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學曾在兒少安置機構實習,讓善牧得力住宅社工廖筱令深深感受到,這群因家庭變故或曾經受傷而來到這裡的孩子,孤單受傷的心靈很需要被溫柔堅定地托住。畢業後,筱令選擇到安置機構服務,她笑著說:「好像比較少人會跟我一樣選安置耶!」雖然比較辛苦,但她很喜歡透過日常跟服務對象的相處,了解孩子的同時,也在過程中建立彼此的信任感,進而帶著孩子慢慢長大。但到以邁向自立生活的住民為服務對象的得力住宅時,對筱令又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挑戰。
▌讓風箏逆風挺進
在自立住宅服務是很特別的體驗,社工與住民的關係就像放風箏般,風箏線的收放決定了逆風來時,風箏會乘風飛翔還是停滯甚至斷線,而社工手中牽著的線,力道要拉得鬆或緊,對社工是很重要的考驗。「收與放」的平衡,筱令每天都在學習。因為被照顧者不再是孩子,而是正在學習自立生活的青少年。
得力住宅是一種「陪伴共生」的概念,住民可以找社工討論事情、分享心情,社工則像「雞婆房東」的角色,特別是住民來自四面八方,原生家庭對住民的支持大多較薄弱,也因為不同的生命轉折,住民生活自理的能力差異很大,有些住民從小到大沒有用過瓦斯爐,也不知道如何保存食物,更不要說打理家務。筱令回想:「剛來得力住宅服務的第一年是很扎實的摸索期,我要學習什麼時候介入他們的生活並提供建議,什麼時候要放手讓他們學習,大家很像是一起摸著河裡的石子往前走。」
▌學習自立常得砍掉重練
得力住宅是以「模擬租屋」的形式協助青少年自立生活,但無論是住民或社工,一開始都沒有想到在這個歷程中,至少都要「砍掉重練」一次,比方從存款、理財、學業、打工到生活作息等。而且對住民來說,「只要生活中一個環節卡關,就會全部亂了套。」筱令形容。
小A在寄養家庭長大,她習慣跟家人一起住,但來到得力住宅後,每天回家只有自己孤伶伶一個,這讓她很不能調適,於是她把空暇的時間都排滿,每天跟朋友約出去,常常玩到半夜才回家,於是作息大亂就像骨牌效應般,讓生活、學業、打工每一樣都應接不暇…。
筱令看到小A的情況,掙扎了許久,眼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先理出也許可以幫小A找回秩序感的頭緒,跟她說:「我們先從『起床』這件事開始!妳希望我怎麼幫助妳?」於是從筱令用電話提醒,到她自己用鬧鐘叫自己起床,一直到她起床後,可以走到社工辦公室,跟大家打招呼讓自己清醒,用階段式練習自立。
「她只是不習慣獨處,害怕孤單。」當現實生活擺在面前,許多練習都是要親身經歷才能克服。前半年被孤獨感籠罩的小A,自立初期的磕磕碰碰就是這樣來的,後來有其他住民住進來,再加上她自己也漸漸養成規律作息,於是一切漸入佳境。小A的情況也是很多住民的寫照,筱令說:「通常住民到得力,會經過3-6個月的動盪期,他們不一定能在這段轉銜期間就完全學會獨立,但至少這段陣痛期是在得力住宅發生的。」
▌得力住宅是起點
而身為社工的筱令,也不斷地調整自己對住民的期待:「我本來比較心急,會希望住民們盡快步上軌道、學會自立。」但在跟他們一起相處後,理解到這很不容易。筱令現在覺得:「每個住民起跑點不同,入住得力時每個人的自立能力都不一樣,如果滿分是10分,住民到遷出時能夠再往前進步2-4分就很棒了。」因為他們如果有這樣的「基底」,並懂得尋求資源和協助,漸漸就會達到8-9分,加上社工持續地後續追蹤,給予陪伴與等待,看到住民整個蛻變過程,不僅是在入住期間,筱令和夥伴們都會深深感受到自己工作的價值感。
「渴望和別人一樣。」是許多住民的心聲,看著同學下課就可以去補習或是玩;但他們卻要忙著打工,賺自己的生活費,內心難免會「阿雜」,但透過與社工一起整理心境,了解到自己的人生只是「先苦後甘」,就能慢慢克服這個「心結」。
▌社工就像雞婆的房東
因為是以「模擬租屋」的形式進行管理,住民們當然也有一般租屋族常遇到的困擾,比方每個人對整潔及生活的方式都有不同的標準,特別是雅房,需要跟室友共用廚房、衛浴、客廳,整潔和用電等問題,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要是彼此沒有說清楚規範和原則,很容易在生活中產生磨擦。幾經嘗試後,如果得力住宅有新室友入住,社工會參與住民們第一次的生活規範討論,之後如果還有要溝通的,就由他們自己練習溝通,如果一直僵持不下,社工再以「房東」的角色來處理。
選擇套房的住民也有要適應「自立」的煩惱,曾經有位住民小民(化名)習慣把物品和瓶瓶罐罐囤積起來,連陽台也都堆滿了,導致不好聞的味道飄散到外面影響到其他住民…。筱令說:「他囤積的原因是想回收換錢,因為原生家庭就是這樣做…。」後來筱令跟他溝通許久,他終於願意清理房間。整趟清理下來垃圾就滿滿裝了好幾大袋,但拿到的回收費僅17元,經過這次的「洗禮」,小民知道:「自己可以調整一下生活方式。」
▌力力相連傳承經驗
累積這些可貴的自立經驗,是可以轉化成能量傳承下去的,也就是得力住宅強調的「力力相連」精神,社工與曾經的住民們不只在入住的時間會互動討論,遷出後社工也會邀請他們常回來聚會,分享他們自立的生命歷程,帶給得力的住民們面對未來的思考方向和信心。
回到筱令當初選擇到得力住宅陪伴這群邁向自立的青少年,她覺得:「六年多來,我學習到的不比住民少。」而且她也在過程中不斷調整看待住民的眼光:「他們在得力住宅最多兩年的時間,只是人生中短暫的時光,但這段時間很關鍵,需要社工們持續穩定地在旁支持。」許多住民才能學會穩定的自立生活。
花了5-6年的時間,尤其頭幾年挑戰和挫折會一直來,找到適合自己生活的步調後,他們會開始對未來充滿期待。像小A在穩定後,主動回到學校把學歷補上,住民之間也會彼此像家人般相互扶持,看著他們把生活過得愈來愈有滋有味,筱令說:「相信住民們在得力結出的成長果實,回到社區後會更加的壯碩甜美。」