨,還有人問:「下次挑戰環島,好不好?」蘇家玉表示,未來希望持續透過不同活動,提供一個平台,讓少年們可以定期聚會,探索自我,培養興趣。

2021-12-21

過年不孤單,邀您為他們加一道菜

小花(化名)的爸爸原是船工,因工作長時間消耗體力,健康每況愈下,原本厚實魁梧的肩膀愈顯單薄,後來船公司經營出狀況導致他失業,從此,意志消沉,開始以酒精麻痺自己,醉酒後的暴力舉動,不斷把家人推向痛苦深淵,家,漸漸變了樣。

小花國小時,爸爸曾私下找她訴苦,「我很害怕失去你們,但又不知道能做什麼?」說完忍不住放聲痛哭,這是小花唯一一次看到爸爸掉淚,對著眼前曾經魁梧,如今卻消瘦的父親,小小年紀的她,滿是心疼和不知所措。

後來,小花的父母愈吵愈兇,原本生氣會摔鍋碗瓢盆的爸爸,感覺像是悶燒鍋壓力破表,拿了東西就往媽媽身上砸…。有一天,一頓失控爭吵後,儘管額頭的鮮血不斷淌出,但這次媽媽決意報警,趁著爸爸睡覺,喚醒小花匆促離家。

來到善牧 媽媽終於安心熟睡

「我以為是一個個的小房間隔起來,然後有人定時送來三餐,我們就關在裡面發呆。」小花形容早前對庇護家園的想像,她說,當時知道即將入住庇護家園,內心很抗拒。後來,到了善牧,才發現這裡和她們想像的完全不同,「善牧就像一個大家庭,感覺媽媽多了很多姐妹,我則多了一群弟弟妹妹,大家順其自然的認識、照顧彼此。」

想起進家園前的媽媽,小花說:「即使疲憊不堪,但那時的媽媽仍因為害怕暴力突然來襲而不敢睡覺,就算睡著了,也常驚醒。」然而,來到家園後,她發現縱使她和朋友聊天,聲音大了些,轉頭看媽媽,卻已安然熟睡,而她的心,也跟著定了下來。

循著熟悉的家鄉味 回兩個「家」過年

在小花的印象中,從小全家都回爺爺奶奶家過年,負責張羅年夜飯的媽媽總是過年前就問,過年想吃什麼呀?小花會點菜,梅干扣肉、蛋包肉、蒸肉丸…等,都是熟悉的媽媽味。

來到善牧後,過年比往常更加熱鬧了,媽媽和家園裡的生輔員、社工、離園的阿姨們從早忙到晚,一起張羅圍爐年夜飯,小花則和其他孩子忙著搬桌椅,把熱騰騰的飯菜從廚房不斷遞送出來,她說:「許多家庭一起過年,我也多了好多弟、妹和阿姨,這,是個很溫馨特別的過年經驗。」

現在,雖然偶爾想起某些事,仍舊難免觸動思念爸爸的心情,但小花覺得一切都是成長的過程,「讓自己學會反省是很棒的事,因為每件事都和自己有關,事過境遷後,想想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讓未來更好。」她也說,現在過年與以往不同的是要「趕場」,中午回善牧和大家團圓,下午再趕去長輩家圍爐,在小花一家人心中,未來,過年有兩個家可以吃團圓飯了。

今年邀請您發揮愛心,替這群勇敢出走困境的人們,在充滿節慶氣氛的時節裡加上幾道菜,讓年節再加溫。


立即行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